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中山:"東承西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

广州
2019-04-09 09:07

已收藏


新華社廣州4月9日電(記者周穎)連接廣東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今年進入建設關鍵期,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這是繼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粵港澳大灣區另一超級工程。

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分佈在珠江口東西兩岸,全長約24公里的深中通道開通後,將大大縮短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間的距離,大灣區城市群的物理聯通也將更為暢通。

孫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正好位於深中通道的一端,是連接東西兩岸的重要綜合交通樞紐。隨著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作為其中重要節點城市的中山,正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做好"東承西接"文章,加快創新發展,奮力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

"大灣區建設從開局起步,轉向全面鋪開、縱深推進階段。對中山來說,既是重大歷史機遇,也是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我們畫好了一張帶著時間刻度的`施工圖``專案書`。"中山市委書記陳旭東說。

加快基礎設施"硬聯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記者從當地瞭解到,中山正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並取得成效。廣珠城際軌道中山站已接入國家高鐵網,可通達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中山公路交通進入高快速路網時代,總里程超過3000公里;中山港是國家一類口岸,外輪可直達中山碼頭。

"未來三年,中山還將計畫投入1400億元打響大交通建設攻堅戰,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半小時可達廣州、深圳中心城區,1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陳旭東說。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據中山市科技局局長尹明介紹,雖然在科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中山與廣深、香港還有差距,但是在創新成果轉化,特別是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中山有獨特的產業配套優勢。

中山實體經濟發達、民營經濟活躍,全市擁有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包含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白色家電在內的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以及5個超500億元產業集群…… "這些都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要素培育孵化和產業化的重要基礎,也非常符合規劃綱要提出的各城市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尹明說。

事實上,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專案也正在加速落戶中山。去年,中山、澳門簽署《關於共同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合作框架協定》,推動粵澳深化醫療衛生健康領域合作。此後,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創新平臺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又落戶中山。三地融合發展的深度、廣度明顯加強。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以及城市吸引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也選擇來中山創業就業。

在中山市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澳門青年謝嘉榮及其團隊是22個入孵的港澳青年創業團隊之一。2017年,他和同伴在中山創立公司,打造出一套醫院探視系統產品,對進出醫院的人流進行精細化管理,提升就醫體驗。當地給予他們兩年場地免租、提供免費創業指導的支援。

在他看來,內地發展速度令人驚歎,市場機會非常廣闊,政策環境也越來越好。這些獨特的優勢,都讓他對來內地發展充滿希望和信心。

"我們現在不僅往來澳門、中山很方便,往來大灣區城市都很方便。在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和我一樣,選擇來中山、來大灣區發展。"謝嘉榮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