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年經濟增速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南方9個,北方1個;排名後五位的省份均在北方——
南快北慢,這是為啥(區域經濟新觀察③)
雄安新區俯瞰景色。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攝
近年來,中國區域經濟出現了一個新變化,即走勢分化狀況從傳統的“東西差距”變成了“南北差距”,而且這種差距還在擴大中。
南北經濟差距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一個時間段的暫時現象還是存在持續拉大的深層次原因?新形勢下如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GDP增速相差近2個百分點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9年會上,多位專家學者表達了一個共同的觀點:南北經濟差距擴大需重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目前,區域分化呈現出新特點,那就是南北之間的差距在擴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李善同認為:“區域差距從2015年之後有擴大的跡象,其中北部地方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魏禮群說:“經濟增速‘南快北慢’,經濟總量占比‘南升北降’的狀況逐漸明顯。”
結合資料來看,以黃河為界的“南北差距”有著更為清晰的體現。對國家統計局資料進行的分析顯示,南北方GDP增速的差距從2013年的0.3個百分點擴大至2017年的1.9個百分點;從2018年各省(區、市)公佈的資料來看,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區、市),只有陝西位於北方;增速排名墊底的5個省(區、市),分別是天津、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和遼寧,全部位於北方。
經濟總量、人均GDP方面,北方GDP總量在全國的占比從2012年的29%下降至2017年的25.2%;北方人均GDP在2013年被南方趕超,此後差距逐步擴大。
增速、總量之外,收入差距更受普通民眾關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居民畢錦楠告訴記者:“前幾年,貂皮大衣雖然貴但買的人還不少,身邊也有很多人穿。現在,即便商場瘋狂打折,買的人也少了,手頭似乎變緊了。”
據統計,2014-2017年,北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義增長8.6%,南方增長9.3%,北方比南方低0.7個百分點。2018年,各省(區、市)公佈的資料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全國僅有黑龍江和甘肅低於3萬元,二者均位於北方。
內需方面,2013-2016年,北方資本形成總額年均增長6.2%,增速比南方慢3.2個百分點;2018年,在已公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30個省(區、市)中,有7個增速下滑,其中6個位於北方,增速排名前五位的均在南方。消費方面,2018年增速前五位的均為南方省(區、市),後五位的均為北方省(區、市)。
二三產業發展慢對北方影響大
南快北慢,快在哪裡?慢在何處?
“南北經濟差距顯現並進一步擴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自內部地區發展速度的轉換,一方面北方的東北、華北地區近年來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明顯拉低整個北方地區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南方的西南地區近年來發展迅猛,有力推動了整個南方地區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資料顯示,2013-2017年,東北地區經濟年均增長5.2%,增速比南方慢3.3個百分點,造成北方經濟年均增速比南方慢0.91個百分點,對南北增速差距的貢獻率達59.3%;華北地區經濟年均增長7.2%,增速比南方慢1.3個百分點,造成北方經濟年均增速比南方慢0.66個百分點,對南北增速差距的貢獻率為42.5%。
西南地區各省(區、市)近幾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牢牢佔據著經濟增速前列位置。以2018年為例,西南地區的西藏、貴州、雲南經濟增速分別為9.1%、9.1%、8.9%,位列全國前三甲。
魏後凱指出,過去北方經濟增長高度依賴投資,如今投資增速顯著放緩,但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服務業發展較慢、傳統工業占比過高,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落後,新的增長點還沒有培育起來,導致北方與南方經濟差距越拉越大。
據測算,2013-2017年,較低的投資增速造成北方經濟增速比南方慢約2個百分點。產業發展方面,2013-2017年,北方第二產業年均增長5.6%,增速比南方慢2.1個百分點,造成北方經濟增速比南方慢1個百分點,對南北經濟增速差距的貢獻率為64.7%;北方第三產業年均增長9%,增速比南方慢1.4個百分點,造成北方經濟增速比南方慢0.58個百分點,對南北經濟增速差距的貢獻率為37.9%。
創新引領發展大潮下,近年來不少南方省(區、市)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方面下功夫。例如,廣東省東莞市著力推動製造業自動化、智慧化轉型,曾經被貼上“低端、廉價”標籤的加工貿易產品,如今已憑藉“高科技、高品質”的新形象進入全球市場;重慶市大力實施以大資料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畫,吸引了包括阿裡巴巴、騰訊、百度、華為、京東、小米、科大訊飛等眾多互聯網企業到重慶佈局。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2018年上海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達到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1年的13.3件提高到2018年的47.5件。
2016年李想辭掉了在家鄉瀋陽的工作前往上海從事教育培訓工作,“以前的工作過於平淡、缺乏挑戰性,在現在的公司,我覺得更有發展潛力,也更能開拓眼界。”李想對記者說。
統計顯示,近年來,北方地區人口增長率低、外流趨勢明顯,導致勞動力數量連續下降。勞動力數量減少導致北方經濟增速慢於南方0.11個百分點,對南北經濟增速差距擴大的貢獻率為7.1%。
“畢業後,和我一起回國的同學不少都選擇了到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南方城市工作。”被問及南北經濟差距這一話題時,從英國留學回國的丁琢對記者說。2018年畢業後,她選擇了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的蘇寧總部工作,“南京是新一線城市,生活設施等資源都能滿足生活需求,落戶政策和人才待遇也不錯。”
此外,北方經濟體制機制改革滯後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導致南北經濟差距的重要原因。據測算,2013-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年均拉動南方地區經濟增長0.55個百分點,高於北方0.49個百分點,制度變革對南北經濟增速差距擴大的貢獻率為31.8%。
向改革要活力,北方大有可為
“‘南強北弱’的不平衡發展,是當前制定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必須考慮的國情特點。因此,我們在繼續推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縮小東西差距的同時,也要關注南北方的統籌,或者說是‘統籌北中南’。”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說。
陳耀認為,北部主要是以雄安新區建設為重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東北全面振興戰略,中間的“腰帶”區域是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為引領並以共抓大保護為導向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南部則主要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自貿港開放戰略。
針對南北經濟差距,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撰文指出,建議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中心增強核心發展區域輻射帶動功能,以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為抓手促進北方經濟發展,促進南北區域經濟平衡。
“南北差距既是一個經濟增速問題,也是一個投資問題。北方各省(區、市)應該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和擴大投資,讓企業、人才及資本進得來並留得住。要優化投資的空間佈局,引導投資北上,解決北方投資增長緩慢的問題。要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魏後凱說。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認為,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進,未來應積極把握新技術革命發展進程,注重利用新技術成果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北方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力爭突破裝備製造、電子資訊、醫藥化工、航空航太、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領域關鍵技術,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二是通過互聯網與大資料、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創新鏈、要素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等連接成為跨區域和城際聯動發展的紐帶,進一步強化不同區域經濟、技術聯繫,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魏後凱指出,北方地區具有扎實的工業基礎、完整的產業門類,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科技和人才力量也絲毫不弱。縮小差距,實現南北比翼齊飛,北方地區關鍵是要向改革要活力,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形成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推動高品質發展。(邱海峰 張天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