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通過18組34家企業的重組,中央企業已由117戶調整至98戶。在2016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央企達50家,較2012年增加7家。隨著競爭力的提升,重組紅利也不斷釋放,國企正進入“新週期”。
全面發力、重點突破、縱深推進,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目標,國企改革逐步落地見效,近階段更是大動作不斷。
“聯通混改被視為‘頭號’混改試點,全國的國企都在看聯通怎麼改,能突破到哪一步。”一位參與聯通混改專案的相關人士這樣評價。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以來,混改已經過頂層設計、細則明確、試點先行三個階段,此次“聯通模式”的落地,無疑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與此同時,隨著保利合併中國輕工及中國工藝、神華與國電“煤電聯姻”,央企數量標誌性地迎來“兩位數時代”。十八大以來,通過18組34家企業的重組,中央企業已由117戶調整至98戶。在2016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央企達50家,較2012年增加7家。隨著競爭力的提升,重組紅利也不斷釋放,國企正進入“新週期”。
本輪國企改革的另一重要特色,當屬以“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和“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為首的改革基金密集成立,市場化運作進入活躍期,國有資本功能得到放大。
多模式重組:
上千項並購助力做強做優做大
在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過程中,重組並購不僅是熔合劑,更是催化劑。
十八大以來,按“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完成南北車、寶鋼與武鋼、中國遠洋與中國海運、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等18組34家企業的重組,中央企業由117戶調整至98戶。而接下來,這一數字隨著改革的推進還會進一步減少。據國資委的最新統計,2013年至2016年間,央企累計實施並購1532項,交易金額達7855億元。
8月30日,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在重組情況通氣會上透露:“下一步,重組將繼續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動煤炭、電力、造船、裝備製造等行業加大去產能力度,提升行業集中度,實現產業有序發展和轉型升級。此外,還要通過研發資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引領作用。”
自2016年《關於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發佈以來,“重組整合一批”就成為了國企改革的重頭戲。近年來,央企重組主要分為強強聯合、專業化整合、內部整合、並購重組四種模式。
強強聯合方面,裝備製造、電力、鋼鐵、航運、建材、旅遊等領域企業重組活躍,達到了集中資源、減少無序競爭和同質化經營的效果;同時,為更好發揮協同效應,煤炭、電力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重組也受到鼓勵。
在專業化整合方面,國資委鼓勵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海工裝備、航空貨運等領域相關企業組建股份制專業化平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作為本輪國企重組的一個重要創新,專業化整合已初步探索出三種細分模式,包括:鐵塔模式、資產轉讓模式和業務協同模式。
其中,“鐵塔模式”的範例是:將鐵塔等通信基礎設施從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分別剝離,再由鐵塔公司整合原屬三方的資源,通過共建共用有效減少了重複投資和惡性競爭。以此為借鑒,隨後還有航材保障共用平合、國源煤炭資產管理平合等陸續問世,專業化整合不斷提速。
“資產轉讓模式”則是為了推進資源向優勢主業企業集中。例如:保利集團將培育多年的優質煤炭板塊資產(資產總額約188億元)移交至中煤集團;中航工業將房地產業務(資產總額約1000億元)移交至保利集團。
“業務協同模式”則是通過推動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航運企業和貨主企業等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等方式,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
在靈活、創新、高效重組的激發下,改革的成果已經顯現。如神華國電合併後成立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在煤炭產銷量、發電裝機總容量、煤制油化工產量等領域居全球第一,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綜合性能源集團。而重組後的中國遠洋海運,在綜合運力、幹散貨船隊、油輪船隊和雜貨特種船隊規模上實現了“四個世界第一”,行業地位和話語權明顯提升。國家電投2015年完成重組,當年就實現利潤總額139.6億元,是兩家企業(中電投、國核技術)原有目標業績之和的124%,今年上半年利潤總額更是位居五大發電集團之首。重組後的中國寶武集團則以此契機加快實施鋼鐵“去產能”,2016年完成“去產能”任務997萬噸,在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了示範作用。
此外,重組後國有資產的配置效率也顯著提高。據瞭解,鐵塔公司成立以來,新建鐵塔共用水準由20%提升到70%,兩年共減少鐵塔重複建設50.1萬個,節約建設投資880億元、節約土地2.3萬畝。中國遠洋海運則全面推進集裝箱業務協同,完成了國內網路、海外網路、組織機構、運營系統、航線等整合工作,2016年度增效約47億元。
無先例混改:
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各要素活力
從頂層設計到實施細則,再到具體方案,步步推進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進入落地見效期。
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尤其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8月18日,發改委表示,在選擇兩批19家企業開展混改試點的基礎上,目前,第三批試點企業已經遴選出來,正按程式報批。其中既有中央企業,也根據申請納入了一部分地方國有企業作為試點。前兩批已確定的有混改試點有中船集團、聯通集團、東航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等六家央企。此外,據上證報記者瞭解,中國航空集團、中糧集團、中國黃金、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央企也都在積極制定混改方案。
近期,相關央企試點專案正加速落地。
8月21日,作為國家發改委確定的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中國聯通打響了集團整體混改的“第一槍”。本次混改以A股公司為主體,百度、阿裡、騰訊、京東、中國人壽、蘇甯雲商、滴滴出行、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等十餘名重磅戰投入局。此單混改通過“定增+股權轉讓+員工持股”共計引資780億元。在核心員工持股方面,首期擬授予8.48億股,價格為中國聯通A股停牌前市價的一半,募集資金不超過32.13億元。核心員工持股的力度之大,以及綁定業績對賭的解鎖方式,成為混改亮點之一。另據記者瞭解,在融資之外,“瘦身健體”也是聯通的改革方向,總體分流計畫預計9月份將有實質進展。
在聯通之前,東航發佈了民航領域的混改“第一單”。東航集團不再對東航物流絕對控股(持股比例45%),員工持股的比例上升到10%,最高的員工個人投資額達到3000萬元。此外,被稱為“鐵老大”的中國鐵路總公司也釋放了推進混改的信號,該公司高層曾兩次表示,歡迎阿裡、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參與鐵路優質資產的資本化、股權化、證券化及鐵路企業混改。
就在上周(8月24日),黃金行業的央企“獨苗”宣佈混改。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控股的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簡稱“中金珠寶”)擬引入包括京東在內的七家戰略投資者和一家產業投資者,融資總額預計22.5億元。其中,戰投持股24.52%、產業投資者持股9.81%、管理層及核心骨幹員工也將參與混改,上述三類投資者在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後合計持股比例將達到41%左右,增資後,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持股比例將降至43%。
放大資本功能:
國字頭基金進入活躍運作期
以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國資風投基金為首的一批“國字頭”基金,今年來頻頻亮相上市公司股東榜。記者瞭解到,目前,兩個基金的一期資金已基本投放完畢,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的預期回報率約為5%至6%,另一些由央企牽頭的發展引導基金預期回報率則在10%至15%,甚至更高。
至於兩個基金的作用,創新發展基金、結構調整基金各有側重,但也不絕對分割。
記者注意到,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已現身於A股中國電建、中國中冶、中國國航、中國聯通等公司定增,還參與了中信建投證券在港IPO的基石投資。8月24日,該基金完成了對中車環境的投資,斥資3.5億元成為了第二大股東。8月25日,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又宣佈出資22.16億元參與中船重工的市場化債轉股項目,“這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債轉股項目”,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公司董事長朱碧新表示。
國企結構調整基金最受關注的一項投資是聯通的混改。根據與中國聯通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該基金將投資129.75億元受讓中國聯通集團所持部分聯通A股,交易完成後,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將持有聯通A股6.11%的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
作為基金中的“國字頭”梯隊,其“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有專家指出,“十三五”規劃強調提高國有資本回報、妥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一系列“國字頭”基金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各自肩負著不同的使命,必將成為國資國企改革的市場化主體和試點視窗,以適應經濟結構的轉型變化,優化國有資本在相關領域的配置,提高國有資本發揮主導作用的效率。
近日,由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發起成立的首只市場化專向國企混改子基金“北京國調混改投資基金”成立,首期規模50億元。該子基金將重點圍繞央企及地方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並購重組等方向進行投資,以資本力量助推混改國企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此外,國資委還推動設立了“國協、國同、國創、國新”四支產業基金。今年5月,由航太科技集團負責牽頭設立的中央企業國創投資引導基金(簡稱“國創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由中國中車集團、國新國際、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等聯合發起設立,總規模1500億元,首期規模1139億元。記者瞭解到,該基金的產業投資範圍除軍工外,還有新材料、電子通訊、晶片等創新領域,預計回報率在10%以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