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經濟參考報》13日發表閆磊撰寫的文章《全球經濟進入艱難復蘇模式專家呼籲加強合作規避經濟下行風險》。文章摘要如下:
進入下半年,逐步走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全球經濟終於顯現復蘇跡象。但因疫情管控效果差異引發的地區間復蘇差距巨大,權威機構和專家認為,在全球貿易等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的情形下,各種經濟刺激政策效力能否持續和全球經濟治理改善程度將決定全球復蘇進程。
復蘇苗頭逐步顯現
多家機構認為,經歷了疫情衝擊最強烈的階段,全球經濟下半年正踏上漫長復蘇之路。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的報告裡,幾乎所有IMF成員國2020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都有所下調。2020年,超過95%的國家人均收入預計都將出現負增長,出口型經濟體的經濟表現將受到更為嚴重的衝擊。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日前發佈2020-2021年全球宏觀展望,預計全球經濟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緩慢恢復生機,但復蘇之路漫長而曲折。
隨著疫情在多個國家和區域得到控制,商業活動在下半年得以逐步解除封鎖,多數行業復工複產拉開了序幕。美國摩根大通和英國埃信華邁公司日前聯合發佈的全球產出指數顯示,6月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月增幅。
多方加碼刺激政策
近期,多國還在加碼經濟刺激政策,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失業率上升等問題。
自疫情發生以來,美國國會已通過四項旨在應對疫情及其經濟影響的經濟刺激法案,規模達2.4萬億美元。當前,處於重啟階段的美國經濟非常脆弱,每日新增病例再次上升,人們認為聯邦政府應當提供更多的援助。然而對於國會而言,出臺新一階段的經濟刺激法案會比上次更困難。
歐盟方面,歐盟當前也提議設立一項規模7500億歐元的經濟恢復計畫,包括5000億歐元援款和2500億歐元貸款。
到目前為止,大規模政策支持促進了經濟復蘇。全球各國財政支援規模目前已超過10萬億美元,主要央行則通過降息、注入流動性、購買資產和貨幣互換等方式提供巨大支援,金融條件也更為寬鬆。許多國家的上述措施成功地為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避免了大範圍的企業破產,從而幫助減輕了危機可能造成的持久性創傷影響。未來政策效力能否持續將決定經濟復蘇進程。
仍需應對嚴峻挑戰
在疫情帶來的多項挑戰下,全球經濟增長模式、治理模式都亟待改善,產業數位化、生產智慧化變革提速。業界警示,要以協作態度規避經濟下行風險。
半年來的實踐證明,各國應最大限度形成合力才能共渡難關,讓世界經濟儘快止損以及開啟復蘇進程。
世界銀行副行長傑伊拉·帕紮爾巴舍奧盧認為,當前全球首要任務是應對衛生和經濟緊急狀況。此後,國際社會必須團結起來,促進經濟復蘇,以防更多人失業和陷入貧困。
世行經濟學家瓦沙克馬澤撰文稱,目前復蘇前景仍然存在多重風險,其中主要風險有三:一是疫情持續時間超過預期;二是全球金融壓力升高的持續時間延長,從而造成資本進一步外流;三是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導致全球貿易緊縮程度與持續時間比預期要更糟糕。
債務水準高企將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挑戰,許多國家家庭、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有所惡化,可能影響投資者情緒、延緩復蘇進程,從而加劇經濟受到的長期不利影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