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2015年經濟年報解密供給側改革動因

中国证券网
2016-01-20 09:13

已收藏


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6.9%,GDP總量達到676708億元,對世界來說這是一個足以自傲的數字。但同期,它對應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是551590億元。兩相對比,足以說明中國經濟在“帶病”運行,也解密了去年年末中央為中國經濟開出的新“藥方”——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動因。

從國家統計局昨日披露的2015年經濟年報中或可窺其因:房地產庫存新增加一億平方米,鋼鐵、煤炭等行業投資持續負增長,國企利潤下滑幅度最大……

效率被產能過剩“淹沒”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18億平方米。7.18億平方米是什麼概念?如果按我國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計算,這些“空置房”可供近2.4億人口居住。

從歷史資料來看,近幾年,商品房待售面積持續擴大,2010年尚不到2億平方米,到2014年已經突破6億平方米。

“房地產庫存沒有想到會那麼大,去年一年整個房地產庫存又增加了一億平方米。並且,銷售與投資背馳明顯,房地產銷售回暖並沒有傳導至投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說。

資料顯示,去年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全年累計增速已經回落至1%,這被分析人士認為是導致經濟下行的主因之一。

提及去產能,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鋼鐵、水泥、建材等傳統產業。而從一組來自2015年經濟年報的對比資料也可以看出,傳統行業日子確實很難過。

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去年12月份,採礦業增速僅有1.4%,大大低於同期5.9%的工業平均生產增速;但同期,高技術產業卻保持著10%以上的增速。

從投資來看,去年全年,鋼鐵行業投資下跌11%,煤炭行業下跌幅度超過14%,但同期電腦、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投資則同比上漲13.3%,醫藥製造業增幅也近12%。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說,“以鋼鐵、水泥等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日子越來越艱難,但是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的新興產業繼續保持增速。這種分化調整本身就是轉型升級,是經濟由質變到量變的過程。”

日前多家上市鋼企披露2015年度業績虧損預告,在闡述虧損原因時,企業都提到,供需矛盾不斷惡化帶來產品銷售量價齊跌。張立群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目前鋼鐵、煤炭等產能利用率是50%,而正常的利用率應該在80%以上,因此必須加快去產能。”

在採訪中,不少分析人士也提到,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國企,因為國企在傳統行業介入最深,積累的過剩產能最多。國企改革的一大重點就是化解產能過剩,清理處置“僵屍企業”。

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企利潤下滑幅度是最大的。1-11月份,國企利潤同比下降23%,而同期私營企業卻保持5.3%的增長。

去產能的陣痛還會繼續

去年GDP增速為6.9%,創下25年以來新低。談及今年經濟走勢,不少分析人士都表示,經濟增速可能會繼續放緩。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的五大任務的核心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如果得以落實,對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潛在負面衝擊,因此預計今年經濟增速會再下一個臺階,至6.5%-6.6%左右。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持相同觀點。在分析下行壓力時,他強調,產能過剩治理是一大原因。

連平指出,“未來產能過剩治理將會分階段進行,如果鋼鐵、水泥、煤炭等幾大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要消除30%的產能,按照分三年完成、每年10%來計算,那麼保守估計,去產能每年將拉低GDP0.3個百分點。”

不過,連平也強調,“從短期來看,去產能會對經濟帶來下行壓力,但對中長期經濟發展有利。”

多年以來,我們都希望擺脫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形成三駕馬車協同拉動經濟發展的局面。而這一願望在去年成真——儘管這種情況或是在去產能和房地產投資下滑等因素的倒逼下形成的。

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4%,比上年大幅提高15.4個百分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已經牢牢佔據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的位置。

與此同時,隨著工業經濟的下滑,服務業的快速增長,服務業占GDP比重也超過50%,產業結構出現轉折性變化,今後經濟進入看服務業臉色行事的時代。

“這預示著經濟由服務業和消費主導的可持續性的結構特徵正在日益顯現,也夯實了未來經濟趨穩的基礎。”張立群說。

新動能正在積聚力量

儘管“供給側改革”這個詞誕生的時間還比較短,但在本屆政府的施政方針中卻早有體現。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昨日在新聞發佈會上就特別指出,針對國內產能過剩,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央採取了一系列的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措施。這些措施對於穩定就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新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從最新資料來看,傳統行業去產能已有實實在在的跡象,不僅增速回落,而且絕對產量在下降。比如,去年12月,鋼材產量9528萬噸,同比下降3.4%;水泥19797萬噸,下降3.7%。

“這很可能意味著一部分傳統行業在當前形勢下終於挺不住了,在主動壓產能、市場出清。其實,由於就業等因素影響,地方政府或企業主動去產能是很不容易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說。

今年是供給側改革的元年,張立群認為,通過供給側改革,相信經濟“帶病”運轉的狀況會得以改善。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