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莊舉辦了"2015京津冀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三地在先進裝備製造、資訊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搭建對接平臺,現場三地簽訂了總計2900多億元的專案協議。目前,三地產業對接總投資達4500多億。
目前,大量園區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的推進蓬勃興起,京津冀產業空間新格局正在形成。 上述對接會在先進裝備製造暨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一代資訊技術、京津冀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新材料、輕紡食品、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資料應用暨空間資訊產業七大領域組織了專門的產業對接會,從對接行業的選擇上不難看出,三地對於產業轉型升級的共同期待。
資料顯示,1-9月,河北省從京津引進項目就多達3330個,資金2397.5億元。天津從北京引進工業專案130個,協議190億,從河北引進工業專案349個,協議投資金額307億。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表示,河北等地以鋼鐵、能源、化工、建材為支柱,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產業,部分落後產能的淘汰不可避免,同時產業結構中二產比重過高,借著京津冀產業轉移的機遇,這些地區應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產業,同時提升服務業的比重。 京津冀的產業轉移為河北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能的同時,也為三地協同、錯位發展帶來了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提出要構建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的網路型空間格局,隨著戰略的推進,區域新的空間格局漸顯雛形。 實際上,在京津冀產業轉移會上可以明顯發現,"三軸"(京津、京保石、京唐秦)所指向的廊坊、唐山、秦皇島、保定、石家莊、邢臺等城市是產業轉移的最重要的承接地。
肖金成表示,"未來,經濟要素將向三大發展軸上的城市和城鎮聚集,尤其是向發展軸上的節點城市聚集。" 而近期發佈的河北省委對"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也明確了所轄11個地級市的功能定位。上述指導性檔陸續落地後,三地蓬勃而起的園區也讓京津冀國家戰略的格局逐漸明朗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河北一省,已經圍繞著北京、天津,以及三大發展軸,建設了58個重點園區。這些園區既包括各級經濟開發區,比如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燕郊經濟開發區,也包括層出不窮的特色產業或工業園區,比如大城氣霧劑產業園區、廊坊現代服務產業園等。 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表示,"三地已經集中打造了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北京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等一批省市層面的合作園區,以及一批區縣層面的產業園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