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專訪:中國擁有充足政策空間應對貿易摩擦 ――訪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

新华丝路网
2018-10-18 16:48

已收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擁有充足的政策空間應對貿易摩擦和穩定經濟增長,進一步開放中國經濟不僅有利於中國實現自身高品質增長的目標,也將使全球經濟受益。

李昌鏞說,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之前,中國經濟增長已出現放緩,但這一經濟放緩是“高品質的”。他認為,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穩定經濟增長、抵消中美經貿摩擦對經濟的一些負面衝擊。

IMF近期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維持在6.6%不變,顯示目前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控。

李昌鏞表示,IMF理解中國政府利用財政、貨幣政策等工具支持經濟增長的做法,並建議中國繼續推進去杠杆,因為去杠杆對中國經濟在中期內實現更加穩定和更有韌性的增長頗為關鍵。

李昌鏞對中國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自主降低進口關稅和開放市場的新舉措表示讚賞。“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同時,中國宣佈進一步開放中國經濟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表明中國相信多邊主義,相信貿易對於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增長非常重要。”他認為,進一步開放中國經濟不僅有利於中國實現高品質增長,也令全球經濟受益。

李昌鏞指出,作為全球貿易體系的受益者,亞洲應對貿易摩擦的最好方式是進一步開放經濟。他表示,亞洲政策制定者可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開放貿易和投資體制,促進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從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收益,抵消外部需求下降的影響。

李昌鏞說,IMF希望傳遞的資訊是,儘管有的地區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亞洲的正確回應方式應當是強調多邊主義和貿易的重要性,並通過開放亞洲市場樹立榜樣。

雖然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美元走強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給亞洲經濟增長帶來下行風險,但迄今亞洲受影響程度遠低於其他地區。李昌鏞認為,這部分是因為亞洲經濟體從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汲取了很多教訓,當前宏觀經濟調控能力更強,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等政策緩衝空間,能更好應對外部衝擊。

IMF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亞洲經濟2018年和2019年預計將分別增長5.6%和5.4%,亞洲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增長引擎。

李昌鏞表示,亞洲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也面臨人口老齡化、生產率增長放緩等挑戰,但數位化為亞洲升級產業結構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提供了重要機遇。

他指出,亞洲正引領全球數位化潮流,中國的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金融科技發展非常迅速,日本的智慧型機器人應用普遍,可幫助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過去二十年,數字創新在亞洲人均經濟增長中占到近三分之一的貢獻比重。

李昌鏞表示,亞洲已從數位化中獲益良多,電子商務會帶來較高的企業生產率和提供新的商業機會,金融科技可提升金融發展的包容性和效率,數位化公共財政有助於完善稅款徵收工作,而完善教育體系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將有助於亞洲掌握數位化的核心技術和保持全球前沿地位。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