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30億元奮勇舉牌 6個月內急迫減持 中科招商“囤殼”三年黯然出局

中国财富网
2018-09-12 10:34

已收藏

隨著2018年半年報披露期的結束,中科匯通(中科招商持股平臺)從當年奮勇舉牌的上市公司股東榜上漸次消失已成事實。打包式清倉減持、急尋協力廠商協議轉讓……中科招商如今的“失意”與三年前的“驚豔”對比恍如隔世。

“中科招商這三年來的資本之路,實質上反映的是監管生態的變遷,以及殼資源價值在這三年間所經歷的高潮和衰落。”有資深投行人士分析稱,小市值殼公司的價值,其實就是對買賣殼、高送轉、重組等這些資本玩法的未來預期。在現階段的監管語境下,中科招商“A計畫”的落幕,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清倉計畫現虧損

三年前的2015年6月至8月間,中科招商無疑是A股市場上的一顆“明星”。彼時,其動用旗下中科匯通,輔以中科恒松、東方成長等平臺,共耗資30多億“獵取”了十幾家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股東持股分散,且主營業務不振、亟須轉型升級的小市值公司。

針對外界認為中科招商“囤殼”的說法,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曾解釋稱,此舉是“通過批量入股、入主A股上市公司,打造一個上市公司產業集群,將中科招商所具有的專業、資源等優勢與相關上市公司充分整合對接,進而實現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塑”。

2017年初,中科招商的資本大戲卻出現了劇情逆轉,其提出對沙河股份、祥龍電業、大連聖亞等8家上市公司(到2017年末增至9家)的持股予以清倉。

至於具體原因,或許可從單祥雙今年6月在官網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他說,因新三板摘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對中科招商經營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突如其來的流動性衝擊將公司捲入漩渦之中。為維護公司的品牌和主體信用,公司被迫以低價集中處置股票資產,回籠資金償付剛性債務,合計共提前償還債務49.22億元。

彼時有多“驚豔”,今朝就有多“失意”。

記者盤點中科招商明確列為清倉物件的9家上市公司,整體上屬於虧損出局。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半年報期末,9家上市公司中,中科招商除了仍在中迪投資(即綿石投資)股東榜堅守外,其他公司股東榜中已杳無蹤跡。以這些公司股東榜的上榜門檻計,中科招商即便沒有清倉完畢,剩餘的持股也微乎其微了。以此粗略統計,合計虧損額約在3億元上下。此外,中科招商也從其未明確清倉的上市公司如大晟文化、寧波富邦等的股東榜中消失,按清倉標準計同樣出現了一定的虧損。

其中,中科招商旗下中科匯通投資沙河股份遭受的損失較為慘重。

中科匯通2017年1月25日披露清倉計畫後,僅在披露的減持期內象徵性地減持了100股。有意思的是,這100股的減持均價(17.82元/股)應是中科匯通減持該股的最高均價。

沉寂幾個月後,中科匯通在2017年12月18日和19日,通過大宗交易集中減持了900萬股沙河股份,期間減持均價最高僅11.71元/股。沙河股份今年一季報顯示,中科匯通在一季度又減持了956萬股。期間三個減持時段的區間均價在11元/股左右。截至6月末,中科匯通已從沙河股份的股東榜中消失。由於沙河股份半年報股東榜的門檻僅為55.82萬股,由此可以推斷一季度末中科匯通尚存的466萬股持股,已在二季度基本減持殆盡,以區間均價14.18元/股計,套現金額大致為6600萬元。至此,按照中科匯通此前持股成本計算,清倉沙河股份共虧損約1.6億元。

不過,在中科匯通從沙河股份半年報股東榜消失的同時,中科招商以293.23萬股的持股量現身沙河股份股東榜。以沙河股份最新股價9.96元計算,中科招商293.23萬股持股的市值近3000萬元。

此外,中科招商清倉豐樂種業、祥龍電業、天晟新材、中設集團等公司也有一定的虧損,但在清倉三變科技、北礦科技、大連聖亞上取得了收益。

中迪投資則是減持計畫中的一個特例。在減持期滿前,中科匯通所持股份經歷被動稀釋(由5.01%降至4.99%)後,僅僅減持了100股。中迪投資今年半年報顯示,中科匯通仍是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仍為4.99%。值得一提的是,曾數度舉牌成都路橋的李勤旗下成都中迪產融投資,于去年底高溢價入主中迪投資。

“30億減持”何太急

事實上,中科招商清倉9家上市公司股份的計畫實施並不順利,由此有了升級版的“30億減持計畫”。2017年12月7日,中科招商以通訊方式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經與會董事審議通過,中科招商推出了擬在未來六個月內實施股票減持計畫,總計減持金額約30億元。

該公告披露三天后,中科匯通即與上海宜黎簽訂協定,擬轉讓其所持朗科科技全部股權。工商資料顯示,上海宜黎成立於2017年9月21日,註冊資本2億元,法人代表邢天昊。

一個多月後,中科匯通又與深圳盤古達成類似協定,轉讓其所持海聯訊全部股權。據查詢,深圳盤古實控人徐鍇俊此前曾計畫將旗下的盤古資料注入精功科技,但最終折戟於重組新規。

根據公告,上述兩筆股權轉讓的價款均在11億元左右。按照中科招商對朗科科技及海聯訊合計不足16億元的持股成本簡單計算,可為其帶來約6億元的收益。

此外,中科招商重倉的鼎泰新材因成功被順豐借殼,收益也在數億元以上。

“急迫且堅決。”在前述投行人士看來,中科招商此舉或是面對借殼新規實施的唯一選項。

與此前舉牌時的淩厲相比,中科招商在減持時則跨過了較長的時間段。深層次來看,應與市場政策有關。“從2017年初宣佈對當初大規模舉牌標的部分清倉至今,中科招商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重組新規的出臺以及被股轉系統強制摘牌。”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如果說第一階段是對其手中殼資源價值的再判斷、再考量;那麼,第二階段則是對掛牌私募在A股二級市場增持或舉牌模式的否定。

2017年12月26日,中科招商正式從新三板摘牌。與此相契合,中科招商的“30億減持計畫”較之此前的清倉計畫執行得更為堅決。

從2017年年報可知,受償債影響,中科招商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進一步擴大,最終導致全年股票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大幅增至-12.73億元。受此拖累,公司首次出現年度財務虧損,全年淨利潤驟減至-7.22億元。此外,償債導致的資金窘迫程度也可以從公司貨幣資金上窺出一二。2017年年報顯示,中科招商持有的貨幣資金已由期初的22.36億元降為4.49億元。

有市場人士提醒,中科招商是一個警示案例。對於市場投資者而言,只有遵循監管導向、符合資本市場與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才能走上一條正確途徑。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