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深汕"飛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迸發更大動能

新華社,深圳
2021-03-16 14:33

已收藏




新華社深圳3月16日電題:深汕"飛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迸發更大動能

新華社記者孫飛

從過去落後的粵東"經濟窪地",到歷經體制機制調整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深圳的一塊"飛地",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助推深圳這個"引擎"在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品質發展中迸發更大動能。

應達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生產、銷售石英晶體產品和設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幾年前從深圳寶安搬到深汕特別合作區。"新一年願望,是希望成為合作區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副總經理張志敏說,公司去年的銷售額超過2億元,發展態勢良好。

來自湖南的劉霞,是應達利的人事副主管,公司為她安排的宿舍就位於著名的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深汕西中心學校的學區內。去年9月,學校招收首批學生,劉霞的兩個孩子分別就讀小一和初一。"幸福來得太突然。"劉霞說,"我和愛人在一個公司。今年在深汕過的年,這裡越來越有家的感覺。"

如應達利一樣,不少實體企業從深圳中心城區"遷"到了100多公里外的深汕特別合作區。隨著產業空間的擴充、教育醫療的完善,成本降下了、人才留住了,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統計資料顯示,深汕特別合作區2020年經濟總量54.04億元,同比增長5%。隨著騰訊雲計算資料中心、華潤新一代資料中心、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深汕)機器人創新基地等的相繼入駐,機器人、大資料、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在這裡正加速集聚。

同時,這裡不少規上產業也在"快馬加鞭"建設之中。2020年,深汕特別合作區新增供地產業項目7個,新動工15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個。截至目前,合作區供地產業專案累計96個,其中已投產30個,計畫總投資超過528億元,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近千億元。

讓人很難想像的是,這裡10多年前還是粵東的"經濟窪地"。

廣東省汕尾市是革命老區,經濟底子較弱。10多年前,汕尾海豐縣設立了大朗(海豐)產業轉移工業園,當時鎮域經濟強勁的東莞大朗鎮,在"騰籠換鳥"政策背景下,將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這裡轉移。

隨後,這裡調整為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但它由深圳、汕尾兩市共同管理,傳統機制存在不少治理難題。在廣東省的不斷探索下,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掛牌成立,這塊距深圳100多公里、中間隔著惠州市的"飛地",成為深圳市的一個功能區。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等專家看來,明晰治權為一方主體的飛地經濟模式,將臨時性的合作體制轉為長效性、可持續的管理體制,從合作建產業園區,再到合作建設一座城市,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3.0版本。

事實上,深圳長期以來面臨城市治理承壓明顯、發展空間不足等挑戰。總面積達468.3平方千米的深汕特別合作區,相當於深圳面積的四分之一,也為深圳帶來了新的發展承載平臺。

"特區來到了家門口。"而對不少汕尾企業家來說,深汕特別合作區更將輻射帶動汕尾的製造業、旅遊業等產業,架起大灣區與粵東西北的協調發展"橋樑"。

現在,深圳正根據集中連片和產業匹配原則,採取結對幫扶深汕特別合作區4鎮30個村的模式,統籌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南山)高新產業園,通過深圳"創新高地"南山區的結對幫扶,探索出了"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的建設思路。

承接這個產業園建設運營工作的深匯通投資控股公司負責人表示,產業園將引進南山具有高新技術、規模品牌、發展前景的產業專案,計畫於3月24日啟動土方平整工作。產業園已同步開展招商對接工作,意向入園企業3家,預計年產值10億元、年稅收約6000萬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