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佈會上介紹,去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三季度以後,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主動調結構、防風險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工業增速連續幾個月出現放緩趨勢,有一些波動,這也是事實,企業界的焦慮感有所上升。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維度考慮。
首先,工業經濟整體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際運行結果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好一些,在確定2018年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的時候,我們的預期目標是6%。1-11月份,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是6.3%,即使是12月份保持低速增長,我們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還是有保證的。
另外,在這些指標當中,有一些經濟指標表現還是比較好的,比如效益指標,前11個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增長11.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同比提高了0.16個百分點。又比如在投資方面,在企業效益好轉、節能環保改造提速以及新興產業培育加快等因素帶動下,前11個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5%,回升到了近年來的較高水準。2016年、2017年工業投資增長的速度都是比較低的,現在有了明顯改善。
第二,從判斷經濟運行的角度還要有一個基本考慮,就是短期出現一些波動,這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要看發展的基本面是否正常。有一些變化是外部因素的衝擊影響,但有一些也是結構調整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是我們主動在作為。從長期看,我國工業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影響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正在得到逐步解決。
第三,我們國家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期,一些行業對增長的拉動作用在減緩,但我們同時更應該看到,一些新的動能正在穩步形成。雖然從短期看,這些新成長起來的動能還不足以抵消過去一些行業下降帶來的影響,但是這種積極因素是我們非常樂意見到的。比如近期大家反映比較多的汽車行業,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781萬輛和2808萬輛,比上年分別下降了4.2%和2.8%。為什麼行業出現下降?這裡有政策因素的影響,比如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2017年底到期,這種政策因素導致一些消費提前被釋放。但同時,汽車行業也有一些新亮點,比如新能源汽車,2018年產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和1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9.9%和61.7%。雖然它占整個汽車行業的銷售比重不到5%,但是這種增長勢頭很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