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年底上演保殼大戰:33家或暫停上市 14家或戴帽

中国证券网
2016-12-08 10:14

已收藏

據最新資料統計顯示,目前A股57家*ST公司中有33家發佈了全年業績預虧,面臨暫停上市風險,還有14家上市公司存披星戴帽風險。

儘管每年年底都會出現 ST公司紮堆“保殼”,也有不少公司保殼成功,但是在重組新規的嚴厲監管之下,通過各種重組翻身的難度越來越高,市場人士認為,投資者要注意年底重組失敗的可能性,慎防踩到地雷,對於概念股的炒作必須謹慎參與。

年底,留給一些“殼”公司自保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目前有33家ST類公司稱“可能暫停上市”,理由是連續兩年虧損,且最新一期財務報告續虧。這其中包括*ST合金、*ST商城、*ST舜船、*ST興化、*ST中特等。

保殼頻現失敗或被交易所問詢

此外,目前A股中還有14家公司存披星戴帽風險。目前14家公司可能出現連續淨利潤為負的情況,它們是博雲新材(002297)、大東南(002263)、國統股份(002205)、恒大高新(002591)、華東數控(002248)、嘉麟傑(002486)、摩登大道、三泰控股(002312)、山東礦機(002526)、山西三維(000755)、天津普林(002134)、天原集團(002386)、軸研科技(002046)和准油股份(002207)。

2016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越來越注重細節,監管的範圍也在不斷拓寬,其對多項存疑的細節問題進行“刨根問底”,如對重組事項的完善、並購標的估值不當、是否有利於上市公司增強持續經營能力,還有包括對財務顧問核查和評估機構發表明確意見等。瀕臨退市風險的ST類公司今年想要再度上演“翻身秀”難度非常大。

據記者盤點*ST公司最多的保殼方式,往往選擇的是賣資產以及重組。而今年9月9日證監會正式發佈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組管理辦法,在當前重組新規實施,監管趨嚴的情況下,無論是出售資產還是進行重組,都面臨著週期拉長、頻遭問詢等諸多壓力。其中,“賣房”“賣子”成為不少*ST股保殼的首選方案,但也有失敗的情況。

而今年以來重組失敗的公司更是頻現。例如*ST南電A就既推出了資產出售方案,又籌畫重組。但這些重大事項的實施均非常曲折。僅資產出售事項,*ST南電A就屢次遭到深交所問詢。而在10月20日,*ST南電A發佈公告稱,因與重組方中國燃氣意見未能達成一致,決定終止籌畫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年底,*ST公司的動作總備受監管層關注,單是上周就有7家*ST公司收到了問詢函,所涉問題多和“保殼”有關。

同信證券分析師胡紅偉表示,這些公司一旦重組失利,或會連續出現多個跌停。即使重組成功了,因為價格較高和重組質地較爛等原因,這類公司也面臨巨大的風險。加上目前管理層對偏離估值的題材股監控越發嚴厲,因此炒這類題材股的投資者還是要注意規避。

不過,也有研究人士分析認為,重組新規短期對殼資源價值產生衝擊,但中長期可繼續挖掘套利機會。目前將近4成比例的國企殼資源已完成或者正處於重組狀態。國資委、央企或財政部實控的上市公司中,有數十家符合殼資源特質的公司,即市值小於100億元,近兩年EPS小於0.2元,處於微利或者虧損狀態。從重組的形式看,主要是集團控股股東注入資產,比如*ST 濟柴;另外一部分是實際控制人控制權轉讓,比如ST錢江。

記者發現,每年年底都是上市公司用盡各種辦法脫星摘帽實現大翻身的高峰期,今年四季度以來,成功“摘帽”的ST股也有5家,*ST滬科、*ST黑化、*ST橡塑和ST春天“摘帽”前3個月漲幅均超30%,而同期滬指漲幅只有2%左右。通過統計資料來看,2013年~2015年摘帽脫星的ST公司分別為62家、42家和32家,摘帽公司已成為投資者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群體。

投資提醒

廣州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廣文則表示,重組成功概率較大的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徵:大股東背景很強;資產關聯度以及盈利能力較強;重組後的資產對現有資產是增量,回報率比現有資產要高,估值合理。此外,投資者還應多關注預案提出不久和批復後真正能實施的上市公司。

在操作時間的把握上,摘帽行情中最瘋狂的上漲階段往往是在公司摘帽之前。而當公司真正的摘帽更名之後,最佳投資機會已錯失。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