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上半年工業經濟處於三年來“頂峰”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核心動力

中国证券网
2017-07-26 08:50

已收藏


數字經濟升級

在今年,數字經濟首度寫進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這得益於其在過去幾年的迅猛發展——2016年數位經濟規模超20萬億,占GDP比重30.3%。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達到了近三年的最佳狀態,6.9%的增速是三年來的最高值。這為新興產業的提速騰出了空間,數字經濟正在強勢崛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在同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導讀

由於數位技術從投入到產生正向經濟收益之間存在約為3-10年的時滯,加上行業標準缺失或不統一,投資週期長、見效慢,試錯成本和試錯風險超出企業承受能力,傳統產業利用數位技術動力不足。

在上半年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傳統產業效益得到明顯改善,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則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

工信部在7月25日表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已完成全年化解過剩鋼鐵產能任務的84.8%,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在此背景下,原材料行業上半年實現利潤同比大增長46.2%,傳統行業開始了明顯的恢復性生產。這種復蘇帶動了工業增速的大幅反彈,並有望在下半年為工業經濟持續的回穩向好提供支撐。

工業經濟的新舊動能也在加速切換,中國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普及十分迅速,這帶動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信通院的一份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30.3%,中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接近70%,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而其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和潛力正是,數位技術對傳統產業深度的滲透、融合與改造。

上半年工業增速創三年新高

在7月25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表示,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的增速是近三年來的最高值。隨著6月份這一數字創下7.6%的高點,中國工業已經連續14個月高於6%的增長速度,今年以來更是持續保持在6.5%以上。

展望下半年,鄭立新預計下半年工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他認為,未來中國工業經濟向好的因素仍在集聚增加,“特別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鞏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工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快速推進。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發佈會上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前5個月已完成全年化解過剩鋼鐵產能任務的84.8%,6月底已全面完成取締“地條鋼”任務。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取得積極進展;督促各地區取消各類涉企保證金項目200余項,返還保證金金額300多億元;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所經濟師喬寶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各地積極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工業經濟的好轉奠定了重要基礎,一方面這改善了傳統工業的經濟效益,帶動了這些行業的恢復性生產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這也為新興產業的提速騰出了空間。

鄭立新也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下,上游行業的利潤在大幅度增長,企業效益正在持續改善:前5個月,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13.5%和22.7%,這一增幅也是近年來的高點,比去年同期分別加快了10.6個和16.3個百分點。

喬寶華表示,工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空間,其突出表現是,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了10.8%;而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2和4.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12.2%和32.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在同步推進,從這些數位可以看出,新舊動能轉換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但是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還需要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喬寶華說。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核心動力

張峰表示,工信部下一步的一個工作重點是提升資訊通信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中國正在快速推進規模巨大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與普及。張峰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已建設4G基站總數299萬個,中國所有城市已建成光網城市,全國20M以上寬頻用戶比例達到86%,4G用戶占比達到65%。

寬頻普及方面,截至5月,中國固定寬頻家庭用戶總數超過3億戶,家庭普及率達到67.0%;移動寬頻用戶超越10億大關,在全國人口中的普及率達到77.4%,這兩項普及率指標均已提前完成全年的發展目標。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在年內取消長途和漫遊費。

對此,張峰表示,工信部按照“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力爭提前實施”的原則,持續推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加快工作進度。三家企業正在全力以赴地推進系統改造等相關工作,力爭提前實現目標。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資深經理雷建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取消長途漫遊費最大的難點在於不同地方的利益調整,三大運營商都需要重新核算下其成本,重新確定不同地區、運營商之間的結算係數。

在電信運營商原來的“集團-省級-地方”等多級屬地化管理模式下,內部各方成本與收益並不匹配,利益錯綜複雜,取消長途和漫遊費意味著不同屬地間的利益藩籬被打破。

張峰表示,資訊通信的提速降費將促進中國數位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他援引中國信通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年)》指出,2016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達到22.6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超過18.9%,顯著高於當年GDP增速,占GDP的比重已達到30.3%。

這份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數位經濟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和美國仍有差距,占GDP比重也低於美國、英國和日本。但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顯著高於宏觀經濟景氣指數,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接近70%,這一貢獻率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的水準。

報告指出,從遠期看,2020年,我國數位經濟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占GDP比重35%,到2030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將超過50%,全面步入數字經濟時代。

在不久前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在發佈上述報告時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數位經濟除了包括數位產業化(即資訊產業,包括電子資訊製造業、資訊通信業、軟體服務業等),還包括產業數位化,即傳統產業由於應用數位技術帶來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其新增產出是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張峰的資料,目前我國89家上市互聯網企業市值總額達到7.4萬億美元,比2016年底增長近40%,3家企業進入全球上市互聯網企業市值排名前10強,9家企業進入前30強。

當前中國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面臨的一大瓶頸就是,傳統產業利用數位技術轉型升級的速度較慢:由於數位技術從投入到產生正向經濟收益之間存在約為3-10年的時滯,加上行業標準缺失或不統一,投資週期長、見效慢,試錯成本和試錯風險超出企業承受能力,傳統產業利用數位技術動力不足。

而顯然,向傳統產業滲透、融合也正是數字經濟更為廣闊的未來。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