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增長10.5%、高於全國3.5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十……儘管經濟下行壓力仍存,地處中部的合肥市卻"逆勢提速"成功實現經濟轉型發展。不囿於要素限制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隱形藩籬",前瞻性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合肥走出一條中西部城市轉型發展的獨特"合肥路徑"。
――種好科技體制創新"試驗田"
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如今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答題,而合肥這個中部城市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答卷。2004年,合肥被國家列為全國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彼時這是一項難得的榮譽,更是一道全新的考題。
"試點無先例可循,但要試就要動真格。"合肥市科技局局長朱策說,合肥市首先從破除科技體制機制的沉屙入手,打破長期以來科技"養在深閨人未識"、成果多停留在實驗室的積弊,明確提出科技必須面向經濟一線。
在科技管理體制上,合肥在全國率先打破科技資源配置"政出多門"的積弊,將科技創新從部門工作上升到市級層面,專門成立了市自主創新領導小組,建立高層面、跨部門的科技管理體系,統籌協調各部門開展創新工作。每年將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任務分解到全市25個相關部門,作為黨政領導和部門重點考核內容,實現科技資源配置從部門"小科技"向全市綜合"大科技"轉變。
搭建一批創新平臺,讓科技成果與市場對接、與資本"握手",實現創新要素的集聚。被稱為"江淮矽谷"的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就是這樣一個全新平臺。該院由安徽省、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則共同推動建立。儘管四方來自政產學研不同領域,管理運作模式不同,但這四家單位卻在先研院這個創新體建設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安徽省將其納入該省"十二五"重大專項,省市先後投入數十億元,在專案申報、科研經費、人才引進、產業引導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中科院開放下屬的百余家科研單位創新資源,提供科研專案對接機會;中科大調動海內外校友資源,吸收先進科技專案落戶。協同創新的力量在這裡盡情釋放,體制的障礙在這裡得以合力破除。
目前,中科大先研院已經與微軟、阿裡巴巴等共建33個研發平臺,孵化了73家科技型企業,圍繞微電子技術、醫療健康、新能源技術、新材料和量子通信等領域,開發了近40項新產品。 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說,對現行科技體制存在的弊端,影響創新發展的這些障礙,需要從內部打破,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讓社會、政府、企業、資本市場之間有機銜接起來,形成持久的創新能量和創新動力。"
――政策引導 佈局高新技術產業
今年上半年,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雙雙超過兩位數增長,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半壁江山"。
"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合肥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合肥市經信委主任李海鷹說,目前合肥每三天就誕生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能源汽車、量子通信、光伏應用等戰略新興產業更是走在全國前列。
然而經濟轉型並非一日之功。高新技術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與合肥市的政策引領密不可分。合肥市每年拿出"真金白銀",對產業創新發展給予支援和獎勵;發揮財政資金"杠杆"作用,市財政每年設立資助創新專項資金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瞄準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集中資金重點支援其成果產業化。
通過引入京東方,合肥市"無中生有"建成了國內唯一新型平板顯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目前合肥成為全球唯一擁有6代線、8.5代線、10.5代線3條高世代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的城市。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肥在全國率先將充電設施納入市政建設,出臺電動汽車市區免費停車政策,並逐年擴大公務、公交、環衛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比例。目前在全國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中,合肥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6萬輛,推廣應用完成率全國第一。
――從"製造"到"智造"
7月下旬在合肥閉幕的第19屆機器人世界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比賽現場的機器人創新體驗區,幾位"合肥造"機器人展示的端盤子、送咖啡、迎賓"本領"令觀眾欣喜不已。 生產這些機器人的合肥國購機器人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剛說,上述機器人已經投入餐飲商業應用,未來他們還將研發新一代外觀更可愛、可靠性更強的智慧型機器人,並引入智慧語音技術,讓機器人能識別出人的語言和指令,實現人機互動。
李海鷹介紹,得益於良好的科技創新資源支撐,合肥市已經將智慧產品、智慧裝備、智慧服務和智慧關鍵部件四個方面作為智慧製造產業發展的重點,目前合肥市智慧製造已初步形成了從核心零部件製造到應用的產業體系。
除了機器人智慧產品,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智慧語音服務業也成為合肥"智造"產業中的亮點。科大訊飛的中文語音合成技術在近年來歷屆國內、國際權威機構的評測中均名列第一,並使機器合成語音效果超過普通人說話水準。如今,該公司已佔有中文語音技術主流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以其為核心的中國(合肥)國際智慧語音產業園正在開工建設,未來將致力打造一個千億元規模的語音產業。
"從`製造`到`智造`,不僅僅是個別產品的改變,而是代表合肥未來發展的一種方式,其背後的科技創新密碼才是經濟轉型城市發展的金鑰。"吳存榮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