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題:中國經濟實現全年增長目標無需"強刺激"
新華社記者李建平、 曹國廠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否穩健實現全年增長目標?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愈加明顯的情況下,這顯得尤為引人關注。
世界銀行6月初再次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一個多月後,中國公佈了上半年經濟資料。北京一些分析人士據此對中國經濟實現全年增長目標給出樂觀判斷。
"這是個不錯的成績,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打下穩固基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中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3%比較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國GDP的增長目標被設定為6%-6.5%,這是時隔三年,中國再次以區間形式確定經濟增長目標。
專家認為,中國設定的"區間"經濟增長目標更加符合經濟規律,為宏觀調控留下迴旋餘地,也充分考慮了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中國的未雨綢繆十分正確。對於今年內外部環境諸多變化,中國通過推出系列靈活適度的逆週期調節政策,促進改革創新,深化開放,加快營商環境改善等,不斷釋放經濟內生動力,為上半年經濟企穩運行提供支撐,展現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認為,中國上半年經濟高品質發展主要體現在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環境優化激發市場活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四方面。
從三次產業結構看,上半年第三產業增長對GDP增長貢獻超過60%,服務業發展活力提升;從三大需求看,消費需求持續穩定增長,連續5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第一動力,上半年消費增長對GDP增長貢獻達60.1%;從製造業看,技術創新不僅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傳統製造業轉型和向中高端邁進的主要動力。
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國對加強環保、減少排放、降低能耗的要求不斷提高。
今年以來,中國大力鼓勵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加快技術改造,進一步加大環保督察力度,上半年中國萬元GDP能耗下降2.7個百分點,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和道路。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沒有採取"強刺激",而是選擇了提質增效的發展道路,這符合中國既定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國有實力和信心這樣做。
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一億多戶市場主體,以及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足夠大的經濟迴旋空間等,這是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底氣。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較強,但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體量大、底子實、韌性足、品質高、潛力好使中國經濟能夠經得起外部世界"風吹雨打"。
張燕生認為,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有後勁支撐,政策儲備有很多空間,包括國內市場在不斷壯大,這些都有利於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沒必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和粗放式增長"。
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仍是硬要求,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尚需宏觀政策保持足夠定力、精准調控,著力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的協同效應,也要想方設法提高各方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熊園認為,中國經濟要穩健實現全年增長目標,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並舉,著眼長遠,繼續釋放國有企業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區域協調發展等制度性紅利,為中國經濟持續高品質發展打下基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