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信條》救不起北美票房 美國影院面臨生存危機

新華社,北京
2020-09-18 09:23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參考消息》17日刊登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文章《好萊塢的實驗失敗》。文章摘要如下:

在新冠疫情迫使電影院關閉數月之後,克里斯多夫·諾蘭的《信條》本應是電影院的福音,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在全球首映以來的三周時間裡,《信條》在全球收入超過2.07億美元,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但在美國,這部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的影片自8月31日以來收入還不到3000萬美元。這個數字太低,令其他大片對上映望而卻步。現在的問題不是(美國)電影院能否恢復常態,而是它們能否在這場疫情中生存下來。

《信條》乏善可陳的總體表現已引發多米諾效應。備受期待的超級英雄電影續集《神奇女俠1984》將上映日期從10月2日推遲至耶誕節,翻拍的恐怖片《糖果人》上映也被推遲了。

儘管困難重重,《信條》還是在美國廣泛上映。然而,在上週末的近3000家電影院中,《信條》似乎只吸引了鐵杆影迷。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報告《信條》勞動節週末(美國勞動節為9月第一個星期一)首映的2000萬美元票房被發現是嚴重虛報,實際上僅為940萬美元。其餘票房收入來自早期預映以及在加拿大的銷售。

《信條》是電影業的"實驗小鼠"。在疫情期間,製片公司以此片評估每個國家的觀眾重返電影院的意願。現實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新冠疫情的處理方式遠遠好於美國。

鑒於好萊塢無法再指望其最大的市場之一--美國,很難知道電影公司下一步應該制定什麼路線。對於像《信條》或《神奇女俠1984》這樣昂貴的電影來說,按需上映電影以收回成本是不可行的。

如今,美國影院的境況已是黯淡淒涼。英迪懷爾影評網站估計,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國內總票房不到1500萬美元,這一數字相當於每家電影院5000美元,這還不足以支付基本的運營成本。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