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理財產品風險增加:
中國的理財產品具有金融危機前美國次級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彭博援引中國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料顯示,2015年理財資金帳面餘額23.50萬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5%,而三年前為7.1萬億元。由於市場互聯,截止12月,銀行間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3萬億元,而一年前為4,960億元。85%的產品由其他理財產品購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資料顯示,理財產品為中國企業債的最大投資者。文章亦表示某一理財產品的不良投資可能傳染其他理財產品。文章指出今年至少10家中國企業的國內債券違約,而中國的企業債市場4月遭受16個月以來的最大損失。
*多數經濟學家預期英國退歐公投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上週末,觀察家報援引普索莫里民意測驗的結果稱,在參與調查的600名經濟學家中,88%認為英國退歐很有可能會損害英國于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前景,82%認為英國的家庭收入很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以及61%預期失業將會增加。調查結果亦顯示57%的調查物件認為投票贊成退歐將會造成英國于未來五年的GDP降低超過3%。僅有4%的經濟學家認為退歐在長期來看會有正面影響。約72%的調查對象預期退歐將很可能于未來10至20年對英國的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經濟學家主要將負面的經濟影響歸咎于退歐將使英國無法進入單一市場(67%的調查對象),以及不確定性增加會導致投資減少(67%)。
*大部分公司表示低利率並不影響投資意願:
彭博社重點關注長時間實行低利率的影響。它援引了瑞典債權追償機構Intrum Justitia的2016歐洲國家支付報告。該報告指出,在9440家接受調查的公司裡,大約84%的公司表示低利率並不影響他們的投資意願,高於去年同期的73%。彭博社認為投資停滯的跡象打擊了歐洲央行,因為歐洲央行期望通過負利率以及量化寬鬆政策來恢復經濟增長。該調查還發現了另一個威脅到經濟增長的因素,即延時支付。約3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沒有按時支付對總體生存構成了威脅,而2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客戶延期付款或者不付款的話,他們有可能會進行裁員。
*鷹派耶倫發表評論,推高美元/日元匯率:
美聯儲主席耶倫(Yellen)週五稱,可能在夏季上調利率。此後,美元兌日元匯率大幅上漲,創一個月以來新高,美元兌其他資源類國家貨幣匯率也同時上漲,也引發拋售美國國債的熱潮。歐元債券也呈現上漲趨勢。耶倫還稱,如果增長繼續攀高,勞動力市場改善,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且謹慎地上調利率。經濟增長似乎有所回升,但勞動力市場疲軟。據估計,未來幾年的通貨膨脹率預期為2%。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經濟雖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生產的增長卻非常緩慢。同時,擁有投票權的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Bullard)希望在6月會議時再決定自己的政策立場。 目前,預計市場已為利率上調作好準備,因此,調息不太可能引起較大的市場影響。
*日本將推遲調高消費稅並考慮追加預算:
日本政府將推遲明年調高消費稅的計畫並追加預算。路透社援引官員評論稱安倍決定將調高消費稅推遲兩年半直至2019年10月。日經新聞報導稱日本將追加5-10兆日元(約合453-906億美元)的預算開支。安倍將在7月份上議院選舉之後向議會提交申請。此項追加預算將會分配至市政工程的投資以及刺激就業增長的措施等。預算來自確定性的稅收增長以及發行財政赤字債券。安倍的財政刺激措施遭到了反對。日經新聞報導稱日本主要的在野黨將會提起對安倍不信任議案,他們認為推遲調高消費稅就意味著安倍經濟學的失敗。但文章指出政府方面也有足夠多數否決該不信任案。
*日本零售銷售表現更好,澳大利亞公司利潤收縮:
日本4月零售銷售環比持平, 3月零售銷售經修正後增長1.5%, 好於預期的下滑0.6%。零售銷售同比下降0.8%,較預期的1.2%下跌幅度收窄,3月下降1.0%。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稱熊本地震的影響有限,燃料銷售的下降是導致下滑的主因。澳大利亞公司第一季度利潤環比下跌4.7%,遜於預期的0.5%增長,較去年第四季度2.8%的跌幅擴大,為2014第二季度以來最大的季度降幅,主要原因是礦業和製造行業利潤的下滑。相反地,商品庫存第一季度環比上升0.4%,高於預期持平的資料,較去年第四季度0.4%的跌幅有所反彈,主因是礦業庫存的增加。澳大利亞新房銷售4月環比收縮4.7%,3月增長8.9%。
*法國GDP上修,消費支出持續下滑:
法國第一季度GDP終值環比增長0.6%,好於預期的0.5%,前值為0.5%,企業投資經修正後增長2.4%,高於預期的1.6%。家庭消費支出增長好於預期,由增長1.2%的小幅下修至1.0%。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其中,出口保持不變,進口經修正後增長0.6%。這些資料令近期開始為明年總統大選開展競選的總統奧朗德輕鬆不少,其此前推出的勞工改革備受非議,並引起了民眾街頭示威抗議。另一方面,法國4月消費支出環比下滑0.1%,預期增長0.1%,前值為增長0.2%,表明能源、汽車等耐用品及食品方面支出均有所下降。
中國的理財產品具有金融危機前美國次級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彭博援引中國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料顯示,2015年理財資金帳面餘額23.50萬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5%,而三年前為7.1萬億元。由於市場互聯,截止12月,銀行間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3萬億元,而一年前為4,960億元。85%的產品由其他理財產品購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資料顯示,理財產品為中國企業債的最大投資者。文章亦表示某一理財產品的不良投資可能傳染其他理財產品。文章指出今年至少10家中國企業的國內債券違約,而中國的企業債市場4月遭受16個月以來的最大損失。
*多數經濟學家預期英國退歐公投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上週末,觀察家報援引普索莫里民意測驗的結果稱,在參與調查的600名經濟學家中,88%認為英國退歐很有可能會損害英國于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前景,82%認為英國的家庭收入很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以及61%預期失業將會增加。調查結果亦顯示57%的調查物件認為投票贊成退歐將會造成英國于未來五年的GDP降低超過3%。僅有4%的經濟學家認為退歐在長期來看會有正面影響。約72%的調查對象預期退歐將很可能于未來10至20年對英國的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經濟學家主要將負面的經濟影響歸咎于退歐將使英國無法進入單一市場(67%的調查對象),以及不確定性增加會導致投資減少(67%)。
*大部分公司表示低利率並不影響投資意願:
彭博社重點關注長時間實行低利率的影響。它援引了瑞典債權追償機構Intrum Justitia的2016歐洲國家支付報告。該報告指出,在9440家接受調查的公司裡,大約84%的公司表示低利率並不影響他們的投資意願,高於去年同期的73%。彭博社認為投資停滯的跡象打擊了歐洲央行,因為歐洲央行期望通過負利率以及量化寬鬆政策來恢復經濟增長。該調查還發現了另一個威脅到經濟增長的因素,即延時支付。約3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沒有按時支付對總體生存構成了威脅,而2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客戶延期付款或者不付款的話,他們有可能會進行裁員。
*鷹派耶倫發表評論,推高美元/日元匯率:
美聯儲主席耶倫(Yellen)週五稱,可能在夏季上調利率。此後,美元兌日元匯率大幅上漲,創一個月以來新高,美元兌其他資源類國家貨幣匯率也同時上漲,也引發拋售美國國債的熱潮。歐元債券也呈現上漲趨勢。耶倫還稱,如果增長繼續攀高,勞動力市場改善,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且謹慎地上調利率。經濟增長似乎有所回升,但勞動力市場疲軟。據估計,未來幾年的通貨膨脹率預期為2%。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經濟雖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生產的增長卻非常緩慢。同時,擁有投票權的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Bullard)希望在6月會議時再決定自己的政策立場。 目前,預計市場已為利率上調作好準備,因此,調息不太可能引起較大的市場影響。
*日本將推遲調高消費稅並考慮追加預算:
日本政府將推遲明年調高消費稅的計畫並追加預算。路透社援引官員評論稱安倍決定將調高消費稅推遲兩年半直至2019年10月。日經新聞報導稱日本將追加5-10兆日元(約合453-906億美元)的預算開支。安倍將在7月份上議院選舉之後向議會提交申請。此項追加預算將會分配至市政工程的投資以及刺激就業增長的措施等。預算來自確定性的稅收增長以及發行財政赤字債券。安倍的財政刺激措施遭到了反對。日經新聞報導稱日本主要的在野黨將會提起對安倍不信任議案,他們認為推遲調高消費稅就意味著安倍經濟學的失敗。但文章指出政府方面也有足夠多數否決該不信任案。
*日本零售銷售表現更好,澳大利亞公司利潤收縮:
日本4月零售銷售環比持平, 3月零售銷售經修正後增長1.5%, 好於預期的下滑0.6%。零售銷售同比下降0.8%,較預期的1.2%下跌幅度收窄,3月下降1.0%。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稱熊本地震的影響有限,燃料銷售的下降是導致下滑的主因。澳大利亞公司第一季度利潤環比下跌4.7%,遜於預期的0.5%增長,較去年第四季度2.8%的跌幅擴大,為2014第二季度以來最大的季度降幅,主要原因是礦業和製造行業利潤的下滑。相反地,商品庫存第一季度環比上升0.4%,高於預期持平的資料,較去年第四季度0.4%的跌幅有所反彈,主因是礦業庫存的增加。澳大利亞新房銷售4月環比收縮4.7%,3月增長8.9%。
*法國GDP上修,消費支出持續下滑:
法國第一季度GDP終值環比增長0.6%,好於預期的0.5%,前值為0.5%,企業投資經修正後增長2.4%,高於預期的1.6%。家庭消費支出增長好於預期,由增長1.2%的小幅下修至1.0%。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其中,出口保持不變,進口經修正後增長0.6%。這些資料令近期開始為明年總統大選開展競選的總統奧朗德輕鬆不少,其此前推出的勞工改革備受非議,並引起了民眾街頭示威抗議。另一方面,法國4月消費支出環比下滑0.1%,預期增長0.1%,前值為增長0.2%,表明能源、汽車等耐用品及食品方面支出均有所下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