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香港繁榮助力東南亞發展

北京
2017-06-27 15:20

已收藏


香港回歸以來,祖國內地為香港繁榮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和強有力的支撐。憑藉"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優勢,香港也成為東南亞各國拓展更廣闊市場、尋找發展新機遇的平臺。

觀察人士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不斷推進,未來香港優勢將進一步放大,東南亞國家可望與之攜手,進一步實現合作共贏。 

背靠祖國,優勢難取代

香港地處祖國的東南端,毗鄰東南亞,與東南亞國家的交往由來已久。香港回歸以來,雙方合作規模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

以過去10年為例,香港與東盟的雙邊商品貿易額增長了72%。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6月,香港有547家東盟企業,其中54家在香港設立了地區總部。 "背靠祖國"無疑是香港保持吸引力的一個重要關鍵字。

分析人士指出,回歸之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為一體,這為東南亞各國進軍內地、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創造了便利條件。

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說,印尼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與香港的關係十分密切。"隨著中國跟東南亞地區經貿往來越來越密切,香港的地位顯得越來越獨特,成為中國內地與東南亞之間的橋樑與樞紐。"

"香港是一個戰略點,因為它跟中國內地擁有良好關係,這將幫助印尼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向中國內地出口產品,"印尼工商會國際事務副主席欣塔·維查亞·卡姆達尼說。"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香港進行的。"

資料顯示,東南亞各國每年與香港的轉口貿易中,近九成是與中國內地進行的,且金額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

面向國際,各國來"掘金"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香港就初步發展成亞太地區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其地位在回歸祖國後不斷加強,成為東南亞國家建立對外經濟聯繫,特別是引資的首選地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許多東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面臨資金缺口,香港作為"超級連絡人",可以憑藉金融領域的優秀人才和豐富經驗,為這些國家提供一個吸引外資的平臺。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認為,香港國際競爭力最強的領域就是金融業,不僅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良好基礎,還屢次經受住了風浪考驗,尤其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保持了穩定,鞏固了自身地位。

在他看來,香港對於馬來西亞公司的吸引力也體現在這方面。"馬來西亞幾大銀行如馬來亞銀行、聯昌銀行和大眾銀行都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搆和網點,看中的就是香港金融業的集群優勢。" 菲律賓香港商會會長陳章成說,香港商人是亞洲發展中國家重要的投資者,在東盟十國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和稅收,是亞洲各國政府努力吸引的對象。"菲律賓也希望以地緣優勢,爭取更多來自香港的投資。"

"一帶一路",引領新未來

香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東南亞自古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涵蓋的地區之一。面對"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雙方可以互惠互補,合作共贏。

陳章成說,香港作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有能力在金融、融資方面向經濟較為薄弱的菲律賓提供實質幫助,菲律賓則有不可忽略的英語溝通以及相對低廉的勞動力等優勢,可以向香港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優質勞工。

"一帶一路"框架下,泰國與香港的合作初見成效。今年5月,一場聚焦"一帶一路"戰略合作的研討會在泰國曼谷舉行,泰港雙方就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合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泰國副總理頌吉說,香港是亞太地區的樞紐與國際化大都市,泰國是東盟地區連接老撾、柬埔寨、緬甸、越南等國的樞紐,東部經濟走廊是泰國下大力氣發展的項目,雙方加強合作大有可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香港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即將翻開新的一頁。

觀察人士指出,東盟與香港加強合作,將進一步刺激地區貿易和投資增長,為東南亞區域經濟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