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蓬勃新業態:推動中國經濟"最典型轉型"

贵州
2015-10-29 14:39

已收藏


從產業和科技發展趨勢判斷,"十三五"時期將是新一輪工業革命勃興時期。以此為契機,各地正在加快營造適應新興經濟業態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新常態,壯大新業態,尋找新動力。

記者近期赴京、滬、津、浙、遼、鄂、皖、黔等十多個省市調研瞭解到,儘管經濟增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在各項政策推動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帶動下,大資料、雲計算、新材料、機器人技術,一個個新興經濟業態蓬勃興起,動力強勁;借力現代資訊技術和"互聯網+",大量傳統產業主動轉型升級,煥發出新活力……

佈局新經濟業態 經濟結構調整效果顯現

由新興經濟業態帶來的產業結構轉型,被一些學者和專家稱為"最典型轉型"。雖然新業態在各地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尚小,但是這些業態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已經成為一些地方和企業新一輪轉型發展的"金鑰匙"。

北京中關村管委會的資料顯示,新興產業集群日益壯大,現代服務業正支撐著示範區創新發展。衛星應用、生物和健康等六大優勢產業,積體電路、新材料等四大潛力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目前,北京產業高端化特徵明顯。1至3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88.4億元,增長1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56.7億元,增長13.1%。各項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推動形成了"雙創"的濃厚氛圍,前三季度北京新設企業有近30%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企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源。

在杭州市,2015年上半年,全市資訊經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36.1億元,增幅22%;增加值1020.9億,增幅25%,占全市GDP的23%。資訊經濟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成為全市GDP高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地處西部的貴州省,以大資料為代表的新經濟業態風生水起。2014年,貴州省大資料資訊產業實現規模總量1460億元,同比增長62.2%,預計2015年大資料電子資訊產業規模總量可超過2000億元。

新業態"咄咄逼人" 經濟增長"強勁動能"

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帶動下,新興經濟業態已經顯現出了新的增長動力。 "智造"主導:"兩化"融合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智慧型機器人、3D列印等智慧、低碳產業興起。

以上海為例,今年全市機器人產業產值有望達到200億元。上海市經信委技術進步處副處長張宏韜表示,浦東和寶山可能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機器人產業園區,智慧化和現代化的帶動輻射作用將十分突出。

需求主導: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釋放新的需求,衛星導航、車聯網、生命健康產業等領域發展迅速。 在浙江省德清縣,一座現代化地理資訊產業園近年來蓬勃發展,主要發展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空間資料獲取、處理和應用等。德清縣縣長王琴英說,力爭到2020年產業園集聚各類地理資訊企業140家以上,園區企業總產值超150億元。

服務主導:跨界融合催生新業態,如互聯網金融、雲計算和大資料、移動互聯網等。 9月18日,貴州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這是全國首個大資料"試驗區"。貴州省經信委主任馬甯宇說,貴州把大資料作為政府"一把手"工程,建立省級推進機制;以資料流程吸引資金、人才等要素聚集,打造國家級大資料內容中心、服務中心和金融中心。

"新經濟"倒逼轉型 "老產業"謀求新生

一提到服裝加工產業,人們的印象就是"遍聞機杼聲""廠區內人頭攢動"。而在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的推動下,傳統服裝加工產業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過程。 "我們這裡正在進行`新經濟`的改造,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經濟讓服裝產業得到了快速升級,大量的機器人正在替換紡織工。"在浙江湖州市知名的童裝基地吳興區蹲點期間,記者所到之處,看見昔日工人攢動的車間正被越來越多高技術的機器人取代。在布衣草人服飾有限公司,自動化裁剪機器人正在"量體裁衣"。

公司董事長馬偉忠說,機器人8小時就可裁剪服裝2萬件,相當於原先10多個工人一天的工作量,裁剪出的產品十分精准,完全不需要校對處理。勞動生產率提高,成本就降低,童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了一大截。

北京汽車集團是目前國內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集團之一,現在年收入超過3000億元,利潤數百億。而就在10年前,北汽集團還是一家困難重重的企業。"不斷創新和轉型升級是取得這樣成績的根本。"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創新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門必修課。以清潔能源和互聯網資訊技術為基礎的產業創新和升級是一個必然趨勢。

記者深入北汽集團,深切感受到發展"新業態"給這家老牌汽車工業企業帶來的勃勃生機。如今,北汽集團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國內銷售量最大的企業,一度被業界視為"燒錢"的純電動汽車產業在北汽集團已經實現盈利。

挺立工業革命潮頭 打造新產業起飛之翼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使我國有機會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儘管各地新經濟業態發展勢頭迅猛,但仍有諸多不適應的瓶頸問題,需進一步為新業態"迸發"提供軟環境支撐。

用大項目帶動突破關鍵技術,進而串起產業鏈級別的新業態,被業界認為是推動新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大連理工大學技術經濟研究所主任劉鳳朝表示,現在我國出現的新業態還是資訊技術和網路技術在應用上的表現,需要進一步的技術和產業變革,未來需進一步引導企業潛心培養行業的核心技術,培育具有引導作用的創新工程和專案。

中關村智慧硬體產業聯盟秘書長董宇認為,為了適應創新創業從內部組織到開放協同,創業群體從"小眾"到"大眾",創業理念從技術供給到需求導向的大趨勢,政府需有選擇地扶持一批產業聯盟,打造眾創空間,進一步發揮這些平臺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生態系統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融資難"依然是讓很多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鵬等人表示,目前新經濟業態以輕資產居多,難以獲得財政金融等政策扶持。政府購買、行業優惠政策等扶持手段也往往局限于現有行業目錄和傳統領域,新業態企業因行業歸屬不明晰而無法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作為國內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早期創業者之一,財貓網創始人李沖建議政府進一步推動產業融合,加快政府職能部門改革,加強公共服務,降低社會溝通和市場交易的成本。

寧波市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劉興景等人認為,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涵蓋不可能隨著新業態的不斷出現而第一時間進行調整,總會有一個滯後期,這很正常。但在滯後期間,遇到新生事物時,各部門要多觀察、多總結、多補台,少否定、少拆臺。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