新華社上海11月13日電(記者吳宇)上海社會科學院近日發佈的《全球數字貿易促進指數分析報告》指出,當前國際貿易正從全球價值鏈轉入數字促進貿易的新階段。
以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電子商務為例,作為數位貿易發展的突破口,電子商務已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的新業態。而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全球線上消費者數量猛增,消費者加速向"線上優先"模式轉變。
儘管跨境電子商務交付的貨物不是數字貿易,但相關電商平臺為買賣雙方提供的商品搜尋引擎服務、數位廣告服務、電子支付、雲計算服務以及線上保險等服務,都屬於數位服務貿易。其特殊價值還在於,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進入全球價值鏈體系,以數位技術推進全球價值鏈貿易利益再平衡。
報告分析認為,傳統貿易主要是貨物的市場准入,相關國際貿易政策主要涉及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邊境間規則。到了全球價值鏈階段,投資和貿易的複雜關係使貿易政策不僅涉及貨物和服務的市場准入,而且涉及國際投資自由化和投資保護規則,國際貿易政策也從邊境間的約束轉變為邊境內的約束。到了以數字促進貿易的階段,跨境資料流程動中商業和非商業的因素交織在一起,數位貿易發展不僅受到國內行業規則的約束,而且受到一國政治、文化的影響。
報告指出,相對工業經濟,數字經濟的國家競爭力更加取決於能否比競爭對手更快、更有效地創造和傳播新知識,以及利用新知識來生產新的產品和服務。但現實情況是,無論是各類自由貿易協定還是各個國家的相關國內規則,都難以趕上全球數位平臺對數位貿易規則的訴求,甚至出現了以國家安全為由阻礙數位貿易發展的情況,而發展中經濟體在規則制定中缺乏話語權。
報告從市場准入、基礎設施、法律政策環境和商業環境四個層面,構建了全球數字貿易促進指數,研究物件涉及全球74個經濟體。報告歸納當前促進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存在三個政策難點,一是國家安全的泛化,二是貿易不平等性,三是數字經濟條件下的資質互認。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沈玉良介紹,數位貿易是指以數位方式訂購、交付的貿易,其定義和測算尚處於研究階段。作為中國智庫,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發《全球數字貿易促進指數分析報告》,從不同視角分析不同國家數位貿易發展的綜合因素,助力形成一個有利於數字貿易發展的綜合環境,特別是説明發展中國家的數位平臺進入全球數位貿易體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