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星集團債務危機仍未完結。
4月7日晚,齊星鐵塔(002359.SZ)公告稱,齊星集團所持的1030萬股份被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通過大宗交易強制減持,減持股份所得的3.3億元被扣劃至法院執行款專戶。減持之後,齊星集團持有的齊星鐵塔股份將降至250萬股,持股比例僅為0.6%。
據記者瞭解,該起強制減持源于齊星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日照嵐山支行的一起合同糾紛。在該起糾紛案中,法院責令齊星集團償還借款及利息,但齊星集團未及時履行義務。因此,法院決定啟動強制減持。
“這個訴訟案是3月15日恢復執行的,具體何時受理不瞭解。”4月10日,一位山東莒縣法院人士對記者表示。
一位元資深證券律師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法院對於股權的處置一般通過司法拍賣方式進行,直接通過大宗交易強制減持的情況“較為罕見”。
對於糾紛詳情及案件情況,工商銀行日照嵐山支行及莒縣法院均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在西王集團全面託管之後,齊星集團百億債務危機稍現曙光,但這次法院要求強制減持或意味著,有關齊星集團的更多債務糾紛還將次第爆發。西王集團接手的,可能是優質資產,也可能是一塊燙手山芋。
流動性危機
會仙二路,是山東小城鄒平一條著名的大道。在這裡,不到1公里的距離內矗立著魏橋集團及齊星集團兩座高樓,象徵著“全國百強縣”鄒平的實力與繁榮。
4月5日,早春的氣息已縈繞在這條街道上。然而,因資金鏈斷裂而被託管的齊星集團門口卻呈現出一片蕭索之氣。
記者在現場看到,齊星大樓外已張貼著《關於維護企業內部生產秩序穩定的通告》,要求全體員工在託管期間維護正常生產秩序,對於擾亂秩序的行為則給出嚴厲的警告。
“3月中旬這裡就停產了,現在西王集團的人已陸續進駐,全面接管齊星。”齊星集團一名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3月末,齊星集團曝出百億債務償還危機,引發市場擔憂。為平穩度過危機,在鄒平縣政府的主導下,目前齊星集團已由當地另一企業西王集團全面接管。在齊星集團金融機構債務中,西王集團為其中29億元銀行貸款的擔保方。
對於齊星的債務危機,一位債權行人士態度偏樂觀,認為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債務如期償還問題不大,並且齊星的問題主要在於流動性危機,其本身擁有熱電及鋁等優質資產,具備一定造血能力。
據記者瞭解,目前亦無一家債權行採取抽貸、壓貸措施。
盲目投資致資金鏈緊張
事實上,自2016年年末開始,有關齊星集團將破產的流言便在鄒平傳播開來。
一位元齊星集團普通員工告訴記者,其所在的熱電廠已開始實行值班一天休五天。而另一塊齊星集團主要資產——鄒平鋁業有限公司已經停產。
熱電及鋁兩塊業務停擺意味著齊星集團處境較為艱難。事實上,儘管齊星集團全資或參股的企業近30家,業務版圖涵蓋房地產、熱電、鋁加工、建材等,但熱電及鋁仍是其核心資產,占其總資產的80%左右,且歷史來看盈利能力較強。
記者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齊星集團2015年總營收111.15億元,淨利潤4億元。其中熱電板塊實現收入16億元,毛利潤1.56億元。
雖然主要資產仍具備盈利能力,但大量銀行貸款到期產生的流動性壓力迫使齊星集團不得不停產。
一位齊星集團原始股東且在齊星集團工作數十年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造成齊星集團今日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盲目投資,缺乏論證地多元化經營。
“齊星集團自2006年組建以來,熱電板塊一直穩定盈利,從未虧損,鋁加工板塊隨行業週期波動會有所起伏。”該人士說,“如果只是做這兩塊,不至於出現目前局面。”
該人士回憶稱,數年前由於國家政策等因素,銀行信貸發放極為寬鬆,鄒平所有企業都在那時大量貸款投專案,有的企業不貸款銀行都會上門求貸款。“那時候錢太多了,就一直投項目,投得沒數,不停在擴張。”
瘋狂投資專案,卻缺乏相匹配的經營管理能力,最終導致齊星如今失控的局面。
在上述諸多因素作用下,數年前開始,齊星集團就開始走下坡路。“自2012年起就不分紅”,2013年,“為增加集團運營資金和流動性”,齊星集團又出讓了齊星鐵塔(002359.SZ)控股權,其後齊星集團又大量質押旗下公司股權獲取流動資金。到2017年3月份,一直捉襟見肘的資金鏈終於宣告斷裂。
西王託管
在鄒平縣政府主導下,解決齊星危機的方案主要由其最大的擔保方——西王集團承擔。
4月3日,齊星集團、西王集團與鄒平縣政府簽訂三方協議,齊星集團的人財物等資產全部交由西王集團託管經營,託管期為3個月。三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託管期限。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在託管期內,西王集團將自籌資金墊付齊星集團債務利息,並注入資金啟動齊星集團已經停產的鋁和熱電等設備,提高齊星集團造血能力,避免債務違約。作為回報,西王集團或將優先接盤齊星集團的熱電、鋁加工以及雪花山度假村等優質資產。
“齊星破產不管是對職工還是地方經濟都沒好處,政府想妥善處理,這是好事。現在由西王託管,起碼員工工資不會發不出來。”齊星集團一位中層管理人員說。
事實上,西王集團一直對收購齊星集團的熱電資產頗有興趣。西王食品(000639.SZ)證券辦人士曾對記者表示,“西王用電量極大,一直從外網購電,如果將齊星集團的熱電收購過來,一年光省電就差不多能省2個億。”這對西王集團來說極為誘人,資料顯示,西王集團2016年前9個月的淨利潤也為兩個億左右。
“西王集團一直想收購齊星,但齊星體量也很大,且此時債務龐大,西王能否吞下有難度,還有待觀察。”鄒平一位企業家說。
對於29億元的巨額擔保,西王集團方面表示,其中有抵押物、反擔保措施或共同擔保的債務20億元,扣除後,風險較大的擔保餘額為8.7億元,在最壞的情況下,對西王集團的生產經營也不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而齊星集團的債務,將仍由齊星集團與債權銀行溝通。
一位在鄒平開展業務的金融機構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各債權銀行認為風險並不高,對債務違約並不特別擔心。
4月7日晚,齊星鐵塔(002359.SZ)公告稱,齊星集團所持的1030萬股份被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通過大宗交易強制減持,減持股份所得的3.3億元被扣劃至法院執行款專戶。減持之後,齊星集團持有的齊星鐵塔股份將降至250萬股,持股比例僅為0.6%。
據記者瞭解,該起強制減持源于齊星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日照嵐山支行的一起合同糾紛。在該起糾紛案中,法院責令齊星集團償還借款及利息,但齊星集團未及時履行義務。因此,法院決定啟動強制減持。
“這個訴訟案是3月15日恢復執行的,具體何時受理不瞭解。”4月10日,一位山東莒縣法院人士對記者表示。
一位元資深證券律師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法院對於股權的處置一般通過司法拍賣方式進行,直接通過大宗交易強制減持的情況“較為罕見”。
對於糾紛詳情及案件情況,工商銀行日照嵐山支行及莒縣法院均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在西王集團全面託管之後,齊星集團百億債務危機稍現曙光,但這次法院要求強制減持或意味著,有關齊星集團的更多債務糾紛還將次第爆發。西王集團接手的,可能是優質資產,也可能是一塊燙手山芋。
流動性危機
會仙二路,是山東小城鄒平一條著名的大道。在這裡,不到1公里的距離內矗立著魏橋集團及齊星集團兩座高樓,象徵著“全國百強縣”鄒平的實力與繁榮。
4月5日,早春的氣息已縈繞在這條街道上。然而,因資金鏈斷裂而被託管的齊星集團門口卻呈現出一片蕭索之氣。
記者在現場看到,齊星大樓外已張貼著《關於維護企業內部生產秩序穩定的通告》,要求全體員工在託管期間維護正常生產秩序,對於擾亂秩序的行為則給出嚴厲的警告。
“3月中旬這裡就停產了,現在西王集團的人已陸續進駐,全面接管齊星。”齊星集團一名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3月末,齊星集團曝出百億債務償還危機,引發市場擔憂。為平穩度過危機,在鄒平縣政府的主導下,目前齊星集團已由當地另一企業西王集團全面接管。在齊星集團金融機構債務中,西王集團為其中29億元銀行貸款的擔保方。
對於齊星的債務危機,一位債權行人士態度偏樂觀,認為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債務如期償還問題不大,並且齊星的問題主要在於流動性危機,其本身擁有熱電及鋁等優質資產,具備一定造血能力。
據記者瞭解,目前亦無一家債權行採取抽貸、壓貸措施。
盲目投資致資金鏈緊張
事實上,自2016年年末開始,有關齊星集團將破產的流言便在鄒平傳播開來。
一位元齊星集團普通員工告訴記者,其所在的熱電廠已開始實行值班一天休五天。而另一塊齊星集團主要資產——鄒平鋁業有限公司已經停產。
熱電及鋁兩塊業務停擺意味著齊星集團處境較為艱難。事實上,儘管齊星集團全資或參股的企業近30家,業務版圖涵蓋房地產、熱電、鋁加工、建材等,但熱電及鋁仍是其核心資產,占其總資產的80%左右,且歷史來看盈利能力較強。
記者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齊星集團2015年總營收111.15億元,淨利潤4億元。其中熱電板塊實現收入16億元,毛利潤1.56億元。
雖然主要資產仍具備盈利能力,但大量銀行貸款到期產生的流動性壓力迫使齊星集團不得不停產。
一位齊星集團原始股東且在齊星集團工作數十年的人士對記者表示,造成齊星集團今日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盲目投資,缺乏論證地多元化經營。
“齊星集團自2006年組建以來,熱電板塊一直穩定盈利,從未虧損,鋁加工板塊隨行業週期波動會有所起伏。”該人士說,“如果只是做這兩塊,不至於出現目前局面。”
該人士回憶稱,數年前由於國家政策等因素,銀行信貸發放極為寬鬆,鄒平所有企業都在那時大量貸款投專案,有的企業不貸款銀行都會上門求貸款。“那時候錢太多了,就一直投項目,投得沒數,不停在擴張。”
瘋狂投資專案,卻缺乏相匹配的經營管理能力,最終導致齊星如今失控的局面。
在上述諸多因素作用下,數年前開始,齊星集團就開始走下坡路。“自2012年起就不分紅”,2013年,“為增加集團運營資金和流動性”,齊星集團又出讓了齊星鐵塔(002359.SZ)控股權,其後齊星集團又大量質押旗下公司股權獲取流動資金。到2017年3月份,一直捉襟見肘的資金鏈終於宣告斷裂。
西王託管
在鄒平縣政府主導下,解決齊星危機的方案主要由其最大的擔保方——西王集團承擔。
4月3日,齊星集團、西王集團與鄒平縣政府簽訂三方協議,齊星集團的人財物等資產全部交由西王集團託管經營,託管期為3個月。三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託管期限。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在託管期內,西王集團將自籌資金墊付齊星集團債務利息,並注入資金啟動齊星集團已經停產的鋁和熱電等設備,提高齊星集團造血能力,避免債務違約。作為回報,西王集團或將優先接盤齊星集團的熱電、鋁加工以及雪花山度假村等優質資產。
“齊星破產不管是對職工還是地方經濟都沒好處,政府想妥善處理,這是好事。現在由西王託管,起碼員工工資不會發不出來。”齊星集團一位中層管理人員說。
事實上,西王集團一直對收購齊星集團的熱電資產頗有興趣。西王食品(000639.SZ)證券辦人士曾對記者表示,“西王用電量極大,一直從外網購電,如果將齊星集團的熱電收購過來,一年光省電就差不多能省2個億。”這對西王集團來說極為誘人,資料顯示,西王集團2016年前9個月的淨利潤也為兩個億左右。
“西王集團一直想收購齊星,但齊星體量也很大,且此時債務龐大,西王能否吞下有難度,還有待觀察。”鄒平一位企業家說。
對於29億元的巨額擔保,西王集團方面表示,其中有抵押物、反擔保措施或共同擔保的債務20億元,扣除後,風險較大的擔保餘額為8.7億元,在最壞的情況下,對西王集團的生產經營也不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而齊星集團的債務,將仍由齊星集團與債權銀行溝通。
一位在鄒平開展業務的金融機構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各債權銀行認為風險並不高,對債務違約並不特別擔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