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韓梁
英國議會22日的兩場"連環"表決,讓折騰了三年多的"脫歐"大戲終於看到新的曙光。"脫歐"協議法案以329票對299票通過關鍵的二讀投票,意味著該法案有望走完立法程式成為法律,英國向"脫歐"目標邁出一大步。
結果一出,英吉利海峽另一邊的眾多歐盟外交官按捺不住喜悅,紛紛發來"賀電",短信上只有一個單詞:"終於!"
然而,議會的第二項表決隨即否決了政府"快速立法"時間表,澆滅了政府三天內完成所有關聯立法的希望,也打破了首相詹森帶領英國如期"脫歐"的承諾。這意味著,英國可能面臨技術性"脫歐"延期。
幾小時的議會"拉鋸戰"火藥味十足。詹森一度放狠話:如果議會通不過"快速立法"就要取消立法並推動提前選舉。最終他還是把球踢回了歐盟:暫停立法,請歐盟決定是否同意英國的延期申請。於是乎,高潮迭起、悲喜交加的一天后,一切又回到了似曾相識的劇情:不確定性。
最近一周,已經連播1200多天的"脫歐"連續劇驟然切換成"懸疑劇"模式,接連出現劇情反轉、滑稽鬧劇、即興表演等,讓人眼花繚亂、瞠目結舌,讓不少研究預測機構"打臉",更讓世界再次刷新對英國政治的認知。"脫歐"過程的曲折漫長讓英國政治階層名譽受損,也讓人感慨,為何曾經的"民主典範",如今淪為國際笑柄?
19日,就在全球坐等英國議會一個"同意"還是"拒絕"的乾脆表態時,一個"橫空出世"的推遲表決修正案,迫使首相向歐盟申請"脫歐"延期。而詹森不僅拒絕在代表政府立場的信件上簽字,還另附簽名信表明心跡:我是被逼無奈才這樣做的,不要准許我們延期。一名英國議員說,首相應該注明:我只有五歲……一場本該嚴肅走心的"分手情感劇",就這樣鬧劇頻出。
當下,儘管詹森失去議會多數,卻依然能夠通過22日關鍵表決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緊握"民意"這張底牌。上任以來他屢屢放話10月31日"死活都要脫",寧肯背負藐視法律駡名也不想延期……種種言行,正是因為他看到民眾對議會無果爭吵的厭煩,對"脫歐"久拖不決的憤怒,希望儘早"了斷"進入新階段的迫切心情。
回顧這三年多來的"脫歐"歷程,英國人心很累。不久前,天空新聞新聞頻道推出"零脫歐"頻道,承諾不用任何"脫歐"信息"騷擾"觀眾。民眾對"脫歐"話題的厭惡可見一斑。
一個成熟的代議制民主國家,在選擇以"全民民主"的公投方式決定"脫歐"之時,就開啟了一場危險的"政治豪賭"。當年保守黨本想借公投贏得選票,最終卻被"民意"綁架,喪失了對國家核心議題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帶領國家登上了一列方向未知的列車。
在英式民主機器裡,伴隨著每一段義正詞嚴的立場宣誓,每一場"一本正經"的辯論,每一次態度鮮明的表決,"脫歐"不是更加清晰有序,而是越發複雜混亂了;政府和政黨不是更加團結一致,而是越發分裂對立了;政治生態不是更加理性健康,而是日趨混亂碎片化了。民主程序的合法性越是無可指摘,實際治理的效果之差越是觸目驚心--這就是今日英國政治的亂象,也是西式民主的悖論。
距離"脫歐"最後期限還有一周。威斯敏斯特宮裡的爭吵還在繼續,議會外的抗議示威也在繼續。儘管曙光已現,但"脫歐"大戲的終局,依然飄蕩在風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