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疫情對廣西經濟影響分析及對商務工作的思考

中國證券網
2020-09-01 15:41

已收藏


自1月下旬開始,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席捲全國,發展勢頭之猛、影響之大超出預料。在黨中央有力組織領導下,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衝擊下社會經濟發展完全恢復恐怕還需一段時間。本文嘗試從經濟增長視角分析疫情對廣西經濟具體影響,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疫情對廣西經濟影響分析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長期經濟增長取決於要素投入,即資本、人力和技術變革等,短期看則取決於投資、消費和淨出口,即人們常說的“三駕馬車”。無論疫情持續多久,對經濟增長來說都是短期衝擊,因此分析疫情對經濟影響,可以從分析疫情對投資、消費、外貿影響入手。

(一)疫情對投資影響關鍵要看企業現金流能否維持。

投資穩則經濟穩。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占GDP比例是56 %,廣西統計局未公佈具體資料,但估計占比不會低於50%。分析疫情對投資影響,可以從投資意願和投資能力兩方面來看。影響投資意願的因素主要是市場需求、營商環境、投資者預期等,影響投資能力的因素則主要在於企業生產能力、融資管道等。短期來看,疫情使得市場需求下降,企業生產能力被抑制(員工不能按時復工、原材料運輸受阻、配套產業開工不足)等都對企業投資意願和投資能力產生較大影響。但長期來看,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場需求、交通運輸、上下游產業、員工復工等逐漸恢復,企業投資意願和投資能力不會因疫情短期影響而發生大的改變。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各種支持政策,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投資政策利好會進一步增強企業投資意願,可以預見短期投資減少會隨著疫情消失而得到恢復。2月27日商務部新聞發佈會明確表示,疫情對我國供應鏈、產業鏈影響是階段性的,當前並沒有出現供應鏈、產業鏈因疫情影響向國外大規模轉移的現象。從對我區48家重點外資企業調研情況來看,企業復工困難(人員返工難、防疫物質不足)、原材料不足(運輸困難)、產品銷售不暢(運輸困難)、資金壓力大等是當前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部分企業部分投資專案延緩投產,但少有企業因為疫情停止或轉移投資。

需要指出的是,投資需求逐步恢復的前提是企業現金流足以維持。疫情使得企業銷售收入劇減,但工資、租金、稅費等支出並未減少。2月初清華北大對1435家企業調查顯示,如果疫情一直持續,84.9%的企業堅持不到3個月,只有9.3%的企業表示能堅持6個月,近六成(58.9%)的企業表示全年營業收入可能減少兩成。因此,保證企業現金流不斷是關鍵。這除了企業自身要想方設法開源節流之外,還需要政府出手,通過金融、財稅等多種支援幫助企業,幫助企業活到疫情結束。一旦大量中小企業因疫情破產,即使疫情結束市場恢復,破產企業的沉沒成本損失也無法挽回,由此導致的全社會投資減少不會隨著疫情結束而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發達省區,廣西中小企業占比高於全國,而疫情衝擊下破產危險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

因此疫情對廣西經濟影響可能將高於全國。

(二)未來消費反彈程度取決於經濟復蘇情況。

普遍看法是短期對消費影響大,但長期消費需求會反彈,所以對經濟影響有限。具體如何?影響個人消費的主要因素一是消費能力,取決於收入水準、財產等;二是消費意願,取決於消費者偏好、消費環境等。疫情發生後,餐飲、酒店、景區等直接關停,人們擔心疫情減少外出,消費意願被動或主動大幅下降。儘管國家機關、大型企業大多停工不停薪,但企業減少的利潤仍會以各種形式影響到員工工資、獎金等,尤其是中小企業員工收入減少會更加明顯,這部分消費也將減少。因消費意願改變導致的消費下降隨著疫情消失將逐步恢復,但因收入下降而導致的消費減少很難隨疫情恢復而快速反彈。

更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而收入減少的消費者大多是中低收入階層,這類消費者的消費收入彈性比更高,即每增加或減少一單位收入帶來的消費增加或減少更大。企業復工越晚帶來的銷售、利潤下降越多,企業員工收入下降越多,消費會下降更多。

從行業來看,住宿餐飲、批零住餐、交通運輸類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9年這三類產業增加值合計達15.7萬億元,占GDP達15.8%。廣西統計局尚未公佈廣西這三類產業增加值,假設廣西占比與全國相當,再假設2020年廣西GDP能增長5%達22299億元,又假設疫情造成這三個行業損失達兩成,由此粗估疫情損失可達705億元左右(22299*15.8%*20%)。

儘管非典當年經濟受衝擊力度更大(2003年住宿餐飲、批零住餐、交通運輸三類產業增加值合計為116694億元,占當年GDP達19%,高於2019年的15.8%),但全年經濟增長仍高達10%,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市場需求都很旺盛,所以疫情衝擊後經濟快速反彈。而此次無論是全國還是廣西,經濟都處於艱難築底階段,疫情衝擊下經濟恢復難度更大,由此帶來的消費減少可能將持續更長時間。

總之,此次疫情對消費影響大小取決於未來消費能否反彈,而這又取決於整體經濟復蘇情況,如果大量中低消費群體的收入損失未能隨疫情恢復而恢復和彌補,我們期待的消費反彈也將受到影響。

(三)疫情過後進出口需求將出現大幅反彈。

從全國來看,疫情對外貿進出口影響有限。雖然外貿企業複產既面臨防護用品緊缺、交通物流受阻、上下游復工不同步等共性困難,也存在貿易壁壘、國際訂單更容易流失等個性問題,但總體來看疫情對外貿長期影響有限。一是因為國際市場對我國供應鏈、產業鏈依賴性較強,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國家。我國已經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0%以上,出口份額占比也達13%,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交易夥伴。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進口將隨國內投資、消費的逐步恢復,出口市場會很快恢復。二是儘管已有90多個國家對我國實施疫情管制,但管制還是集中在人員流動方面,對貨物管制主要集中在加強檢驗檢疫方面,並沒有實施禁入。三是隨著海外疫情日益嚴重,對疫情上升國家的市場需求衝擊加大,部分國際市場需求可能轉移到我國。

從我區情況來看,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越南外貿對我區口岸依賴性強,疫情雖短期衝擊邊貿,但疫情過後預計邊境貿易會大幅反彈。疫情發生後越南2月4日即關閉邊境貨物進出境通道,但隨後越南農產品、水果在口岸大量積壓,2月10日越南主動要求下邊境口岸貨物通關業務恢復,2月27日全區口岸和邊民互市點全面開放。受制于疫情防控加強、邊境物流市場尚未恢復等影響,邊境小額貿易和互市貿易恢復緩慢,2月份我區邊境貿易基本暫停。但隨著疫情結束,可以預見暫受疫情抑制的邊境貿易需求會快速反彈。二是疫情對我區一般貿易衝擊可能大於全國。我區出口產品附加值低,國際訂單流失可能性更大。相比于發達地區,我區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產品占比較高,被替代可能性更大。2019年我區出口商品中,僅農產品、服裝和紗線類產品、鞋類產品出口額等即占到全區出口額的30.7%,非機電類產品出口占比更是超過一半達55.7%。此外,疫情背景下國際貿易對農產品檢疫加強、貿易管制更為明顯,2019年初級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39.6億元,占出口比例為6%,我區外貿企業國際訂單流失可能性更大。

相比於國內疫情,日益嚴重的國際疫情以及由此引發的對全球經濟危機衝擊更讓人擔憂。截至3月10日淩晨,除中國以外全球共有101個國家和地區的33124人累計確診新冠肺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9日表示,新冠肺炎成為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受此影響,全球股市大跌,美國標普500指數9日當天跌7%,觸發美股歷史上第二次熔斷,而上一次熔斷則是發生在22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黃金大漲,石油暴跌,有分析指出,世界經濟已處於全球金融危機邊緣。全球疫情爆發下三方面影響值得關注:一是全球市場需求萎縮。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都是我國重要交易夥伴。2019年上述四國與我區貿易額合計達531.6億元,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11.3%。疫情導致這些國家進口需求下降將對我區一般貿易產生不利影響。二是全球產業鏈對相關產業影響。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等產業鏈和供應鏈如果受疫情衝擊停產,國內機械、電子、汽車、手機及相關零部件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我區相關行業也將受到衝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加工貿易將受到影響。三是國內市場需求會因全球經濟危機下降。如果全球疫情真的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即使有學者表示中國因疫情防控得力將可能產生“疫情溢價”紅利,但全球經濟危機下國內經濟也不可避免將受到嚴重影響,利用外資、國內投資、消費預期都將走低,也將對我區進口、消費、投資需求產生不利影響。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認為疫情對投資、外貿主要表現為短期衝擊,當務之急是儘快緩解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幫助他們能夠經受住疫情衝擊不破產。相比於全國,疫情對廣西投資和外貿短期衝擊可能更為嚴重。疫情後消費是否反彈並彌補疫情衝擊,取決於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否隨經濟復蘇而恢復增長。但相比於國內疫情,日益嚴重的國際疫情以及由此引發的對全球經濟危機衝擊影響更值得關注和提前應對。

二、以“疫”為機推動廣西開放合作新發展

即使沒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經濟形勢嚴峻也已是共識。與全國其他省區相比,廣西經濟既有高品質發展“質”的壓力,更有擴大經濟規模“量”的壓力,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指出,全國性困難和問題可能在我區更為直接和嚴峻。因此,積極應對疫情對經濟影響,除了儘快採取措施幫助企業復工複產之外,更要按照年初既定經濟發展思路,以“疫”為機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加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促進經濟更快更好發展。筆者結合自身商務工作實際,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著力推動:

(一)順應消費模式變化優化消費供給。相比促銷活動等消費端促進政策,供給端政策對消費促進作用更加持久、公平和有效。疫情衝擊下,線上買菜、社區團購等消費模式快速增長。應消費模式順應變化,引導、推動和支持消費供給改善,挖掘消費潛力。一是推動和支持建立聚焦社區消費的廣西本土電商平臺成長,或引入盒馬生鮮、叮咚買菜等成熟電商平臺,推動電商平臺、農產品生產基地等建立城市社區直銷體系,形成配套產業鏈,搶抓社區消費市場高速增長紅利。二是繼續推動和改善大型菜場、超市、商場等線上銷售模式,完善相關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暢通銷售管道,提升消費便利,挖掘消費潛力。三是引導和支援家政、養老、托幼等生活服務供給增加,建設一批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釋放潛在消費需求。

(二)以疫情為契機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應結合自貿區建設,推動國家和自治區應對疫情的系列政策落地和持續,不斷增強我區對資金、人才、項目的吸引力。一是推動國家支持政策的落地和持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針對疫情出臺了允許企業自主選擇通關模式、減少報關次數、優化網上辦稅繳費平臺等系列便企政策,應爭取這些政策在廣西落地,並結合自貿區建設推動一批政策持續實施,持續優化廣西營商環境。二是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一方面爭取疫情期間自治區已經出臺的完善投資項目線上審批、 進一步提高出口退(免)稅辦理效率等政策持續實施,另一方面更要以疫情為動力,對標廣東、深圳等發達地區相關政策,著力解決企業的難點、痛點,進一步改進政府服務和管理能力,持續優化我區營商環境。

(三)依託自貿區建設推動外貿高品質發展。應以此次疫情衝擊為動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提升外貿對產業的拉動作用。一是依託自貿區建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未來外貿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應更加重視和完善廣西服務貿易統計、管理和支持政策體系。可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積極爭取新一輪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結合廣西特色和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金融、中醫藥、大健康等服務貿易,培育我區外貿發展新優勢。二是借力自貿區建設推動邊境貿易轉型升級並獲得國家認可。全面落實國家邊貿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相關措施,依託自貿區建設“沿邊開放引領區”等戰略定位,繼續推進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跨境電商、國際聯運等邊境貿易發展模式,及時總結上報,爭取我區邊境貿易發展模式得到國家認可,作為全國沿邊地區開放發展經驗推廣,徹底改變邊境小額貿易和互市貿易因政策調整起伏大、對當地產業拉動作用不強等現狀,推動邊貿穩定發展,形成 “貿易+加工+跨境電商” 沿邊產業經濟帶,真正實現興邊富民。

(四)深化對發達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開放始終是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疫情衝擊下,我們更需要深化對重點區域開放合作。除繼續深化對東盟開放合作,確保廣西在國家對東盟開放合作中的地位以外,更要注重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合作。一是深化對港澳經貿合作。香港和澳門是我區東融的重要方向,香港一直是我區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和主要交易夥伴。近來香港局勢動盪,加速了香港相關產業、資金向外轉移的趨勢,廣西應抓住機會,在自貿區建設中充分借鑒香港在港口物流、金融、科技、健康醫療等方面的發展經驗,用好用足最新CEPA協議,加快吸引香港服務業轉移到廣西。澳門經濟體量雖小但平臺優勢明顯,與廣西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尤其是近來中央加大對澳門的支持力度,廣西應抓住機遇,在中醫藥產業、會展、旅遊等方面加強合作。二是深化對臺灣經貿合作。事實上,在兩岸關係遇冷背景下,深化對台經貿合作、提升臺灣對大陸經濟依賴性更具政治意義。尤其是近年來臺灣經濟增速放緩,台商對外投資意願更強。應用好臺灣與我區產業互補性強等優勢,依託加工貿易倍增計畫,加大對臺灣石化、電子資訊、農業、生物醫藥等產業承接力度。三是深化對日韓經貿合作。日韓是對外投資大國,越南近年來利用外資高速增長,日韓資金占到很大比例,但廣西利用日資和韓資的占比卻不到廣西利用外資的1%,廣西利用日韓資金的潛力和空間很大。應抓住中日韓關係升溫和RCEP簽署時機,加強與日韓經貿合作,大力吸引日韓資金和項目,積極爭取日韓將越南投資轉移廣西,或在廣西設立相關配套產業基地。(原文發表於廣西商務廳刊物《廣西商務特刊》2020年第3期)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