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從理論測算來看,比較完整的中國戶籍制度改革有望使未來的潛在增長率提高1至2個百分點。 這是蔡昉在19至2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5北京新興市場論壇"上表述的。
蔡昉表示,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的城鎮化率目前已達54%,但這個城鎮化率是按常住人口計算。然而,按照戶籍計算,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率目前只有38%。
因此,不具有本地戶口的農民工群體對中國城鎮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農民工外出的增長速度從2005年至2010年間的每年4%下降至去年的1.3%,今年上半年僅有0.1%。
同時,40歲以上的農民工所占比重從2008年的30%提高到了2014年的43.5%,回鄉意願可能更強。 蔡昉認為,這些勞動力外出的變化都可能影響中國未來城鎮化的速度,導致城鎮化過程的逆轉。
因此,必須讓要讓轉移人口進得來、住得下、能就業和創業,使農民工成為真正的市民,享受到均等的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因此戶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他提出,戶籍制度改革將是改革紅利中非常重要和顯著的一個部分,可以增加勞動力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並拉動內需。
從理論測算上看,比較完整的戶籍制度改革能使未來的潛在增長率提高1到2個百分點,甚至更多,但在實際中仍須推進改革才能成為現實。 為此,他建議,我國要堅定戶籍制度改革的決心並實質性推進。
要讓戶籍制度改革的成本能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會、個人、企業之間合理分擔,並讓改革潛在的紅利能夠預先有確定的期望值,實現在各個群體之間合理的分享。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