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田曉航)"十三五"期間,中國中醫醫療機構數量快速增長,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計顯示,2019年末,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65809個,比"十二五"末增加了41.4%。
中醫藥服務供給能力增強,與一項制度創新密不可分。2017年12月《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及其配套檔出臺實施,符合條件的中醫醫師告別了繁瑣審批,只需備案即可開辦中醫診所。此後,備案中醫診所猶如雨後春筍,2017、2018和2019年底時數量分別為195、8376和15917家,2020年9月時已多達1.9萬多家。
2016年,中國啟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畫,為基層中醫藥"強筋健骨、固本培元"。時至今日,全國絕大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2019年末,全國98.3%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7.1%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隨著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家門口"看中醫更方便,看中醫的人也越來越多。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統計公報,2015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9.1億,2019年,這一數字攀升到了11.6億。
建設省級中醫康復示範中心、推動縣級中醫醫院在縣域內牽頭組建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建設……一系列正在落實的舉措仍在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給群眾帶來更多實惠。
"中醫藥是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及康復中有著獨特優勢和價值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在完善優化中醫藥服務體系、增強服務能力方面出實招,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貢獻率,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