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方供給側改革落實方案陸續出臺,浙江、廣東等多個省份日前也出臺了“補短板”具體行動計畫。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各省在“補短板”時普遍將發力點放在基建、科技創新等方面。
其中,基建側重交通、環保、新型城鎮化和民生等領域。未來三到五年,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為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而投入的資金規模均在萬億以上。
補齊科技創新短板是各地“補短板”的最大亮點,多省將科技創新視為需要補齊的“第一短板”。
補基建短板:多省啟動萬億投資計畫
作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一,“補短板”是各地工作重點,近期多省相繼出臺行動計畫。就具體領域而言,各地均側重交通、環保、新型城鎮化和民生等領域。其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佔據“大頭”。
5月27日,廣東省發改委印發《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重大專案表》,將廣東省補短板行動計畫進一步細化分解到具體專案。經分解,補短板重大專案共18項,總投資2.25萬億元,2016—2018年計畫投資1.08萬億元。
浙江也已展開行動。5月上旬,《浙江省關於補短板的若干意見》出臺,提出重點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三大發展短板。
福建此前舉行了補短板項目發佈及融資對接會,推介了基礎設施、產業、社會事業、民生等四大領域的補短板重點項目2000多個,合計總投資1.06萬億元。
上證報記者梳理各地公開資料發現,未來三到五年,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為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而投入的資金規模均在萬億以上。
比如,浙江總投資近萬億元的綜合交通規劃已基本確定,該省交通部門正抓緊把補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的任務全部轉化為一個個具體專案。
據該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交通部門梳理了100個重大項目,其中鐵路方面,“十三五”投資5000億元,重點推進九景衢鐵路、杭黃鐵路、金甬鐵路、杭州地鐵、寧波地鐵等32個重大專案。
在廣東補短板重大專案表中,交通網絡工程體量最大,三年內計畫投資5066.2 億元,占總投資比重超過一半。
對於各地大力發展交通基建,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目前在地方自身融資能力受限的背景下,中央財政支持以及中央核准的地方債發行變得尤為重要,而交通設施建設相對其他類型的基建項目獲得中央支援的可能性更大。
記者注意到,地方在制定補短板的方案時也強調了這一點。如廣東就表示,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兩大政策性銀行的溝通,爭取國家安排更多的專項建設基金支援補短板重大專案建設。
除了交通基建外,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城鎮垃圾汙水處理設施等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充電樁、寬頻網路建設也是各省補短板的重點。
科技創新:欲補齊的“第一短板”
各地“補短板”方案中最突出的一個亮點是強調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多省將科技創新視為需要補齊的“第一短板”。
《浙江省關於補短板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稱,科技創新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是轉型升級的“發動機”。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科技創新是需要補齊的第一短板。
該省出臺了補齊科技創新的具體措施:鼓勵市縣設立創新引導基金、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畫,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達1.5萬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達5萬家。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浙江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5%,因此該省提出,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要保持年均增長15%以上。
此外,還有不少省份拿出“真金白銀”激勵科技創新。比如,山東省明確提出,對新升級為國家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擇優一次性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補科技創新短板基本都與補產業短板的政策融合在一起,多地確定了未來高技術產業發展目標及重點發展產業。
湖北提出,未來五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並大力發展資訊經濟,加快大資料產業發展。
貴州則表示,大資料產業規模總量年均增長20%以上,重點打造大資料、大生態、大旅遊等產業。浙江提出,大力發展七大萬億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