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題:中國西部秦巴山區正實現以"綠"生"金"
新華社記者 薛天
在中國版圖的西部,秦巴山脈綿延千里,其所在的秦嶺-淮河一線,將中國地理版圖劃分為南北地區。山脈所處區域被稱為秦巴山區,這裡遍佈崇山峻嶺、河流湖泊,生態物種豐富,大部分地方依然保持著原始森林的樣貌。但同時,秦巴山區也曾是中國貧困程度最深的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選准產業發展的方向。"地處秦巴山區腹地,陝西省安康市曾長期貧困,市長趙俊民說,"但現在的秦巴山區不再`守著金山要飯吃`,生態經濟、綠色經濟已經成為秦巴山區發展最有力的支撐,秦巴山區正在實現以`綠`生`金`。"
硒被科學家稱為"人類健康的保護神"。安康市地處中國優質富硒區,當地山貨、蔬菜、糧食、飲用水都天然富硒。"過去有很多富硒產品藏在深山無人知,現在通過專業人士指導、認證、包裝、宣傳,富硒產業正在為秦巴山區快速積累財富。"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主任李珺說。
"我們的富硒茶葉,一斤400元都供不應求。"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蔣家坪村女媧鳳凰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延會高興地說。2014年,蔣家坪村黨支部引進西安企業注資茶業有限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對村裡的荒茶山改造升級,並建成1000平方米的茶葉潔淨化加工廠和兩條標準化生產線。
如今,鳳凰茶業已成為帶動蔣家坪村百姓增收的產業龍頭,擁有高效茶園基地1400畝,輻射帶動農戶種茶2000畝,每年生產銷售茶葉10餘噸、產值800多萬元。
在同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在外打工20年的礦工陳慶海,也終於在家門口找了致富的生計。
金米村這個名字寓意很好,但石頭山種不出好糧食。為了生計,金米村的年輕人只能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可現在,通過發展溫室木耳產業,金米村引進的龍頭企業可年產2000萬袋菌包。陳慶海也回村種植木耳,頭一年就掙到了3.5萬元。
"只要發展的路子找對了,保護好環境,沉睡的青山也能變成金山。"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西北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守國說。
為了保護好秦巴山區生態,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各地,都拿出了"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地處秦巴山區的陝南安康、商洛、漢中3市關停、合併、轉遷了370多家污染嚴重的企業和礦產資源開發專案,累計治理小流域470條,治理水土流失1.3萬平方公里,新修整修基本農田31.2萬畝,營造水土保持林和經濟林405萬畝,退耕還林超過1000萬畝。
安康市漢濱區漢江上游的瀛湖水質清澈、魚肉鮮美,受到許多外地遊客青睞。近些年,持續增長的旅遊消費也帶動了瀛湖網箱養魚的快速發展。但同時,飼料、糞便、魚藥等對瀛湖以及漢江的水質構成了威脅。
為了恢復生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安康市漢濱區2018年拆除了漢江瀛湖上的3.1萬口養魚網箱。曾經的江邊漁民,領取政府的賠償金後,經由各鄉鎮技術培訓,又開始發展茶葉、枇杷等產業,不少人又掙到了錢。
安康市委常委、石泉縣委書記李啟全告訴記者:"為了發展,陝南不少區縣曾走過開山伐木、砸石開礦的彎路。但現在大家已經形成共識,青山綠水才是最大的賣點,是可以不斷創造財富的金鑰匙。"
通過發展全域旅遊,石泉縣已建成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2個,全縣生態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次,年旅遊收入超過15億元。旅遊業的發展,讓昔日農民變身景區股東或者工人,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致富的新路徑。
除此之外,商洛市的電子資訊產業園蓬勃發展,漢中市的藥材加工產業鏈不斷完善,安康市正在打造全球毛絨玩具產業中心……越來越多與生態保護相融合、可共生的新興產業紛紛在此落戶,秦巴山區"以`綠`生`金`"正從"1.0版本"向"2.0版本"迅速升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