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電商:下一片"藍海"在農村

北京
2015-11-13 10:12

已收藏


今年"雙11"網購市場火爆異常,不斷刷新銷售記錄,而首次加入"雙11"的"農村淘寶"也表現不俗:零點後僅8分鐘,農村淘寶銷售超過千萬元。 不止是電商平臺在開拓農村市場,國家也頻頻為農村電商送上"紅包"。

繼李克強總理今年首次將加快農村電商發展作為單獨議題,在10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專門部署後,1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指導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電商是否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加速器"?農村電商是否將創造未來的"藍海"?

――從"買不到"到"隨心買"

在無數個本該靜謐的中國農村,某個淩晨,一個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門店燈火通明、人頭攢動,農村人忙著"買買買",村頭的大黃狗也來看熱鬧。這樣的畫面在兩年前可能還無法想像,而就在這個月的11日,這一場景在全國數千個村莊上演。

"`雙11`淩晨忙到三點關門,平時不到十點就睡下的鄉親們,10日晚跟過年`守歲`一樣,守在電腦邊上和我一起等到12點`開閘`搶購。"浙江桐廬縣富春江鎮金家村村民鄭禮英11月來忙得不可開交,她的村淘服務站每晚"爆滿",不到20平方米的門店裡外常常擠了上百人。

"日用品是村民們買得最多的東西,今年`雙11`我這兒下單的洗衣粉、肥皂估計有一百多箱,趁便宜`囤貨`嘛!"這些電商"術語",鄭禮英用起來越來越順口,業務量也從去年10月開業初的每月100多單,增加到現在的每天500單左右。

如今村民們要買點價廉物美的新奇玩意、時髦東西都會想到她,金家村村民李家秀女兒結婚,嫁妝、婚紗、喜糖都是委託服務站上網買,"實惠又方便,快遞直接送到村裡,樣式比縣城裡的還時髦新潮。" 西部地區農民的熱情並不低於東部省份,電商在培養農民新的網購消費習慣,激發消費需求,而"腦洞大開"的農民也在給電商創造驚喜。

"我要買大卡車,兩輛!"貴州銅仁市玉屏縣田坪鎮謎路村村民楊勝清提出這個想法時,鄉親們都嚇了一跳,"在網上買個電瓶車、自行車還聽說過,卡車?不可能吧!"不久後,楊勝清真的在一個電商批發採購平臺,找到了他想要的自卸貨車。

由於管道、資訊相對閉塞,"喝著`青鳥`啤酒,吃著`康帥博`速食麵,磕著`怡怡`瓜子"曾經在農村並不是一個段子,而是一定程度上真實體現了農村市場充斥假貨的狀況。電商讓農民真正享受到消費市場的公平,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村裡的網購達人正在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業內人士曾表示,農村電商達人對新產品的接受意願遠高於一二線城市,農村對電商接受意願的強烈程度也高於城鎮。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的一組資料也體現出村裡人"玩"網購的極大興趣:截至2014年12月,中國農村線民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為7714萬,年增長率高達40.6%;同期農村線民網路購物使用率為43.2%,使用率較上年增加12.1個百分點。

阿裡研究院預計,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4600億元,成為市場的新增長點。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發展農村電商對促進消費、擴大內需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從打工仔變"大掌櫃"

城市的工業品要"下鄉",農村土特產也希望能"進城" 家鄉的田野與遼闊的電商海洋不期而遇,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借著電商的翅膀返鄉創業。陝西省武功縣大莊鎮圪嶗村的袁小玉、李育超夫妻倆,就嘗到了回鄉創業做"掌櫃"的甜頭。

2014年12月,夫妻倆放棄在南方一家家居公司的設計工作,回家做農產品電商賣陝西核桃,第一個月銷量就達到了3000斤,"雙11"當天銷量2000斤。袁小玉說,沒想到在外兜兜轉轉這麼多年,家鄉土特產和網路的結合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從打工者變成了創業者。

農村電子商務也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時髦"的形式出現在中國農村。 在麗水市縉雲縣北山村裡,不少農戶家裡時時能傳出接連不斷的"叮咚"聲,這是顧客在網上給商家發出的諮詢資訊提醒。

原本因"縉雲燒餅"而出名的村子,在村民呂振鴻創立"北山狼"戶外用品網店的影響下,村民們開起了280多家戶外用品網店。"燒餅郎"轉身"北山郎",2014年全村戶外用品網路銷售額達到1.2億元。 然而,農村電商在疾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人才匱乏、標準缺失、競爭激烈等"成長的煩惱"。

"這批紅薯乾,都是從村子裡一點點收上來,全是村民手工加工的,但是現在工廠生產的價格低、賣相好,我的好東西能不能賣上好價錢,心裡也沒底。"安徽一土特產網店的負責人李誠說。 為了在競爭中"突圍",創業的農民網商們在努力提高品牌化水準。

辣椒醬,這個在浙江麗水山區農民眼中最常見也不值錢的作料,在電商平臺上不僅有了"好身價",還被稱為"土豪金辣椒醬",收穫了不少"粉絲"。泥印、紙紮、鄉土味十足的辣椒醬,消費者能留言定制自己喜歡的口味。"掌櫃"倪向明用短短5個月時間,將網店從零信譽升到"皇冠"。

30歲的雲南媳婦張衛芬是浙江遂昌柘岱口鄉尹家村"趕街"網點工作人員,以往她同丈夫在遂昌縣城打工,如今能在家門口賺到錢,還能照顧年邁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夫妻倆準備先學習網銷技能,儘快開一家自己的網店。 農村電商讓農民像城裡人一樣實現"滑鼠輕輕點,財富滾滾來"的創業致富夢想,也實現了外出青年在家門口安居的夢想。

――落後地區也能"彎道超車"

農民生活方式革新、農村經濟模式升級,電商對中國農村的改變遠不止這些。據阿裡巴巴披露的資料,有21個國家級貧困縣成為億元電商縣,扶貧已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又一溢出效應。 譚國明,陝西武功縣貞元鎮地地道道的農民,一直以來苦心經營自己的蘋果園,但效益並不理想。

今年9月他加入農產品電商創業者隊伍,僅僅幾個月,就做得有聲有色,不僅解決了蘋果滯銷的問題,還成了當地有名的蘋果電商,僅10月份從他手裡通過電商發售的蘋果就超萬斤。 現在的譚國明,幾乎天天都要往武功縣電子商務運營中心跑,把一箱箱蘋果發往全國各地。從之前的賠本到現在保守預計年利潤十幾萬元。

"過去供求資訊不對稱,一元一斤的蘋果都少人問津;如今通過電商,七元錢一斤還供不應求,很快就把自己的蘋果賣完了。現在都是幫鄉親們收購代賣,大夥兒的銷量都在蹭蹭上漲。"譚國明說。 由於智慧手機的普及,電子商務受益最大、增長最快的也在農村地區,給了傳統貧困縣"彎道超車"的可能。

溢出效應逐步放大,電商也成為政府扶貧的重要載體。今年,貴州省安排1億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用於10個縣區的電商扶貧試點,探索電商扶貧模式經驗。 地處武陵山區銅仁市印江縣就是試點縣之一。印江是不靠海、不靠江的傳統農業縣,全縣共有貧困村203個,貧困人口9.37萬人。互聯網的資訊高速路通到了貴州的山村,曾經"待字閨中"的農特產品搭上電商快車走向全國各地,村民們切身感受到了"互聯網+"的"福利"。

線上上,互聯網連接城鄉資訊;線上下,物流網則是連通城鄉的"雙向通道"。商務部電子商務和資訊化司副巡視員賈舒穎說,當前西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勢頭雖好,但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著電商運營主體數量少、規模小,專業人才缺乏,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滯後等問題。甘肅省成縣縣委副書記張樂群建議,在提升農村網路覆蓋率的同時,需引導快遞下鄉,打通電商"通村達鄉"的"最後一公里"。

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黃承偉認為,目前全國貧困村發展情況各異,電商扶貧要因地制宜。比如,有的村有資源、勞動力,缺乏物流條件,就需要補齊物流短板;但有的貧困村各種條件都具備,只要用互聯網思維引導推進,可能很快就會發展起來。(執筆記者:黃筱;參與采寫:張遙、王政、韋慧、薛天、楊洪濤、汪偉、淩軍輝)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