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29日就降准不實消息進行闢謠之後,4月2日,人民銀行辦公廳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再次轉發中國金融新聞網題為《成方街時評:給金融市場上的造謠者提個醒》的文章稱,央行也已就此事正式致函公安機關,請就此次編造發佈虛假資訊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近兩日,市場上關於“是否降准、何時降准”的討論再次升溫。業內人士表示,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具備一定空間,但是降准具有一定資料驅動特徵,未來即將公佈的經濟資料和金融資料成為影響降準時機的重要因素。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分析影響降准的重要因素,可以結合本輪降准的政策目標來進行,央行降准具有一定程度的資料驅動特徵。他表示,本輪降准的主要政策目標包括:一是作為逆週期調節工具,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二是保障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即這兩項指標不能明顯低於名義GDP增速;三是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即維持2018年下半年以來貨幣市場利率圍繞政策指導利率窄幅波動狀態,以“寬貨幣”支持“寬信用”。換言之,當前影響降准的重要因素可概括為: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是否明顯加大,前三個月信貸、社融及M2增速是否顯著低於政策目標,以及當前市場利率是否明顯高於政策指導利率。
他表示,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趨緩,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的背景下,4月央行降准的迫切性有所下降。但若下周公佈的3月金融資料反彈乏力,央行仍有可能在月內實施降准,例如通過置換當月中旬到期的MLF等方式,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支援實體經濟融資條件改善。他同時表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具有較為明顯的“以我為主”特徵,對沖國內經濟、金融收縮壓力是主要目標所在,美聯儲政策轉變對國內是否降准影響不大。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也表示,降准出發點仍然是基本面。目前寬信用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金融資料、實體資料出現了一系列分化,下一次降准政策的落地很可能會等待一季度實體和金融資料的公佈,如果資料仍然體現出實體經濟疲弱,降準將較快推出;若一季度資料有所回暖,降准政策可能會延遲到二季度末以應對年中流動性需求。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表示,雖然4月降准的可能性很大,但目前降准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平衡增長和通脹之間的關係,而是更看重平衡增長和資產泡沫之間的關係。“3月29日、4月1日股市狀況都十分火爆,如果這個火爆行情持續的話,監管部門反而會對降准更加警惕,延遲降准時間表。作為一個比較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會擔心降准更刺激股市行情,從而出現人造牛市,積累風險。”趙慶明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