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蘋果的時代看起來就要落幕了。
11月30日(週五)美股收盤時,蘋果市值8475億美元,被8512億美元的微軟超越。12月3日(週一),亞馬遜一度超越蘋果和微軟,成為全球第一,但收盤時排序為蘋果、亞馬遜、微軟。12月4日,美國科技股集體大跌,收盤時排序變為蘋果(8384億美元)、微軟(8330億美元)、亞馬遜(8157億美元)。可以看到,目前圍繞全球第一市值的寶座,形成了微軟和亞馬遜“圍剿”蘋果、三強爭霸的局面。
但整體走勢不利於蘋果。《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得知,2018年以來,蘋果從2017年底的169.23美元/股上漲到2018年10月3日的232.07美元/股,最近兩個多月又降低至12月4日的176.69美元/股,整體上處於抛物線的後半段。而微軟和亞馬遜從2017年底的85.54美元/股、1169.47美元/股,盤整上漲至12月4日的108.52美元/股,1668.40美元/股,分別上漲26.86%、42.66%。顯然,亞馬遜的增長曲線更加陡峭。
10月3日至今,蘋果市值從1.103萬億美元下降到12月4日的8384億美元,兩個月蒸發2600億美元以上。當前,為守住全球第一市值,蘋果也是困獸猶鬥。比如,12月3日突然傳出相關預測,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將超越華為並首次邁過三星排名全球銷量第一。再如12月4日蘋果開始用以舊換新等方式促銷,提振市場表現。
代際交替
“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下一個時代的開始。”2010年5月26日,在歷史上最成功的iPhone 4手機即將上市前夕,蘋果市值第一次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美國媒體當時在報導中如是評價這一標誌性事件。現在,這句評價再次用在蘋果身上,也並不過時。
超越微軟之後,到2011年8月9日,蘋果又正式超越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首次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當時蘋果市值約為3415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獲得這一成就兩周之後,蘋果創始人史蒂夫·約伯斯在2011年8月24日辭去CEO一職,並提名由蒂姆·庫克接替自己的位置。
過去7年4個月,蘋果在全球第一市值的寶座上穩如泰山,並於2018年8月2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可謂風光無限。
為何此時突破萬億市值?因為8月1日,蘋果發佈了歷史上最強勁的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營收增長17%。按照庫克的說法,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好的季度,我們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兩位數的收入增長。”因此刺激蘋果股價8月1日、2日分別上漲5.89%、2.92%,市值一舉突破萬億美元大關。
強勁的財報背後也有銷量滯漲的隱憂,2018財年第三財季蘋果銷售4130萬台iPhone、同比僅僅增長1%,大大低於市場預期。同樣是在8月1日, IDC給出統計報告,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全球出貨量5420萬台,成功超越蘋果,首次晉升為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智慧手機廠商。這似乎是一記警鐘,預示著蘋果在達到巔峰之後,即將步入下滑通道,因為這是2010年以來蘋果手機首次跌出全球第二、降至全球第三。
儘管蘋果前景因此蒙上陰影,但此後蘋果股價並未立即進入下滑通道,而是在2018年8~10月一直震盪上行,在10月3日達到創紀錄的232.07美元/股以後開始震盪下行。直到11月2日,蘋果公佈2018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同時聲稱從此以後不再公佈iPhone、iPad、Mac等硬體的銷量,讓市場擔憂情緒加重,股價開始加速下滑。
大勢難逃
對於蘋果盛極而衰的資本市場表現,IDC一位分析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蘋果停止公佈產品銷量和平均售價等資料,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十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跟蹤iPhone銷量,並以此作為判斷蘋果商業前景的重要依據。現在這些資料的透明度開始大打折扣,這讓人們擔心蘋果會隱瞞一些事情,這加劇了人們的擔憂。”
BCI通訊研究公司副總經理孫琦告訴記者,蘋果的問題一方面是創新陷入停滯、產品屢遭吐槽,另一方面是全球市場份額萎縮,尤其全球高端智慧手機市場份額萎縮,大大影響了資本市場對蘋果的未來預期。不過,孫琦表示,在中國市場,iPhone在高端市場仍然較為強勢,儘管iPhone XR和iPhone XS飽受爭議,但是與前一代的iPhone X相比,實際上IPhone XR和iPhone XS發佈以來,在中國的整體銷量還是高於去年同期的iPhone X系列。
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通信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啟誠認為,iPhone在中國的最大問題,是消費者對它的認知和定位發生了改變,以前商務人士普遍用iPhone,現在商務人士都用華為了。這對蘋果品牌的殺傷力極大。如果不能扭轉這種局面,蘋果在各種榜單上可能也要像三星一樣變成“其他”了。
在採訪過程中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澤誠資本投資總監余曉光認為,蘋果當前面臨的問題,本質上是大小週期的問題,具體而言,大的週期就是說整個移動互聯網進入存量市場階段,這是大家都要面對的行業環境;小的週期來說可能iPhone產品本身確實面臨創新能力下降的問題,但要知道蘋果早已重新定義了智慧手機市場,基於蘋果應用商店的營收仍有可能保持20%~25%的增速,所以蘋果的護城河依然穩定。
美國Wedbush證券公司董事總經理丹尼爾·艾夫斯12月4日公開表示,儘管蘋果股價已經跌到180美元/股以下,市值已經遠離1萬億美元,但現在其實是買入蘋果股票的最佳時期,而不是拋出白旗的時候,因為他預計,未來一年蘋果股價可能會再創新高、達到275美元/股。
未來已來
誠如餘曉光所言,在小的週期上蘋果還是有底部支撐的,但在大的行業週期上,蘋果已經是逃無可逃。實際上,不僅是蘋果,最近一段時間,在國內,人們也在關注以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集體由toC向toB轉型的問題,邏輯亦有相通之處。
如果由第一代iPhone開啟、以蘋果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紅利見頂後,“下一個時代”究竟應該是什麼?多名受訪者分析認為,大的方向應該是以toB業務為特徵的產業互聯網時代,當下尤其以已經初具規模的雲計算為代表,中長期則還有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這種趨勢在圍繞全球第一市值公司的爭奪中已經變現的相當明顯,看看對蘋果造成威脅的亞馬遜和微軟,兩家公司旗下的AWS和Azure恰好就是全世界排名前兩名的公有雲提供商。
記者梳理得知,正是由於雲業務的強力支撐,亞馬遜的股價從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676.10美元/股,增長到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749.87美元/股、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1169.47美元/股、2018年12月4日1668.40美元/股,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以來分別上漲10.91%、55.95%、42.66%。也就是說,與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相比,亞馬遜當前的股價和市值都增長了將近150%。
同一時期,微軟從2015年底的55.48美元/股,增長到2016年底的62.17美元/股、2017年底的85.54美元/股、2018年12月4日的108.52美元/股,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以來分別上漲12.05%、37.59%、26.86%。
蘋果則從2015年底的105.26美元/股,增長到2016年底的115.85美元/股、2017年底的169.23美元/股,2018年12月4日的176.69美元/股,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以來分別上漲10.06%、46.07%、4.40%。
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三年,以雲服務等toB業務為主要增長點的亞馬遜和微軟,從增長勢頭的角度來說一直好于以智慧手機等toC業務為支撐的蘋果。隨著此消彼長的發展趨勢,亞馬遜和微軟在市值上對蘋果形成趕超也是遲早的事情。而且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排名和地位,也反映在亞馬遜、微軟過去三年的增長曲線中了。
根據Gartner的資料,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2017年為1453億美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將達到1758億美元、2062億美元、4110億美元。而據德國市場研究公司捷孚凱研究的資料,2017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銷售額為4787億美元。
不過,最近幾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早已處於滯漲甚至衰退的狀態。由此可見,未來以雲計算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toB業務,取代以iPhone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toC業務,同時亞馬遜、微軟取代蘋果,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寵兒,已經是大勢所趨。
11月30日(週五)美股收盤時,蘋果市值8475億美元,被8512億美元的微軟超越。12月3日(週一),亞馬遜一度超越蘋果和微軟,成為全球第一,但收盤時排序為蘋果、亞馬遜、微軟。12月4日,美國科技股集體大跌,收盤時排序變為蘋果(8384億美元)、微軟(8330億美元)、亞馬遜(8157億美元)。可以看到,目前圍繞全球第一市值的寶座,形成了微軟和亞馬遜“圍剿”蘋果、三強爭霸的局面。
但整體走勢不利於蘋果。《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得知,2018年以來,蘋果從2017年底的169.23美元/股上漲到2018年10月3日的232.07美元/股,最近兩個多月又降低至12月4日的176.69美元/股,整體上處於抛物線的後半段。而微軟和亞馬遜從2017年底的85.54美元/股、1169.47美元/股,盤整上漲至12月4日的108.52美元/股,1668.40美元/股,分別上漲26.86%、42.66%。顯然,亞馬遜的增長曲線更加陡峭。
10月3日至今,蘋果市值從1.103萬億美元下降到12月4日的8384億美元,兩個月蒸發2600億美元以上。當前,為守住全球第一市值,蘋果也是困獸猶鬥。比如,12月3日突然傳出相關預測,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將超越華為並首次邁過三星排名全球銷量第一。再如12月4日蘋果開始用以舊換新等方式促銷,提振市場表現。
代際交替
“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下一個時代的開始。”2010年5月26日,在歷史上最成功的iPhone 4手機即將上市前夕,蘋果市值第一次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美國媒體當時在報導中如是評價這一標誌性事件。現在,這句評價再次用在蘋果身上,也並不過時。
超越微軟之後,到2011年8月9日,蘋果又正式超越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首次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當時蘋果市值約為3415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獲得這一成就兩周之後,蘋果創始人史蒂夫·約伯斯在2011年8月24日辭去CEO一職,並提名由蒂姆·庫克接替自己的位置。
過去7年4個月,蘋果在全球第一市值的寶座上穩如泰山,並於2018年8月2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可謂風光無限。
為何此時突破萬億市值?因為8月1日,蘋果發佈了歷史上最強勁的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營收增長17%。按照庫克的說法,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好的季度,我們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兩位數的收入增長。”因此刺激蘋果股價8月1日、2日分別上漲5.89%、2.92%,市值一舉突破萬億美元大關。
強勁的財報背後也有銷量滯漲的隱憂,2018財年第三財季蘋果銷售4130萬台iPhone、同比僅僅增長1%,大大低於市場預期。同樣是在8月1日, IDC給出統計報告,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全球出貨量5420萬台,成功超越蘋果,首次晉升為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智慧手機廠商。這似乎是一記警鐘,預示著蘋果在達到巔峰之後,即將步入下滑通道,因為這是2010年以來蘋果手機首次跌出全球第二、降至全球第三。
儘管蘋果前景因此蒙上陰影,但此後蘋果股價並未立即進入下滑通道,而是在2018年8~10月一直震盪上行,在10月3日達到創紀錄的232.07美元/股以後開始震盪下行。直到11月2日,蘋果公佈2018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同時聲稱從此以後不再公佈iPhone、iPad、Mac等硬體的銷量,讓市場擔憂情緒加重,股價開始加速下滑。
大勢難逃
對於蘋果盛極而衰的資本市場表現,IDC一位分析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蘋果停止公佈產品銷量和平均售價等資料,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十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跟蹤iPhone銷量,並以此作為判斷蘋果商業前景的重要依據。現在這些資料的透明度開始大打折扣,這讓人們擔心蘋果會隱瞞一些事情,這加劇了人們的擔憂。”
BCI通訊研究公司副總經理孫琦告訴記者,蘋果的問題一方面是創新陷入停滯、產品屢遭吐槽,另一方面是全球市場份額萎縮,尤其全球高端智慧手機市場份額萎縮,大大影響了資本市場對蘋果的未來預期。不過,孫琦表示,在中國市場,iPhone在高端市場仍然較為強勢,儘管iPhone XR和iPhone XS飽受爭議,但是與前一代的iPhone X相比,實際上IPhone XR和iPhone XS發佈以來,在中國的整體銷量還是高於去年同期的iPhone X系列。
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通信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啟誠認為,iPhone在中國的最大問題,是消費者對它的認知和定位發生了改變,以前商務人士普遍用iPhone,現在商務人士都用華為了。這對蘋果品牌的殺傷力極大。如果不能扭轉這種局面,蘋果在各種榜單上可能也要像三星一樣變成“其他”了。
在採訪過程中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澤誠資本投資總監余曉光認為,蘋果當前面臨的問題,本質上是大小週期的問題,具體而言,大的週期就是說整個移動互聯網進入存量市場階段,這是大家都要面對的行業環境;小的週期來說可能iPhone產品本身確實面臨創新能力下降的問題,但要知道蘋果早已重新定義了智慧手機市場,基於蘋果應用商店的營收仍有可能保持20%~25%的增速,所以蘋果的護城河依然穩定。
美國Wedbush證券公司董事總經理丹尼爾·艾夫斯12月4日公開表示,儘管蘋果股價已經跌到180美元/股以下,市值已經遠離1萬億美元,但現在其實是買入蘋果股票的最佳時期,而不是拋出白旗的時候,因為他預計,未來一年蘋果股價可能會再創新高、達到275美元/股。
未來已來
誠如餘曉光所言,在小的週期上蘋果還是有底部支撐的,但在大的行業週期上,蘋果已經是逃無可逃。實際上,不僅是蘋果,最近一段時間,在國內,人們也在關注以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集體由toC向toB轉型的問題,邏輯亦有相通之處。
如果由第一代iPhone開啟、以蘋果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紅利見頂後,“下一個時代”究竟應該是什麼?多名受訪者分析認為,大的方向應該是以toB業務為特徵的產業互聯網時代,當下尤其以已經初具規模的雲計算為代表,中長期則還有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這種趨勢在圍繞全球第一市值公司的爭奪中已經變現的相當明顯,看看對蘋果造成威脅的亞馬遜和微軟,兩家公司旗下的AWS和Azure恰好就是全世界排名前兩名的公有雲提供商。
記者梳理得知,正是由於雲業務的強力支撐,亞馬遜的股價從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676.10美元/股,增長到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749.87美元/股、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1169.47美元/股、2018年12月4日1668.40美元/股,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以來分別上漲10.91%、55.95%、42.66%。也就是說,與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相比,亞馬遜當前的股價和市值都增長了將近150%。
同一時期,微軟從2015年底的55.48美元/股,增長到2016年底的62.17美元/股、2017年底的85.54美元/股、2018年12月4日的108.52美元/股,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以來分別上漲12.05%、37.59%、26.86%。
蘋果則從2015年底的105.26美元/股,增長到2016年底的115.85美元/股、2017年底的169.23美元/股,2018年12月4日的176.69美元/股,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以來分別上漲10.06%、46.07%、4.40%。
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三年,以雲服務等toB業務為主要增長點的亞馬遜和微軟,從增長勢頭的角度來說一直好于以智慧手機等toC業務為支撐的蘋果。隨著此消彼長的發展趨勢,亞馬遜和微軟在市值上對蘋果形成趕超也是遲早的事情。而且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排名和地位,也反映在亞馬遜、微軟過去三年的增長曲線中了。
根據Gartner的資料,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2017年為1453億美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將達到1758億美元、2062億美元、4110億美元。而據德國市場研究公司捷孚凱研究的資料,2017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銷售額為4787億美元。
不過,最近幾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早已處於滯漲甚至衰退的狀態。由此可見,未來以雲計算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toB業務,取代以iPhone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toC業務,同時亞馬遜、微軟取代蘋果,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寵兒,已經是大勢所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