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兩會陸續落幕,31個省份2017年經濟年報資料紛紛亮相,顯露國內經濟持續回暖態勢。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共有11個,其中,福建和上海屬於首次跨過3萬億元大關,使得3萬億元俱樂部成員數量首次實現突破,成為兩位數。
從經濟規模絕對數來看,舊有第一梯隊成員省份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實現“10”的突破,表明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勁頭仍足,數量占比超過35%的省份實現生產總值超3萬億元,將對周邊省份形成輻射和帶動,在營造2017年全國經濟形勢總體向好的同時,也孕育著2018年經濟發展的喜人趨勢。
就個體而言,多個省份和地區2017年生產總值可謂亮點紛呈。其中,廣東實現生產總值89879.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5%,占全國的10.5%,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這一體量按照2017年的平均匯率計算,達到13312億美元,與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13位的西班牙和第12位的俄羅斯,甚至第11位的韓國有一拼。緊隨其後的江蘇,2017年生產總值達859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增速高出全國0.3個百分點。浙江2017年GDP達51768億元,連續22年穩居全國第4位。
煤炭大省山西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14973.5億元,增量超過去五年增量總和,年度經濟增長7%,自2014年以來首次步入合理區間。備受矚目的東北三省中,遼寧實現生產總值23942億元,比上年增長4.2%。相較2016年的負增長,遼寧經濟有很大的改觀;黑龍江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6000億元大關,實現16199.9億元,比上年增長6.4%,增幅提高0.3個百分點,為近四年來最高。而上海,受益于創新驅動和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經濟創新動能的進一步釋放,成為我國首個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城市。
從個體特徵來看,國內舊有經濟大省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經濟活力和持續增長能力,而煤炭大省和東北三省的喜人變化表明,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和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代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經濟落後省份的發展動能得以轉換和挖掘,而上海生產總值的變化,代表著城市經濟崛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此外,與2017年31個省份生產總值同步出爐的,還有2018年GDP預期增長目標。相比去年而言,今年各省這一目標普遍呈下調或持平趨勢。這體現出,地方政府積極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工作部署,摒棄好大喜功的工作作風,向腳踏實地,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經濟發展,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目標轉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