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PMI低位開局 經濟運行呼喚供需雙側發力

中国证券网
2016-02-02 09:46

已收藏


1月份官方和財新製造業PMI雙雙低迷,專家普遍認為,這與季節性因素和國內外經濟持續放緩下需求偏弱有關。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來自去產能、去庫存,資料顯示,1月份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4.6%,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從中長期來說,供給側改革利好中國經濟,但短期的陣痛卻在所難免

今年剛剛開局,中國經濟就嘗到了供給側改革的陣痛。1月官方製造業PMI降至近三年半低點,財新製造業PMI連續11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下方。持續低迷的製造業資料表明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從中長期來說,供給側改革利好中國經濟,但短期的陣痛卻在所難免。分析人士認為,為穩增長,需求側的管理也不能缺位。

去產能、去庫存開始顯效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資料顯示,1月份製造業PMI為49.4%,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創下三年半以來新低。

“1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落,表明經濟增長仍有下行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說。

同一天公佈的財新製造業PMI雖回升至48.4%,但仍連續11個月處於榮枯線下方,製造業增長前景未有明顯改觀。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對此分析,“最近宏觀指標顯示經濟仍在探底過程中,而化解過剩產能之舉剛開始顯效。考慮到全球市場持續動盪,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很大。”

官方和財新製造業PMI雙雙低迷,在分析原因時,專家普遍認為,這與季節性因素和國內外經濟持續放緩下需求偏弱有關。從歷史資料上看,受元旦及春節臨近等因素影響,每年1月份製造業生產活動大多有所減少,市場供需放緩。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來自去產能、去庫存。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在解讀數據時表示,“在當前化解過剩產能和去庫存階段,部分企業主動減少產量和降低庫存。”

這一點在官方PMI分項資料中已有體現。資料顯示,1月份,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4.6%,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落;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6.8%,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持續低於臨界點。

“產成品庫存指數過去四個月累計降幅2.6個百分點,為2013年11月以來最低點,表明市場正在逐步出清。”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上證報記者說。

鋼鐵行業是去產能的優先領域,隨著去產能的推進,鋼鐵行業下行態勢減緩。統計資料顯示,1月鋼鐵行業PMI雖然仍在50%以下,但明顯回升,升幅高達5個百分點。

在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副總經濟師陳中濤看來,去庫存活動持續加快,消費品行業PMI高位回升等都是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表明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未變。

這一觀點還另有資料支撐。統計局昨日公佈的1月非製造業PMI仍保持在53%以上的較高位置。連平認為,隨著中央推動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非製造業仍有望實現穩中求進。

需求管理不能缺位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供給側改革中長期而言利好中國經濟,但短期的陣痛在所難免。為穩增長,需求側的管理也不能缺位。

“從資料觀察,目前國內經濟並無見底企穩跡象,而去產能可能對經濟資料帶來更大的擾動,因此央行貨幣政策有必要進一步寬鬆。”招商銀行資管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說。

劉東亮認為,如果公開市場操作可以暫時替代降准,那麼至少有必要進行降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和社會融資成本。同時,資本外流壓力下,降准也不應中斷,未來降准應只是時間問題。

中金公司在最新的研報中也指出,1月官方製造業PMI進一步探底表明,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政府亟須出臺更加果斷的需求端管理措施。當下宏觀政策的重心應放在需求端管理,這對降低投資風險溢價和減輕資本流出壓力將大有裨益。

不過,連平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去年為穩增長採取了很多總量政策,但持續運用總量工具對結構性問題的調整效果並不見得好,從長期來看會助長通脹和資產泡沫。因此,今年應該採取更多針對性政策,比如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

針對供給側管理,陳中濤強調,針對當前形勢,宏觀調控要著力於供給側結構調整與改革,增加有效供給,通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一方面,加快傳統行業調整、轉型,使之儘快恢復穩定,減少對經濟的下拉作用。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新興產業發展,使其在經濟轉型、新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過程中,發揮穩增長的重要作用。

事實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此有過表述。他說,今年要繼續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和產業投資等政策手段,為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