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再迎新部署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2020年剛開年,區域協調發展就迎來重要部署。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日前召開,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蘭州-西寧城市群、黃河“幾”字彎都市圈等均被提及。
近一年來,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密集落地,我國已形成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為基礎,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區域戰略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模式。隨著各大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高品質區域經濟佈局逐漸明晰。多個區域增長活力正逐步釋放,成為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再迎新部署
2011年,國務院批復實施《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法則是首次出現。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渝經濟區和成渝城市群兩大規劃在新時代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升級版’,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蘇甯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政策支持下,成渝將進一步發揮集聚經濟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在集聚中促進西部經濟發展的平衡。預計未來成渝在全國的經濟影響力將進一步加強。
上述會議還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要高度重視解決突出重大問題。會議強調,要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推進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協同發展,強化西安、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品質發展。業內人士表示,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有利於加快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2018年底,《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佈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
回顧2019年,隨著多個規劃相繼落地,我國跨區域經濟區體系建設路徑明顯清晰。“我國區域發展正在從單一區塊發展,向多區域跨越,通過區域間的比較優勢,促進要素有序流通,極大地提高了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效率,激發區域活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表示。
具體來看,各大區域戰略承載不同的職責。京津冀協同發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為抓手。通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協同發展,探索出了經濟人口密集地區優化發展的新模式,打破行政壁壘,實現跨行政區的要素有序流動,解決了過去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將進一步提高長三角的經濟集聚度、區域連線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則全面推進內地同港澳的互利合作,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超級都市圈,打造灣區經濟,建立對外貿易平臺。
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作為深化陸海雙向開放、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加快通道和物流設施建設,提升運輸能力和物流發展品質效率,深化國際經濟貿易合作,促進交通、物流、商貿、產業的深度融合。
長江經濟帶推動沿江11個省市聯動發展,通過長江黃金水道串聯起長三角地區、長江中游地區、成渝經濟區,有效發揮了各地區的比較優勢。
“區域發展戰略順應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充分發揮重點區域要素集聚、規模經濟以及知識溢出等效應,既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效率,又創造了更大市場。同時,重點區域以外的其他地區則可以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發展適合當地資源稟賦的特色產業。”陶金表示。
助推經濟持續有力增長
多個資料顯示,隨著區域發展的推進,我國區域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區域戰略佈局的不斷完善,我國區域間差距得到有效控制,包括經濟水準、基礎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等多方面差異均有縮小趨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雲中表示,區域發展近10年來,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並行。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人口和區域優勢等多方面因素,我國已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
王福強也表示,無論從全球經濟發展過程還是區域發展規律來看,區域集聚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有力增長的支撐,通過激發區域活力,進一步帶動、輻射周邊發展。或許不遠的未來,我國還將出現更多的內陸經濟群、江河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海洋經濟區等區域發展新樞紐。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十三五’規劃19個城市群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區。我們預計三大城市群在2025年將占全國GDP的45%左右。”滙豐銀行亞洲經濟聯席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