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 觀點

中非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對接:現狀與前景

新華絲路網
2020-04-15 13:54

Already collect


非洲是共建“一帶一路”不可或缺的參與方。2018年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強調支持非洲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將加強與非洲各層面的發展戰略的對接, 推動雙方在更高層次展開全方位互利合作。對此, 非洲國家反響熱烈, 並高度期待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中非合作論壇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理論貢獻並成為區域實踐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出臺於2013年, 其核心內容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簡稱“五通”) ;其戰略目標是通過更廣泛國家的合作, 創新增長和發展模式, 為世界發展提供多元發展選擇和發展動力,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普惠發展。中非合作論壇 (FOCAC) 創立於2000年, 至今已經走過18年發展歷程, 中方始終秉承“真誠友好、平等互利、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和精神, 高效務實地與非洲國家合作落實歷屆《行動計畫》, 使得“五通”專案在非洲遍地開花, 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事實上, 中非合作論壇發揮著“一帶一路”倡議先行“試水區”的作用;中非合作共贏發展的成就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合作提供了經驗。

(一) 中非合作論壇的理論貢獻

中國與非洲的合作源遠流長、根深葉茂。20世紀中葉, 中國與非洲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進程中相互支援, 鑄就了以萬隆會議、坦贊鐵路為代表的諸多歷史豐碑。隨著時代的發展, 中非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日益升級。進入21世紀, 反對霸權主義、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共同訴求。如何應對挑戰, 維護各自合法權益, 是中國與非洲共同應對的時代命題。面對非洲國家提出的“中非之間也應建立類似歐非首腦會議那樣的大規模、高層級的聯繫機制, 通過集體對話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加強交流與磋商”的建議, 中國政府積極回應。1999年10月, 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致函非統秘書長和有關國家首腦, 正式發出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的倡議, 得到非洲國家的熱烈回應。2000年10月10-12日, 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根據中非雙方達成的共識, 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每三年舉行一次, 並輪流在中國和非洲國家舉行。中非合作論壇的創立是中非關係史和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創舉, 是中國政府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與非洲國家友好關係、迎接新世紀的一次重要而有益的探索。此後, 又先後在埃塞俄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北京、埃及沙姆沙伊赫、北京、南非約翰尼斯堡、北京舉辦了六屆部長級會議。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8年以來, 始終秉承平等協商、增進瞭解、擴大共識、加強友誼、促進合作的宗旨, 合作範圍從最初的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政治合作逐步拓展到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安全等多領域的全面合作, 已經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中非合作不斷躍上新臺階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在合作中始終遵循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則。平等為互利指明了發展方向, 互利為平等夯實了合作的基礎, 二者的辯證統一構成了中非合作的本質特徵, 也是中非合作深化發展的最大優勢。尤為重要的是, 2013年3月發表的“真、實、親、誠”對非合作理念和關於正確的義利觀的講話, 成為推動構建更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指導原則。可見, 中非合作論壇的許多政策主張與2013年出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共贏理念——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一脈相承。中非合作論壇作為區域性的合作平臺為“一帶一路”全球倡議的多邊合作機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 中非合作論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

經貿合作是中非合作論壇的壓艙石與助推器。18年來, 中非經貿合作規模由小到大, 合作領域不斷拓展, 合作項目中不難發現中國理念、中國經驗的分享與傳承。

中國在對非經貿合作中堅持“真”字。中非貨物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106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042億美元 (1) , 連續10年成為非洲第一大交易夥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從2003年底的4.91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底的433億美元 (2) , 非洲成為中國3400家企業投資興業的目的地;中國對非洲的工程承包簽約合同額從2000年的22.9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765億美元, 同期工程承包完成營業額從10.96億美元增長到512億美元;累計簽約合同額從2000年底的163.8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底7097億美元, 同期累計完成營業額從122.8億美元增長到4580.4億美元 (3)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 中國在非洲共參與了200個基礎設施項目, 為非洲新增和升級諸多基礎設施:高速公路總里程約3萬公里, 鐵路總里程約2000公里, 港口輸送量約8500萬噸/年, 淨水處理能力超過900萬噸/日, 發電量約2萬兆瓦, 輸變電線路長度逾3萬公里 (4) 。這些項目是中非雙方風雨同舟、攜手拼搏奮鬥結出的碩果。

中非經貿合作堅持“實”字。中國在與非洲的合作中一直堅持義利並舉, 緊扣非洲發展實際需要, 力爭使非洲受益, 與中國共同發展。為縮小貿易逆差, 實現中非貿易健康、平穩發展, 中國對非洲最不發達國家輸華產品實施零關稅待遇;為提高非洲國家工業化水準, 中國先後設立了中非發展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 鼓勵有實力和信譽的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興業, 積極推進經貿合作區, 築巢引鳳抱團發展;為推動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 整合碎片化的非洲市場, 中國將基礎設施列為重點合作領域, 來自中國的大量投資興建了非洲許多關鍵性的基建項目, 許多非洲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提升了非洲國家自主發展的信心。

中非經貿合作堅持“親”字。中非雖然遠隔萬水千山, 但隔不斷天然的親近感, 中非合作始終在高位運行。中國在與非洲的交往中珍視兄弟般的友誼。在非洲經濟邊緣化時, 中國熱情擁抱非洲大陸, 歡迎非洲搭乘中國發展快車, 減免非洲窮國債務, 分享中國減貧、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與經濟特區發展經驗, 為推進非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中非經貿合作堅持“誠”字。中國對非洲朋友講信用、重承諾, 把對非洲國家的承諾落實到位。當合作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時, 中非雙方共同協商, 妥善處理, 共同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保護主義挑戰, 推動中非經貿合作更加開放包容 (5) 。

總之,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8年來, 中國始終在促進廣大非洲國家工業化和基礎設施發展、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方面提供動力。中非合作論壇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可稱得上“小型版的‘一帶一路’”, 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中國不僅為非洲帶去了市場、資金、技術, 也帶去了中國合作理念與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的發展經驗。中非經貿合作既助力了中國的發展, 也促進了非洲的進步, 拉緊了中非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利益紐帶。

二、2018年北京峰會推動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再升級

客觀上講, 並非所有的中非合作項目都屬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範疇。根據非洲國家與地區多樣化發展的特點, 中國採取了自東向西、點線面相結合的漸進方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除埃及與南非兩個重點國家外, 中國選擇了對華長期友好、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增速快且一體化進展順利的東部非洲國家肯雅、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以及中部非洲的剛果 (布) 為產能合作的先行先試國家, 然後順勢再向其他國家推進。截至2018年8月底, 共有埃及、南非、蘇丹馬達加斯加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亞塞內加爾盧旺達9個非洲國家先後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還與埃及、阿爾及利亞、蘇丹、埃塞俄比亞、肯雅、坦桑尼亞、南非、莫三比克、剛果 (布) 、安哥拉尼日利亞加納喀麥隆13個國家簽署了國際產能合作框架協定。中國公司在上述19個國家大多有代表性合作項目實施對接, 並已取得良好的階段性成果, 實現了合作成果的利益共用。

(一) 以基礎設施、園區建設為主的產能合作初見成效

非洲國家對基礎設施有著巨大的發展需求。非盟、非洲區域組織、非洲各國都將基礎設施的新建和升級改造列為發展優先議程。中國企業憑藉資金、技術、施工隊伍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積極參與非洲的公路、鐵路、港口、電力等基建領域的建設, 對接“一帶一路”建設, 成為非洲基建領域中最令人矚目的生力軍。2000年10月至2018年6月, 中國共參與了非洲逾200個基礎設施項目, 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約3萬公里, 鐵路總里程約2000公里, 港口輸送量約8500萬噸/年, 淨水處理能力超過900萬噸/日, 發電量約2萬兆瓦, 輸變電線路長度逾3萬公里 (6) 。

從地域分佈來看,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專案側重於東部非洲地區, 占建設專案的54.7%和融資項目的25.9%。例如, 具有戰略意義的連接東非腹地和沿海港口的亞吉鐵路 (阿迪斯阿貝巴—吉布地) 、蒙內鐵路 (蒙巴薩—奈洛比) 。尤其是蒙內鐵路是東部非洲鐵路整體規劃的大動脈, 未來還將連接東非四個內陸國家, 包括烏干達的坎帕拉、盧旺達的吉佳利、布隆迪的布松布拉以及南蘇丹的朱巴, 蒙內鐵路的通車不僅帶動了沿線經濟發展和蒙巴薩港年貨物輸送量的增加, 實現了東非地區的互聯互通, 而且緩解了連通蒙巴薩和奈洛比兩地的公路運輸壓力, 降低了物流成本, 帶動了當地就業, 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準。蒙巴薩港、拉姆港、巴加莫約港、馬布多港等諸多港口項目幾乎都與重要的鐵路或公路聯通, 且在周邊佈局臨港工業園, 提振了這些國家的互聯互通、物流效率和出口能力。中國在吉布地建設集裝箱碼頭的基礎上又投資建設新碼頭, 為把吉布地建設成為東非地區物流中心創造了有利條件, 尤其是中國軍港的建設將起到震懾海盜, 維持非洲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此外, 蘇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專案、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水電站、肯雅拉姆燃煤電站項目、肯雅加里薩50兆瓦並網光伏發電站工程、烏干達卡魯瑪水電站等專案不僅彌補電力短缺的問題, 還豐富這些國家能源結構, 經濟社會效益巨大。

隨著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 中國在非洲的基建重點領域已經呈現向西部非洲和中部非洲推移的勢頭。2018年7月, 塞內加爾與中國正式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定, 成為西非地區首個簽約的國家。同樣, 亞吉鐵路承建方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CCECC) 已在尼日利亞境內建設了阿卡鐵路, 並著手建設新增鐵路;吉布地港主要投資商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也已投資建設多哥洛美港以及尼日利亞拉各斯港。2018年2月, 中國公司在尼日利亞東部的瑪姆比拉 (Mambila) 地區啟動建設一個價值58億美元的水電站, 另外由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亞最大水電工程——宗格魯水電站項目即將進入建設高峰期, 這兩座水電站的竣工將增強尼日利亞電網的穩定性和持續供電能力, 對改善尼日利亞電力緊缺的局面, 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年,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公司與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亞拿下非洲在建的最大石化項目——丹格特公司的棧橋和海底管線石化專案, 為深化與尼日利亞的能源合作, 保障中國的石油供應來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1:中國在非洲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占比

資料來源:德勤《2018年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動態》。

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融資與建設雙管齊下, 而且與境外園區建設相輔相成, 為園區提供硬體支援。自2006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出臺“為進一步擴大對非投資, 將在有條件的非洲國家建立3-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具體舉措以來, 中國在非洲的園區建設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年底, 中國共在15個非洲國家建設了20個工業園區, 累計投資53.8億美元, 吸引入園企業435家, 累計產值193.5億美元, 上繳東道國稅費16.2億美元, 創造就業崗位33534個 (7) , 在當地形成產業聚集和輻射效應。

尚比亞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在非洲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和尚比亞第一個多功能經濟區。園區建設以銅礦資源開發為紐帶, 形成完整的采選冶、貿易、物流等全產業鏈條。目前, 合作區有50餘家中外企業入駐, 區內企業完成投資超過19億美元, 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45億美元, 向當地納稅超過4億美元, 創造就業機會超過8000個, 開創了中贊包容式集群發展的新模式。

較早建立的非洲園區——埃及蘇伊士經貿區發展成為中埃產能合作的平臺。起步區由巨石公司、西電公司、牧羊公司、IDM等龍頭企業引領, 初步形成新型建材、石油裝備、高低壓設備、機械製造四大主導產業, 起步區的入園企業共76家, 實際投資額超10億美元, 銷售額約10億美元, 實現年銷售額1.8億美元, 進出口額2.4億美元。向埃及上繳稅收10億埃鎊, 直接解決就業3500餘人, 產業帶動就業約3萬人。

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是中國在非洲建設的占地面積最大的經貿區。截至2018年底, 園區共有68家企業簽署入園投資協議或投產運營, 其中, 中資企業40家, 外資企業28家, 協定投資額近7億美元, 產業涵蓋生產製造、石油天然氣倉儲、工程承包、設計諮詢、商貿物流、清關服務、房地產等。運營方面, 2018年萊基自貿區各項運營指標較上一年度均實現跳躍式增長。其中, 實現年度總產值9833萬美元, 是2017年的2573萬美元的382%;進口額11247萬美元, 是2017年的3987萬美元的282%;出口額9915萬美元, 是2017年2555萬美元的388%;管理費收入82萬美元, 是2017年30萬美元的275%;繳納所在國關稅703583萬奈拉, 是2017年158626萬奈拉的443%;直接解決當地1500多人的就業, 是2017年1100餘人的135% (8) 。

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是埃塞俄比亞境內首個由外資建成且已正式運營的工業園區。自2008年開始規模性開發, 一期建設已全部完成, 吸引入區企業96家, 主要包括建材、鞋帽、紡織服裝、汽車組裝和金屬加工等行業, 企業總投資6.4億美元, 總產值10億美元, 上繳東道國稅費總額8200萬美元, 為東道國解決就業16400人。二期建設即將開工, 擬用兩年時間, 完成投資總額約5億美元, 引進生產性企業150家, 產品銷售總額達到15億美元, 創匯總額達到5至8億美元, 員工人數達到50000名左右, 創造就業崗位45000個以上。

上述4個國家級的達標園區均在進行二期園區建設, 為中非產能合作搭建更大的平臺。更重要的是, 2016-2018年, 為推進中非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 中國政府與埃及、摩洛哥、莫三比克、南非、埃塞俄比亞等國簽署了經貿合作區建設合作檔, 為園區建設、運營、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導。中國在非洲的園區建設方興未艾, 此舉將助力非洲東道國更快走上產業發展的快車道。但相較於基礎設施項目的巨大效能, 以擴大直接投資和助推非洲工業化為目的的園區建設成就與知名度亟待同步跟進、做大做強。

(二) 北京峰會開啟中非共建“一帶一路”新篇章

2018年9月3日,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致辭強調, 要把“一帶一路”建設與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相互對接;9月4日宣佈的《關於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畫 (2019-2021) 》指出, 中非將攜手實施“產業促動行動、設施聯通行動、貿易便利行動、綠色發展、能力建設行動、健康衛生行動、人文交流行動、和平安全行動” (簡稱“八大行動”) , 來共建“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用、文化共興、安全共築、和諧共生” (簡稱“六個共”) 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北京峰會期間, 共有非盟和27個非洲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 掀起了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潮, 為此“一帶一路”大家庭裡的非洲成員已經達到37個。

此外, 北京峰會期間, 非洲工商界600多家企業的逾千人工商代表參加了中非企業家大會, 積極開展合作對接, 簽署了諸多大單。在基建領域, 中鐵十六局集團簽下非洲大陸最重要的戰略規劃專案之一蘇丹至乍得鐵路項目的核心路段——全長2407公里的蘇丹港經尼亞拉至阿德里鐵路項目。中水電與加納簽署2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協議, 用鋁土礦作為交換, 用於改善加納的道路狀況和開展鐵路建設。中國建築簽下埃及96億美元的建設合同, 其中包括35億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二期項目總承包合同和61億美元的蘇伊士煉油及石化廠總承包商務合同。招商局簽下了吉布地老港改造專案合作諒解備忘錄, 擬通過“前港—中區—後城”模式, 推動吉布地經濟社會發展。中鐵國際簽署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FHB國際機場擴建專案框架協議。在能源領域, 中國鐵建簽署埃及阿塔卡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框架性合作檔;東方電氣簽署埃及漢娜維6×1100MW清潔煤燃燒項目總承包合同。在海洋領域, 中船集團簽下幾內亞海洋領域一攬子合作專案協議。諸多專案的簽署與實施將增強非洲國家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能力, 也將促進中非經貿合作的提速升級。

三、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分析

展望未來,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廣闊。“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為中國拓展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 而且將繼續為非洲發展提供更多資源與手段。尤其在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 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 非洲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 地位上升;中非雙方若能攜手同心共同應對發展挑戰、聯合維護多邊體系、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建設, 那麼“龍獅共舞”不可阻擋。

(一) 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廣闊空間

首先, 非洲開發銀行在《2018年非洲經濟展望》中指出, 2016-2025年, 非洲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約1300-1700億美元, 面臨約1080億美元的巨額缺口, 非洲國家必須根據自身發展水準, 採取新戰略來吸引外資, 以完善基礎設施、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其次, 2019年7月,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正式實施, 自貿區的啟動不僅將提高非洲整體的貨物流通的便捷性, 而且有助於加快非洲的工業化進程, 使得非洲的投資價值變得更為巨大, 由此吸引更多的外資投資建廠。第三, 非洲與中國發展合作的動力持續增強。產能合作先行先試的國家受益於與中國的合作, 拉動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效性對其他非洲國家起到了示範與吸引的作用。利比理亞總統喬治·維阿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表示, 利比理亞希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期待該國“減貧議程”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 (9) 。可以預見, 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主動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緊抓中非產能合作和“三網一化”建設等有利契機, 全面深化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二) 2018年北京峰會《八大行動》引領中非合作前行方向

發展與非洲國家全方位的友好合作是中國政府長期而堅定的戰略抉擇。中非關係不但不會因外界環境的變化出現方向性的改變, 而且非洲在中國外交上的地位還將不斷提升。尤其是中美貿易出現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背景下, 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潛在而巨大的市場價值更加凸顯, 未來一定程度上或許能替代美國部分市場的作用, 中國一些企業將轉戰到非洲大陸建設製造業基地。尤為重要的是, 中國將同非洲共同實施產業促動、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動”描繪了新時代中非構建更緊密的合作路線圖, 開啟了新時代中非構建更緊密共同體的宏偉篇章。眾多中國企業將在600億美元配套資金及政策杠杆的撬動下, 躋身落實貿易惠非、產業興非、設施聯非、人才強非等舉措的大軍中, 奏響中非合作的新樂章。

(三) 中國在非洲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三大問題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雖然取得良好的成效, 未來前景可期。但由於非洲經濟結構單一畸形, 缺乏造血機能, 發展倚重外部資金, 債務危機重現, 導致中非產能合作中存在難以持續、失衡和不對稱的三大問題。

1. 以中國國家貸款為支撐的基礎設施承包建設模式難以持續

2013年以來, 中國建築公司在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支持下, 在非洲承攬了許多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雖然推動了非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 但並沒有給東道國帶來直接的財政收入, 創造的就業崗位也都隨著工程的完工而消失。更重要的是, 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已經出現EPC規模萎縮勢頭, 一些非洲國家政府在債務高企的壓力下, 已經開始發生停建或緩建與中國簽署的基建專案工程, 拖欠工程承包商營收賬款, 引發中國政策性銀行大量壞賬的案例。所以, 面對新形勢, 中國建築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以“EPC+F”為主的國際工程承包採購模式, 開拓創新, 探索國際化、市場化合作道路。

2. 中非投融資合作中存在投資行業間、投資主體間失衡的問題

中國企業走進非洲離不開兩家政策性銀行、中非發展基金及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等金融機構的支援, 但是上述金融機構的貸款大多用於基礎設施和能源業, 而用於製造業的貸款相對較少。例如, 2000-2014年, 中國對非貸款的28%用於交通運輸業、20%的貸款用於能源業、10%的貸款用於採礦業、8%的貸款用於通信業 (10) , 而投放給製造業的貸款比例較低。製造業在所有行業中產生的營收最高, 2015年達到36.3%.. (1.1) , 是最能提高非洲造血能力的行業。為此, 應該加大對製造業, 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投融資力度。從投融資主體來看, 中國對非投資的民營企業數量占絕對優勢, 但由於他們大多數在境外投資設立的實體經營年限短, 缺少可抵押的資產, 很難達到中國金融機構的信貸門檻。中國政策性銀行歷來與大型央企和國企來往密切, 具有較好的信用記錄, 自然就容易獲得大規模融資。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 可嘗試採取“內保外貸”的方式, 同時拓寬融資管道, 考慮建立民營企業對非投資專項基金, 加以引導和支持。

3. 中非投融資合作存在資金與專案、資金需求與存量不對稱問題

首先表現在資金與項目的不對稱。由於非洲國家投資環境欠佳, 面臨政局動盪、恐怖襲擊、外匯貶值、債務違約以及國際競爭加劇等風險, 再加上2014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使得中國在非部分投資專案停產或擱淺, 中國政府又加大了對境外投資用匯項目審批和監管力度, 使得一些原本有意到非洲投資的企業更加謹慎, 停滯在觀望狀態中, 進而導致中非發展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的配套資金落實情況並不理想。其次, 在非企業間也存在資金需求與資金存量的不對稱。一方面, 在非運營的中資企業面臨融資不足的問題, 很難獲得非洲東道國金融機構的貸款, 要麼就是成本利息太高;中國商業銀行對非洲的滲透率太低, 又不接受“外保外貸”, 使得中資企業在境外投資又難以獲得中資銀行的貸款。另一方面, 部分工程承包企業在非經過多年經營積累了大量的資金, 又不擅在當地投資興業, 加之非洲東道國往往對外匯管制嚴格, 資金難以匯回國內, 且存量資金大量為當地貨幣, 貶值風險很高。為此, 亟需在境內外設立專門機構, 著力打通在非企業間的資金迴圈通道, 讓存量資金與需求資金快速對接, 在解決境外企業融資難的同時, 也實現了資金的周轉。

(四) 中國在非建設“一帶一路”時應關注的五個平衡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處於初始階段, 許多方面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為此, 中國與非洲應繼續攜手合作, 補齊短板、創新發展是中非雙方共同的歷史擔當。

首先, 必須加大對非洲的直接投資力度, 平衡投資與貿易、基建承包的關係, 推動中非經貿合作轉型升級。中國近年來向非洲國家注入了大量的資本, 直接投資 (FDI) 存量達433億美元, 但明顯少於中非貿易規模和以貸款驅動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 也就是說, 對非直接投資已經成為中非經貿合作中的短板。為此, 加大對非直接投資力度勢在必行。從平衡貿易的角度看, 加大對非投資力度, 到非洲投資建廠, 使非洲有更多的商品出口, 這才是解決中非貿易逆差、實現均衡發展的治本之道。從工程承包的角度來看, 儘管中國在非洲的工程承包屢創佳績, 但多年來中國公司都是以乙方承包的方式來中標承建基建專案, 屬於服務貿易的範疇, 而且在一些非洲國家逼近債務上限的背景下, EPC+F的債務驅動型承包模式存在較高的還貸風險。為此, 中國在非洲的工程承包有必要更多地嘗試PPP、EPC+F+I+O+T模式、基礎設施投資+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城市開發等不同模式, 合作模式應從傳統的國企+國企, 向國企+民企、國企+外企等不同合作形式轉變。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啟示, 要加大在非洲國家投資建設製造業基地或製造業園區, 從而起到分散、緩解中國在歐美市場遭受圍堵的巨大壓力, 而且, 加大對非洲國家直接投資不僅不會增加非洲的債務負擔, 而且有助於提高非洲國家的還債能力, 有力回擊別有用心者提出的“債務帝國主義”指責。

其次, 必須加大對非農業合作的投入, 助力非洲解決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問題, 使中國對非投資的相關產業平衡發展。2019年2月,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8年非洲糧食安全和營養區域概況》顯示, 非洲頻現糧食危機, 非盟發展農業政策遭遇挑戰, 急需國際社會馳援。2015年中國對非農業直接投資僅占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的8%, 位於採礦業、建築業、金融業、製造業以及商務服務業之後。中國對非農業投資存量低的現實與眾多非洲國家亟需資金發展農業及解決糧食安全的迫切需求極不對稱, 為此中國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來逐漸改變中非農業合作中資金供給與需求嚴重錯位問題。只有照顧非洲關切, 幫助非洲國家民眾解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 才能取信於民, 才能真正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第三, 必須創新投資合作新模式, 力求近期收效與遠期利益、中國企業與非洲本土企業均獲利發展的平衡關係。互利共贏是中非合作的生命力。非洲國家和非洲企業由於自身實力不足, 在中非合作中處於弱勢。當前, 中國的對非投資大多以綠地投資為主, 合資企業只占到12%, 這種“一國資金獨大”的投資方式不僅不利於非洲本土企業的快速成長, 而且具有較高的投資風險。對此, 中國在非洲的直接投資應努力實施多元化戰略, 積極尋求合資合作等多元合作模式, 向本土化經營發展。尤其在遇有本土同業競爭的情況, 中國企業要考慮產品差異化經營策略, 與當地同行產品有所區隔, 為本土企業留出生存發展的空間。同時, 非洲國家企業也要不斷完善和改革, 大幅提升生產率, 爭取跟上中國企業的效率和速度。

第四, 必須加強中非之間跨文化交流與互動, 以此平抑重經貿、輕人文交流帶來的不利影響。近年來, 中非經貿合作發展迅猛, 但中非之間的價值觀、文化領域的交往並沒有同步跟進。中非之間的文化差異成為中非經貿合作存在問題的根源之一。為此, 應大力加強中非之間以尊重和平等為前提的文化交流, 尤其是中資企業在非洲投資過程中不僅要瞭解所在國的種族、宗教等風俗習慣, 更要尊重非洲人愛護動物、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宇宙觀、人本主義思想、群體意識等文化特性, 以實際行動昭示中國文化的平和與包容。總之, 到非洲大陸投資, 產生跨文化差異的碰撞在所難免, 但加強雙向交流應成為長期的必然趨勢。只有長此以往, 中非文化才能更好地交融匯通, 中國和非洲才能結為經濟利益深度交織的命運共同體。

第五, 解放思想, 積極探索國際對非合作新方式, 以此平衡大國在非洲的關係。儘管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初步成效, 但來自歐美大國的商業競爭和干擾阻力不小。為鞏固中國在非洲這個多邊舞臺的影響, 中國必須對接非洲國家多元的外交發展戰略, 即非洲國家與中國和其他大國的關係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關係, 而是和平共處的互贏關係。為此, 中國應以更開放的心態, 努力探討與世界其他大國在非合作的新領域、新專案、新方式, 在具體合作專案中實現利益共用、風險共擔。

四、結語

非洲雖然距中國萬里之遙, 但一直是中國的外交重點區域。隨著這些年中非關係的發展, 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早已存在, 影響範圍遠遠超出亞非大陸。中非合作論壇開創了一個國家同一個大陸所有國家合作的典範, 為在全球推行更加公平、合理、完善的經貿合作框架——“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堅實支撐。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強調將“一帶一路”與非洲發展戰略全方位對接, 致力將中非合作論壇建設成為中非團結合作的品牌、國際對非合作的旗幟。圍繞中非共建“一帶一路”闡述的“真、實、親、誠”合作理念和正確的義利觀對非合作中的“五不”和“四不能”的主張, 即不干涉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不干涉非洲內政, 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不在對非洲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不在對非投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任何人都不能破壞中非人民的大團結;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中非人民振興的步伐;任何人都不能以想像和臆測否定中非合作的顯著成就;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和干擾國際社會支援非洲發展的積極行動, 以及通過“八大行動”實現“五通”, 打造更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六個共”特點。不僅為中非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合作平臺和行動指南, 推動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向更高水準邁進, 而且將為國際對非合作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為提升全球對非合作水準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來,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廣闊。中方將與非洲國家一起繼續依託中非合作論壇平臺, 不斷加強論壇後續行動機制建設。進一步發揮經貿聯委會、高級別指導委員會、聯合工作組等中非政府間經貿合作機制對落實“八大行動”的主管道作用, 雙方加強協調配合, 抓緊制定落實方案, 確定合作清單, 落實合作專案, 讓落實成果早日惠及中非人民, 推動中非經貿合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為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增添新的內涵, 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 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貢獻。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征程並不會是一路平坦的, 在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 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 中非合作各種利益纏繞交織, 出現一些困難和矛盾也是難以避免的。在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 中國將以大國的擔當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投融資模式, 引領國際對非合作方向, 實現包容性發展, 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注釋

1 “2018年中非貿易額2041.9億美元, 同比增長19.7%”, 《中國日報》2019年1月24日。

2 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第46頁、第51頁。

3 作者根據歷年《中國商務年鑒》及商務部網站相關資料匯總得出。

4 “中國連續9年成非洲第一大交易夥伴, 未來合作更注重從輸血轉向造血”, 每經網:www.nbd.com.cn/articles/2018-08-28/1249988.html, 2018年10月13日。

5 鐘山:“攜手開啟新時代中非經貿合作新征程”, 《人民日報》2018年8月31日。

6 德勤《2018年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動態》, 網路版第21頁。

7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與非洲經貿關係報告》。詳見:www.caitec.org.cn, 2017年1月19日。

8 中非萊基投資有限公司:《萊基采風》2018年第6期, 總第40期。

9 新華社, “利比理亞總統喬治·維阿:期待國家“減貧議程”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詳見:http://world.xinhua08.com/a/20180831/1775956.shtml, 2018年8月31日。

10 劉青海:“中國投資有助於促進非洲可持續發展”, 《人民日報》, 2018年5月28日。.. (1.1)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Dance of the lions and dragons:how are Africa and China engaging, and how will the partnership evolve?2017.

(姚桂梅,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南非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中國與非洲產能合作重點國家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  許蔓, 深圳大學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執行院長)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