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2019,新經濟浪潮“以硬為美”?

中国财富网
2019-01-08 11:56

已收藏


從監管機構調研的方向和創投界的討論看,科創板將主要面向“高品質的新經濟”,對行業的選擇,大概率會以“硬科技”為主,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將成為科創板行業選擇的主要底色。

一隻只閃著青春光芒的新物種,在雲譎波詭的2018年,漂洋過海,密集登陸境外資本市場舞臺。它們在征程中忽明忽暗,搖搖擺擺,有些甚至差點熄滅,但卻帶來了光和熱,甚至彙聚成流,引領經濟走向。它們,就是新經濟領域的創新型企業。

2018年,是中國新經濟企業蓬勃於資本市場的大年,也是資本市場中新經濟板塊暴增暴跌的大年。循著這些光明之流,我們依稀看到,資本市場的革故鼎新,是催動、牽引新經濟企業群體加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9年,這股光明之流還能否壯大?又將如何發展?1月3日,微信生態最大的服務商之一微盟集團在我國香港召開上市發佈會,拉開了2019年新經濟企業在港IPO序幕。據悉,截至2018年底,港交所上市科的案頭,仍堆積著逾150份上市申請表格等候處理,新經濟企業占了半壁以上江山。

回看境內資本市場,擬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一重磅改革舉措,已引爆了創投界及新經濟企業群。各路兵馬,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嘗鮮即將面世的“中國版納斯達克”。

新經濟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培育助推。縱觀海內外市場發展史,資本市場的革故鼎新,是新經濟企業的福音,也是新經濟企業發展的必然之路。當然,新經濟的泡沫,也將通過資本市場來消化,來去蕪存菁。那些僅靠形式創新的所謂新經濟公司,一旦違背經濟常識,必將被市場淘汰。就此而言,IPO成功,對新經濟企業來說,是一場洗禮,是新征程的開始。

環顧投資圈,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是,科創板的橫空出世,將帶給硬科技類創新企業多大的春風。

新經濟IPO熱潮

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共有28家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融資額累計約1360億港元,占了港股市場2018年集資額的一半,創近年來新紀錄。

儘管2018年市場跌宕起伏,但對港交所而言,依然是豐收之年。

這一年,港交所完成了“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以及未能通過主機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這些大力度的革新,極大助漲了內地新經濟企業境外IPO熱情。港股市場因此在2018年重返全球IPO市場集資冠軍的寶座。

“大約是4月份,我們律所突然忙了起來,很多公司來諮詢及委託業務。到5、6月份,律所裡幾乎所有律師每天都加班到淩晨,有的律師一個月甚至有三個IPO項目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聊起忙碌的2018年,香港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小如(化名)覺得辛苦得要命,可欣慰的是,年終獎她肯定能多收“三五鬥”。

仲介機構忙碌的背後,是新經濟公司在2018年密集登場。無論是長跑八年的小米、愛奇藝、美團點評,還是成立僅三年的映客、拼多多,都在這一年登陸海外資本市場。

募資額的排名變化就透出了新意。2017年,國泰君安、中原銀行、廣州農商行等金融機構佔據了香港IPO集資額前五把交椅。2018年這個座次風格大變,前五大新股中,新經濟公司占了三席。此外,還有5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回應了上市制度改革,登陸港交所。

據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透露,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共有28家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融資額累計約1360億港元,占了港股市場2018年集資額的一半,創近年來新紀錄。“2018年7月,港交所甚至出現了8家公司同一天敲鑼上市的盛況,被市場戲稱‘鑼都不夠用了’。”一位投行人士如此說。

美股市場上,新經濟公司同樣表現亮眼。2018年赴美上市的前五大中國內地企業均為新經濟企業,它們的融資額合計達67.5億美元,較2017年赴美上市的前五大中國內地企業融資額增長165%。

“在新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階段,內地新經濟公司存在強勁的融資需求,目前內地仍有源源不斷的新經濟公司準備來港上市。”李小加的回顧之語頗為自得。

二級市場洗禮

對於香港市場來說,新經濟公司尚屬新物種,無論是買方、賣方還是仲介機構,都需要時間來學習和摸索如何給它們合理定價。

然而,IPO的成功,只是一段新歷程的開始,上市後,這群資本市場新物種首先面臨的是殘酷的二級市場洗禮。

2018年首只登陸港股市場的新經濟股平安好醫生怎麼也沒想到,公開發售被“瘋搶”、超額認購653倍,竟然上市第二天就遭遇“破發”。

不僅破發,破發之後還大跌,以致大名鼎鼎的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都有些意外——自己在平安好醫生上市前閃投的4億美元,不到8個月竟然已浮虧逾40%。

其後陸續到來的新物種們,無論是在招股階段就已吸“睛”無數的小米集團、美團點評,還是基石投資者陣容豪華的寶寶樹、創夢天地,都沒逃過“破發”的命運。

被稱為“年輕人的第一檔股票”的小米集團,沒能為年輕人實現“第一次翻倍”,反而不幸成為年輕人的“第一次套牢”。截至1月4日收盤,小米集團報11.96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近30%,若“年輕人”不幸是在最高位22.2港元進場的,虧損率已近50%。

另一隻以“同股不同權”架構登陸港交所的新經濟股美團點評,也只在發行價上方堅持了3天。截至1月4日收盤,該股報44港元/股,較發行價69港元/股也跌去約46%。

“在這場新經濟IPO盛宴裡,不僅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很難賺到錢,二級市場股價下跌導致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也讓很多一級市場的創投機構浮虧嚴重。”一位創投界人士告訴上證報。

統計資料顯示,在寶寶樹集團的最後一輪融資中進場的阿裡,目前浮虧逾40%;最後一輪進入趣頭條的創投機構也浮虧超過三成。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對於香港市場來說,這些新經濟公司尚屬新物種,無論是買方、賣方還是仲介機構,都需要時間來學習和摸索如何給它們合理定價。成立不久的新經濟公司也需要一些時間來向市場證明其真實的內在價值。因此,這些新經濟公司上市後註定很難風平浪靜,今後難免還會出現破發的現象。

兩類創新遭遇迥異

隨著模式創新紅利衰退,未來,模式和技術創新必須雙輪驅動,新技術搭載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將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洶湧的破發潮之中,也有踏浪獨行的新物種,那就是真正的技術創新型公司。2018年港股市場有兩隻募資額排名前列的生物科技股不但沒有破發,還收穫了不菲的漲幅。它們就是君實生物和信達生物。

截至1月4日收盤,君實生物和信達生物收盤價分別較發行價上漲20%及59%。這兩隻雖未盈利但長期投身於核心產品研發的生物科技股,2018年12月幾乎同時迎來了收穫期,它們自主研發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先後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坐上了國產PD-1單抗的第一、第二把交椅。

“市場用腳投票,把錢投給了更容易建立起壁壘的技術創新,而不是容易被模仿、複製的商業模式創新。”對於2018年新經濟股的成績單,有分析人士如此評價。

2018年新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很多還沒來得及向市場證明其真實的內在價值,就陷入跌跌不休的擠泡沫過程中,其下跌跟股市下跌大環境有關,也與單維度模式創新紅利衰退有關。

事實上,香港市場的新經濟板塊,已經出現部分平臺型公司即便坐擁令人眼紅的流量,也很難實現盈利的情況。“先燒錢做流量,後期再談盈利”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顯露其局限性。上市前曾炒得火熱的美圖公司,就是其中典型。

美圖公司號稱第一隻尚未盈利就成功登陸港交所的新經濟股。公司以P圖軟體起家,目前坐擁超過10億的用戶,月活用戶在頂峰時也曾超過5億。然而,近年來儘管美圖很努力地嘗試做短視頻、電商、社交,想將流量變現,但始終成效寥寥。加上智慧手機行業景氣下行,上市兩年美圖一直未能實現扭虧,其平臺用戶活躍度也下滑明顯。

2018年四季度,美圖與小米建立戰略合作,將“營收擔當”手機業務進行了剝離,專心做“互聯網業務”。但是,看著大幅下降的美圖月活數及無甚技術壁壘的美顏系列美顏工具,大部分投資者選擇了離場,導致美圖現在的市值已較其在2017年最高點時縮水近90%。

除美圖外,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眾安、易鑫、雷蛇等上市後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從2018年上半年財報來看,2017年登陸港股的眾安、易鑫、雷蛇,均未能實現扭虧。有“互聯網保險第一股”之稱的眾安,虧損甚至在進一步擴大。這些公司同美圖一樣,在2018年出現了市值大幅縮水的情況。

投中資本的報告認為,“燒錢”換來的GMV(商品交易總額)指標經不住考驗,投資機構已轉而看重公司是否可持續造血,帶來充足現金流。隨著模式創新紅利衰退,未來,模式和技術創新必須雙輪驅動,新技術搭載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將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過去說我國最大的創新表現是模式創新,未來科技的創新對產業進步會有更大的魅力。”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認為。

科創板傳來春意

可以預見的是,科創板將給亟須資本培育,尤其是涉及核心技術或資料的的新經濟企業帶來一條全新的融資路徑。

二級市場的洗禮,正在把新經濟導向“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雙引擎驅動的高品質發展軌道。但在融資管道收緊背景下,新經濟股二級市場的低迷,也讓本身就面臨“募資難”的私募股權機構,放慢了對新經濟企業的投資步伐,這導致創投依賴較重的新經濟企業快速壯大遭遇挑戰。

投中資本的報告指出,2018年前三季度私募股權基金募資規模較2017年同期大幅下降66%。投資機構的投資決策期相較以往明顯拉長,投資筆數下滑近15%,相比往年5%的增速明顯放緩,預計到2019年機構出手會更趨謹慎。

為了給新經濟企業創造一個更多元的直接融資環境,為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成長性高的科創企業注入“源頭活水”,2018年監管部門多次表態要積極支持創新企業登陸A股市場。但最振奮人心的,還是在2018年11月5日於我國首屆進博會上宣佈的“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重大改革創新舉措,並迅速引爆了創投界及新經濟企業群,為科創板儲備優質專案成了機構工作一大重點。

此後兩個月,上海、浙江、江蘇、湖北等多個省市很快啟動了摸底調研,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太、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領域成為主要方向,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核心專利數量等指標成為重點關注資料。

“科創板應重點針對技術上處於市場頂尖,但市場規模、成熟度還處於起步階段的戰略新興產業,與主機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形成錯位發展。”上海市浦東科技金融服務聯合會理事長、上海市浦東新區創業投資協會理事長陸銘認為。

分析人士指出,從監管機構調研的方向和創投界的討論看,科創板將主要面向“高品質的新經濟”,對行業的選擇,大概率會以“硬科技”為主,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將成為科創板行業選擇的主要底色。

可以預見的是,科創板將給亟須資本培育,尤其是涉及核心技術或資料的新經濟企業帶來一條全新的融資路徑。“在創業階段,資金短缺可能徹底扼殺一家公司的未來;如果疏通了資金鏈條,發展空間一下子就打開了。”深圳一家科創企業創始人如此感歎。

不過,實踐已經多次證明,IPO的成功,只是為新經濟企業打開了一片融資天空,最終能否成為參天大樹,能否結出碩果,能否成為偉大企業,還需諸多因緣聚合,其中尤需企業家精神貫穿其中。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