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畢馬威:中國經濟"雙軌"運行,高增值產業面臨更多投資機遇

香港
2016-03-03 11:06

已收藏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最近發佈的《2016中國展望》報告提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由過去“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和創新驅動”方向轉變。這推動了“雙軌”經濟發展態勢的形成:軌道一是以基礎製造業和傳統產業為主,這些行業企業正面臨發展困境;而以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為代表的軌道二,正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全球主席馮栢文表示:“正確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目標,促進經濟轉型的政策體系及其實施成效,對於深入理解中國對外投資和外商在華投資的驅動因素、發展趨勢和前景至關重要。”2015 年,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項重大政策舉措,以推動中國經濟轉型、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提升生產力、促進創新和創業,並提高中國傳統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政策著眼於提高增長的品質,而不是速度,目標是實現更為平衡、有利於長期繁榮的發展。預計在2016 年3 月“十三五”規劃發佈以後的未來幾年,中國政策體系仍將延續這一特點。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史偉華表示:“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發生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期,這一情況再加上其他競爭和市場因素,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我們看到在那些能夠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行業中,出現了新的增長機遇,中國政府也正引導資金投向這些行業和領域。”

畢馬威報告指出,外商在華投資和中國對外投資的整體趨勢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經歷轉型升級,而這個趨勢將會延續至2016年及以後。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依舊著眼於“高品質增長”,高附加值領域和消費相關行業的交易不僅數量增多,而且規模也增加了。那些能夠促進中國經濟向高附加值型轉變的行業和領域將會出現更多的投資機遇。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預計,中企對外投資將繼續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三大因素將對中國企業在2016年的對外投資產生積極影響:中國政府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和“協力廠商市場合作”的三個核心倡議積極推進國際合作新模式;新的配套融資平臺;中國分別與澳大利亞和韓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獲取經驗、技術、品牌和人才以增強競爭力,以及引入適合在中國市場推廣的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2016 年,農業和食品、基礎設施、高端製造業和房地產將繼續成為對外投資的重點行業;資訊通訊技術、醫療保健和交通行業有望成為引人關注的“熱門”行業。

《2016 中國展望》報告同時指出,2015年,中國非金融類FDI 創造了1,26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上一年增長了6.4%。雖然外商在華開展的並購交易數量有所下降,但交易規模增加,這是因為在被收購的中資企業中高價值的公司更多,導致平均交易規模上升。2015 年,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占FDI 總額的61.1%,而製造業只占31.4%,這與中國初顯的“雙軌”經濟發展趨勢相吻合。而在2006 年,在FDI 總額中,有63.6%流入製造業,服務業只占31.1%。這些變化為那些業務具有針對性、價值定位明確的企業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這些企業一方面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其價值定位也高度契合了政府的發展目標。政府資金將重點投向“精益技術、清潔 、綠色”等領域,力求擴大醫療保健覆蓋範圍、減少環境影響、加強食品和糧食安全、以及加強污染防治。服務業將繼續增長,其中,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將為FDI 提供發展機遇。高科技製造業將成為另一個重要行業,而醫療保健和環境相關行業有望成為2016年引人注目的投資熱點。
  
近期出臺的多項政策措施表明,中國將繼續向外資開放服務業和製造業,同時放寬金融業投資限制。促進市場開放的相關政策和舉措還包括《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廣東、福建和天津自由貿易區的建立(FTZ),以及擴展上海自由貿易區範圍。此外,政府正鼓勵企業通過採用最前沿的資訊通訊技術、先進製造和自動化技術,提高傳統產業生產力。這將為外資企業帶來行業投資機遇。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將為外企收購中資公司提供更多選擇,也拓寬了其進入中國市場的管道。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