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財經觀察:疫情"大流行"給世界經濟帶來嚴考

新華社,北京
2020-03-12 03:30

已收藏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這一最新評估凸顯全球疫情形勢嚴峻,給世界經濟前景蒙上更為濃重的陰影。

疫情全球蔓延之際,世界經濟正處在總體頹勢中。不同地區和行業逐步展現多層分化趨向。分析人士指出,本輪疫情是對相關經濟體抗壓韌性、治理水準以及國際合作成效的嚴考。

世界經濟復蘇阻力增加

供應鏈受到干擾、消費和投資需求萎縮、經濟活動大幅減弱、市場信心受損……疫情使世界經濟復蘇面臨新的阻力,讓不少經濟體壓力陡增。

9日美股慘遭"血洗"並一度觸發熔斷機制,道鐘斯指數狂瀉逾2000點,創下美股史上最大單日點數跌幅。分析人士擔憂"華爾街風暴"若持續發酵,將增加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在歐洲,疫情導致義大利、法國、德國三個歐元區主要經濟體不同程度遭遇衰退威脅;在亞洲,日本經濟面臨個人消費低迷、出口持續下降等困難,東南亞一些國家則面臨供應鏈中斷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低於去年水準。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預測,受疫情拖累,今年一些國家和地區將出現經濟衰退,全球經濟增速也將低於2.5%,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或將觸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

世界經濟遭遇疫情嚴考之際,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顯現抗壓性。近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開始關注人民幣資產作為重要避險選項的獨特價值。

不少海外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抗擊疫情取得成效。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不改其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還激發了中國線上經濟、智慧經濟熱潮,孕育著未來增長潛力。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判斷,隨著工廠重新開工、庫存得到補充,中國經濟有望迅速復蘇,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相對可控。

危機風險較低但信心有待修復

近期,伴隨疫情發展,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大宗商品價格急跌,油價下跌也對全球市場信心產生衝擊,避險需求升溫。

貿發會議對全球5000家大型上市公司和跨國公司100強的調研顯示,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行業、航空業、旅遊業等將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

儘管如此,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來看,爆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風險依然較低。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者克麗絲塔·施瓦茨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因為市場崩潰導致的金融產品定價失靈和風險擴散。相比之下,今天的市場風險則主要是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

高盛集團前首席執行官勞爾德·貝蘭克梵認為,疫情引發的恐慌可能會衝擊市場,但當健康威脅消退時,市場有望迅速復蘇。

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疫情固然構成最大的短期風險,但從中長期看,市場信心恢復的程度,還取決於各國結構性改革力度、貿易爭端前景、地緣政治局勢變化等因素。

政策協調方能攜手戰"疫"

面對疫情升溫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下行風險,分析人士指出,作為合作應對上輪危機形成的有益經驗,各經濟體保持政策協調、形成戰"疫"合力尤其重要。

近期,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英國等央行相繼宣佈降息,以支撐經濟、防範風險。歐盟日前宣佈成立規模達250億歐元的專項基金以應對疫情衝擊,並表示"將使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工具幫助歐洲經濟平安度過風暴"。義大利、法國、德國也相繼出臺"自救"措施。

在抗"疫"征途上,中國財政貨幣當局精准發力,中國人民銀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財稅部門出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收到良好成效。

為幫助成員更好地應對疫情衝擊,IMF和世界銀行也宣佈了各自的措施。IMF將向尋求援助的低收入和新興市場國家提供總額約500億美元貸款,世行將提供最高1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各成員應對疫情。

日前,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建議各國採取有針對性的財政、貨幣和金融市場措施,為經濟提供緩衝。她還強調,考慮到疫情擴散將產生跨境經濟影響和市場效應,各國應採取協調性的措施共同加以應對。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