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經濟如何穩?潛力怎麼挖?就業怎麼保?--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詳解當前中國經濟熱點

新華社,北京
2022-01-17 23:59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題:經濟如何穩?潛力怎麼挖?就業怎麼保?--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詳解當前中國經濟熱點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經濟增速8.1%、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17日公佈的2021中國經濟"成績單"備受各界關注。

如何看待這份經濟年報?如何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中國經濟後勁究竟怎樣?在當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回應當下諸多經濟熱點關切。

"總的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主要指標實現預期目標。"甯吉喆表示,經濟總量達到110萬億元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外加人均GDP的相應提高,這些都意味著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準進一步提升,也意味著我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同時也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挑戰。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之下,如何繼續穩住宏觀經濟基本盤?

穩住宏觀大局,"三駕馬車"作出積極貢獻。資料顯示: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1.1、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4%、13.7%、20.9%。

其中,消費的復蘇尤為引人關注:相比2020年負增長,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12.5%的增幅突破44萬億元大關。但資料背後,消費復蘇仍面臨不少挑戰,後續潛力如何深挖?

"經濟增長還是內需拉動為主。"甯吉喆說,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國內強大市場的立足之本。消費總量達到44萬億元是一個新的臺階,市場主體應以世界需求為導向,努力生產、加大供給,以此促進消費,帶動經濟。

拉動內需的力量中,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樣出現低迷。2022年,隨著專項債發行提速和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的開工建設,投資增速是否會出現回升?

甯吉喆表示,從我國發展階段看,擴大有效投資有潛力、有空間,也有動力。一方面,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仍有許多薄弱環節,補短板投資空間廣闊;另一方面,隨著創新驅動作用增強,產業升級發展趨勢向好,企業創新投入不斷加大,蘊含巨大的投資動力。

甯吉喆認為,隨著去年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快下達進度,"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點專案已陸續啟動。此外,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於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恢復。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就是穩經濟的基礎。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然而,面對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的嚴峻形勢,就業壓力如何緩解?

甯吉喆表示,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奠定了就業的基礎。一系列援企穩崗幫扶政策,對於高校畢業生、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隨著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左右。甯吉喆認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去年仍在繼續較快發展,各種靈活的就業模式也有效保障了許多勞動力就業。

就業"飯碗"穩了,老百姓的收入能否同步提高?

甯吉喆表示,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居民收入恢復性增長,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下一階段,要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和促進增收措施,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