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2020年中國"發展密碼"

新華社,北京
2020-12-29 15:00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題:2020年中國"發展密碼"

新華社記者

率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穩步實現全面復工複產,成功應對嚴重汛情,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交出了極不平凡的成績單,其中蘊藏著制度、理念、決策、行動等方面的"發展密碼"。

如臂使指 凝力以抗時艱

在太原理工大學阿富汗留學生沙溢的記憶中,2020年的春節"有驚無險",疫情讓沙溢在校園封關中錯過了"年味兒"。

"我很慶倖當時留下來。我不僅獲得了安全,還更深入地瞭解了中國。"沙溢說。

人們自覺遵守防疫要求,保持社交距離,外出佩戴口罩,更有全國馳援武漢、應急醫院迅速建成,使他深刻領悟到了"如臂使指"的含義。

"在中國,每個人都積極配合政府要求,緊緊團結在一起。"沙溢感慨地說。

從決定關閉離漢通道到有序推進復工複產,從打好疫情防控戰到打贏脫貧攻堅戰……面對2020年多重衝擊,中國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難。

塞爾維亞前總統尼科利奇表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主要優勢。

在深圳,阿富汗留學生天磊正在為一批即將發往國外的不銹鋼水管做最後檢查。

半年前,天磊成立了這家國際貿易公司,大批訂單讓他應接不暇。

"是中國的優異表現,讓我決定畢業後留下來。"天磊說。

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逐季改善,預計全年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應博表示,中國"以制度力量和人民支持應對風險挑戰",特別注重政策的系統性、完備性、科學性,及時根據形勢變化調整政策施力點。

人民至上 長策以安民生

又值寒冬,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內,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忙碌依舊,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一如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峻時。

"永遠都要保持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注,不放棄任何一個病人。"彭志勇說。

疫情嚴峻期間,彭志勇所在的重症醫學科累計收治近150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ICU生存率高達80%。

"這是全國ICU精英共同努力的結果,讓每一名危重症患者都可以接受最優化的治療。"上海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陳爾真說。

截至2020年5月底,中國共成功治癒3000餘名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

上至年過百歲的老人,下至出生不久的嬰兒,中國總體治癒率超過94%。

國家醫保局表示,治療費用除部分由醫保報銷外,其餘均由政府財政補助,確保任何感染者都不會因費用問題而無法得到治療。

2020年夏,已經控制住疫情、穩步復工複產的中國又經歷了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強化人員轉移避險""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確保人員安全"是從中央到地方抗洪搶險的首要目標。

據應急管理部發佈的資料,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受災人次下降11.8%,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0.1%,倒塌房屋數量下降61.2%。

生命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將人的生存擺在至上位置,是中國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

"難能可貴的是,在如此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中,中國依然沒有放棄減貧目標。"李應博說。

在山西省榆社縣惠民家園社區門口的扶貧工廠內,貧困戶李豔霞正在縫製即將銷往海外的運動衣。

得益於易地搬遷等扶貧政策,這位手腳勤快的婦女3年前從山溝溝裡搬到了縣城地段最好的社區,還當上了廠裡縫紉組的組長。

"剛開始時啥也不會,車間不僅免費培訓,還有1400元的保底工資,轉正之後工資按件計算,每月收入達2000多元了!"李豔霞說。

經過8年不懈努力,2020年中國確保如期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全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是人民高度信任的依靠。"山西大學教授邢媛說。

自立自強 創新以促發展

12月17日,攜帶約2公斤月壤歸來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這是時隔40多年後人類航天器重返月球並成功採樣,代表中國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從"奮鬥者"號完成萬米海試,到"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再到嫦娥五號攬月而歸,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成為中國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發展大局的"代言人"。

據統計,"十三五"時期,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

疾風獵獵,中國最西北,新疆達阪城風能發電場,一排排風電設備正在接受全自動無人"體檢"。

與人工攀爬、高空檢測大不相同,中國風能發電設備已基本實現無人機巡檢、遠端大資料獲取比對的"智慧檢測"。

"在疫情期間,這種`無人機拍攝+視覺捕捉+後臺大資料比對`的巡檢方案備受歡迎。"擴博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嚴治慶說。

這家企業的上百人研發團隊仍在擴容,AI巡檢業務迅速鋪開,目前已覆蓋全國200多個風電場;"遠程線上"服務物件還擴展到更多歐美風電客戶。

"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長期從事科技創新工作的安徽創新館館長陳林說。(記者馬姝瑞、解園、呂夢琦、喻珮、許曉青)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