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指導性檔下發 五大城市群構建長江產業發展軸

中国证券网
2017-08-07 09:47

已收藏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工信部獨家獲悉,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配套實施指導性檔已於日前下發,檔指出,依託長江黃金水道的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成渝、黔中、滇中等五個城市群,將成為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主體,並將通過優化產業佈局,構建沿江產業發展軸。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郁鴻勝表示,在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背景下,長三角城市群的佈局需要圍繞產業發展線和黃金水道戰略產業調整的生命線展開。

有關資料顯示,產業園區或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長江中下游城市群工業佈局的主要載體。據不完全統計,長江中游城市群共有省級及以上工業開發區150多個,主要佈局食品紡織、裝備製造、冶金、化學和建材工業,且基本沿長江及其幹支流分佈。其中,城市群近90%的冶金工業園區和化學工業園區集中于長江幹流流域和洞庭湖流域。

據悉,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將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支撐,以南京、南通、鎮江、揚州、蕪湖、安慶、九江、黃石、鄂州、咸寧、岳陽、荊州、宜昌、萬州、涪陵、江津、瀘州、宜賓等沿江城市為重要節點,引導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和以內需為主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上游有序轉移,推進綠色迴圈低碳發展。

同時,明確對上中下游地區定位。其中,長江經濟帶下游沿江地區聚焦創新驅動,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建設研發集聚中心和高端製造基地,形成服務經濟為主導、智慧製造等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中游沿江地區方面,加快轉型升級,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優化服務業發展結構,著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體系。上游沿江地區,突出綠色發展,重點發展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和業態,高起點、有針對性地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實現產業集群式、鏈條式、配套式發展。

對此,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區域與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表示,上述城市群的總面積占到了長江經濟帶面積的45%左右,人口占長江經濟帶的73%,經濟總量占長江經濟帶的83%,是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的戰略核心。

資料顯示,2016年長三角城市群的26個城市GDP達14.7萬億元,GDP增速平均值超過8.4%,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其中,上海、蘇州、杭州和南京均突破1萬億元。2016年長三角地區常住人口超1.5億,占全國人口11%,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差值約2000萬,是全國人口流入最多的區域之一。

方創琳指出,長三角城市群間存在著發展差異較大、上游地區建立的城市群發育程度較弱等問題。

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發佈的報告明確指出,轉型發展是協調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的根本出路。

報告顯示,長江中游城市群城鎮化水準內部差異明顯。高於全國城鎮化平均水準的城市主要是省會城市、與省會城市或特大城市聯繫緊密的城市、傳統發展較好的工礦業城市;城鎮化率最小的黃岡市為34.8%,與最高的武漢市相差42個百分點。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表示,長三角向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產業升級轉移已成為共識。

有業內人士透露,長江經濟帶將推進綠色迴圈為核心的新型工業化,包括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從嚴控制工業用地增量,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規模,加大工業節水力度。

日前,工信部發佈《關於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長江經濟帶綠色製造水準明顯提升,產業結構和佈局更加合理,傳統製造業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清潔生產水準進一步提高,綠色製造體系初步建立。與2015年相比,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重點行業水迴圈利用率明顯提升。全面完成長江經濟帶危險化學品重點搬遷改造專案。一批關鍵共性綠色製造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打造和培育500家綠色示範工廠、50家綠色示範園區,推廣5000種以上綠色產品,綠色製造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長江經濟帶重點打造五大城市群產業發展圈,將按照組團發展、互動協作、因地制宜的思路,以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成渝等跨區域城市群為主體,黔中、滇中等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促進城市群之間、城市群內部的產業分工協作和有序轉移。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