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外資機構看穩中國經濟

中国证券网
2020-02-10 16:12

已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當前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我國利用充足的財政、貨幣政策調控空間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世界財經領域也紛紛投來關切的目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組織近日同時發聲,認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應對疫情,並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諸多外資金融機構也表示,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

  疫情影響呈暫時性特徵

  對中國經濟而言,疫情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短期內疫情會對經濟造成下行壓力,一旦疫情得到及時控制和緩解,中國經濟就會恢復正常。

  資料也表明,外資對中國經濟依然有信心。上周,北向資金淨流入超過300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180.93億元,深股通淨流入119.67億元,周淨買入額創近9周新高。

  此前人民銀行已及時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確保了市場免受流動性衝擊。對此,屈宏斌認為,“我們相信各級政府有能力、有空間、也有意願繼續出臺更多、更具體的促經濟、保就業、惠民生政策。特別是針對服務業,可能還會推出包括社保減免或延繳等政策”。

  瑞銀投資研究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中國財政政策將加強支援力度,為受影響的企業減稅降費,特別是小微企業;對受疫情影響的居民和地區提供定向支援,並進一步加碼基建投資。

  在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看來,利用財政政策來進一步為相關企業、個人紓困尤為重要。例如,針對特定群體如中小企業提供財政低息補貼以及信貸擔保或增信,從而大幅降低這類企業的實際信貸利率。

  同時,貨幣政策也存在進一步發力的空間。渣打預計,央行將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並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並傳導至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基本面為經濟長期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瑞銀表示,鑒於本次疫情影響是一次性的,隨著經濟活動恢復常態,被抑制的需求會得到釋放,企業經營有望回暖。大華銀行認為,雖然疫情對中國經濟形成短期影響,但疫情消退後經濟的強勁反彈將抵消一部分前期的下降。

  回望2019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張高分答卷。渣打稱,去年底的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正在企穩,支撐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仍然存在,包括逆週期調節政策、外部環境風險緩釋、融資環境改善、基建投資加快、工業庫存週期有望觸底反彈等。

  渣打預計,在政策和週期性有利因素作用下,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同比將高於6.0%。

  汪濤稱,儘管疫情或給消費帶來較大影響,但中國經濟再平衡、服務業占整體經濟比重逐步上升、科技升級等長期趨勢未改。

  “隨著疫情最終得到控制,零售、餐飲、休閒和旅遊等受影響嚴重的行業也會迎來恢復性增長。”屈宏斌說。

  資本市場方面,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考慮到目前中國正處於特殊時期,A股和H股在短期內仍將出現波動,但當前估值已變得更具吸引力,中國A股和H股浮現趁低吸納的機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