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迎來全球投資熱潮

新華社,廣州
2021-03-15 21:42

已收藏





新華社廣州3月15日電(記者陸浩、李曉玲)今年三月在廣州舉辦的一次外資洽談會上,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總裁馬睿思表示今年將在廣州投資建設智慧技術創新中心,持續加大在供應鏈全鏈條上的技術攻關,探索高端智造與科技創新的深度結合。

寶潔只是外資紛紛加碼中國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一個縮影。在中國"十四五"規劃公佈之際,從紮根大灣區多年的港資企業,到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跨國巨頭,都表示將加大在大灣區的投資。

2021年1月18日,世界500強企業新加坡電信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恩士迅正式在深圳成立NEXT深圳創新中心。這是恩士迅在中國成立的首個創新中心,將專注于為金融服務、通訊和地產等行業開發支援5G的物聯網應用、數位孿生和區塊鏈解決方案。

此外,西門子能源深圳創新中心揭牌儀式暨西門子能源-深圳能源合作框架協定也於今年1月簽署。西門子能源首席執行官克利斯蒂安·布魯赫表示,新成立的西門子能源深圳創新中心將打造成為歐盟與中國合作推進中歐綠色夥伴、中歐數字合作夥伴的又一示範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兩周年來,大灣區建設快速推進,區域互聯互通不斷加強,吸引跨國企業總部紛紛落地。今年1月,香港地產企業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與廣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總部正式落戶廣州,標誌著新世界中國在大灣區的佈局邁入全新階段。

生物醫藥企業阿斯利康華南總部今年也將正式落戶廣州,將承擔藥品銷售、研發、運營管理、創新孵化等區域總部職能。

外資加碼大灣區的背後是廣州和深圳等大灣區中心城市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

"2013年,廣州一個房地產投資項目從立項到審批,必須經過100個審批環節、最少799個工作日。8年過去,工程建設專案審批時限從曾經的799個工作日,縮短到2018年的50個工作日,再到2019年的35個工作日。如今,簡易低風險工業項目從取得用地到辦理產權登記,全過程僅需11個工作日。"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少媚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在營商環境評價涉及的18項指標中,廣州均獲評"標杆城市"。此外,在"獲得電力""跨境貿易""辦理破產""市場監管"4項指標中,廣州均入選"最佳實踐"。

自1981年發出第一張外資企業營業執照以來,深圳已累計批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9.6萬家,累計吸收合同外資3059億美元,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05億美元,有3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深圳設立總部、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

深圳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執行會長郭小慧認為,深圳還在進一步打造更加公平、更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今年年初,深圳市外商投資企業權益保護服務工作站前海世茂站、前海嘉裡站揭牌成立,將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業務指引、產業政策解讀、投資諮詢、投訴受理和協調解決等服務,進一步保障外資企業及其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外資企業健康發展。

此外,《深圳市推進高度便利化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的實施方案》也已于日前正式印發,便於金融、醫療衛生、教育等11個領域的境外專業人才來深執業,為推動深圳高品質發展提供國際化人才支撐。

展望"十四五",受訪外資企業紛紛表示,未來五年中國市場仍有強大引力,在大灣區進行投資佈局符合各企業發展的前景。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說,阿斯利康選擇落戶的國際生物島地處廣州開發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位置,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區域,對進一步做大做強華南市場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歐盟商會副會長劉暢表示,"十四五"規劃提出要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這讓在可再生能源、碳排放領域有一定優勢的歐盟企業保有在大灣區繼續競爭的優勢。

"華南地區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粵港澳大灣區的更多城市開始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大灣區將是華南地區發展的一個巨大引擎。"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說。(完)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