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自去年法國巴黎遭遇恐怖襲擊之後,被稱為"歐洲心臟"的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一直"嚴陣以待",但最不希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當地時間22日上班"早高峰"期間,布魯塞爾機場和靠近歐盟辦公區的一處地鐵站先後發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當天13時,記者趕往位於市中心的布魯塞爾市政廳參加新聞發佈會。此時距爆炸事件已過去5小時,比利時安全警戒級別已提升至最高級,火車、地鐵和公車等所有公共交通全部停運,政府建議市民儘量待在家中。
這一天,原本長期陰雲籠罩的歐盟"首都"布魯塞爾迎來了久違的陽光,但壓力和緊張卻彌漫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記者看到,以往冷清的布魯塞爾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他們有的拉著行李箱,有的夾著公事包,臉色凝重,行色匆匆。
進城方向車輛較少,但員警封鎖了重要機構和政府辦公區周圍的街道,很多車輛需要改道或繞行。原本只需10分鐘的車程,記者耗費近1個小時才抵達。其間急促的警笛一直在耳邊迴響,呼嘯的警車數次擦身而過。
以往遊人如織的布魯塞爾著名景點"大廣場"顯得格外空蕩。平時成群結隊的遊客不見了蹤影。廣場周邊的餐廳和咖啡館雖然正常營業,但以往可遇不可求的露天座位卻無人問津。更別提那些平日裡頗受歡迎的禮品店、巧克力店了,開門營業的店裡也幾乎空無一人。
如此蕭條的光景讓人歎息。這幾年,歐洲經濟總是"乍暖還寒",回升乏力,再加上時不時地就被恐怖襲擊事件打亂腳步,這個曾經富裕的大陸何以再現曾經的輝煌,令人擔憂。
布魯塞爾市政廳是"大廣場"上的標誌性建築,一般情況下免費對遊人開放。但今天它大門緊閉,兩名全副武裝的員警在門口把守,入門的安檢程式之嚴可想而知。
儘管在巴黎恐襲事件之後,歐盟各機構和比利時各重要場所都明顯加強了安保,但歐洲人注重個人隱私,即使在安保級別最高的領導人峰會上,媒體也只需經過一道電子安檢即可。
這次進入市政廳新聞發佈會現場,記者經歷了駐歐工作幾年以來最嚴格的安保檢查。除要求出示媒體證件和身份證件,安保人員還要求參會人員在大門外脫掉外衣後接受搜身檢查,隨身衣物中的所有口袋都仔細翻檢。對於參會者攜帶的公事包和採訪設備,員警也要逐一開包檢查。進門後要再接受一次嚴格的電子安檢,脫衣、翻包再來一輪,最後才能換取會議證件。
發佈會結束後,記者步行經過已關閉的布魯塞爾中心火車站時看到,員警在所有周邊道路拉起警戒線。記者嘗試在警戒線外舉起相機時,立即遭到荷槍實彈的特警阻攔。記者後來得知,警方懷疑仍有未實施的恐怖襲擊,正在加緊搜查。
在遭受炸彈襲擊的地鐵站口,記者看到多家媒體的轉播車仍在這裡停靠。布魯塞爾市民當天下午陸續來到這裡悼念遇難者,地鐵站口擺滿了鮮花。雖然恐怖分子用卑劣的行徑重創了這座城市,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裡的人們依然堅強。
布魯塞爾這座"歐洲心臟"兼具開放與包容性格的城市,居民有27%是外國人。多年以來,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融洽相處。這次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也引起了人們的反思,有人指出,開放不能向恐怖分子敞開大門,包容不能縱容極端組織滋生成長,只有標本兼治、徹底拔除"恐怖主義"這塊毒瘤,人們才能放心的在這裡繼續分享啤酒和巧克力點綴的美妙生活。
當天13時,記者趕往位於市中心的布魯塞爾市政廳參加新聞發佈會。此時距爆炸事件已過去5小時,比利時安全警戒級別已提升至最高級,火車、地鐵和公車等所有公共交通全部停運,政府建議市民儘量待在家中。
這一天,原本長期陰雲籠罩的歐盟"首都"布魯塞爾迎來了久違的陽光,但壓力和緊張卻彌漫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記者看到,以往冷清的布魯塞爾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他們有的拉著行李箱,有的夾著公事包,臉色凝重,行色匆匆。
進城方向車輛較少,但員警封鎖了重要機構和政府辦公區周圍的街道,很多車輛需要改道或繞行。原本只需10分鐘的車程,記者耗費近1個小時才抵達。其間急促的警笛一直在耳邊迴響,呼嘯的警車數次擦身而過。
以往遊人如織的布魯塞爾著名景點"大廣場"顯得格外空蕩。平時成群結隊的遊客不見了蹤影。廣場周邊的餐廳和咖啡館雖然正常營業,但以往可遇不可求的露天座位卻無人問津。更別提那些平日裡頗受歡迎的禮品店、巧克力店了,開門營業的店裡也幾乎空無一人。
如此蕭條的光景讓人歎息。這幾年,歐洲經濟總是"乍暖還寒",回升乏力,再加上時不時地就被恐怖襲擊事件打亂腳步,這個曾經富裕的大陸何以再現曾經的輝煌,令人擔憂。
布魯塞爾市政廳是"大廣場"上的標誌性建築,一般情況下免費對遊人開放。但今天它大門緊閉,兩名全副武裝的員警在門口把守,入門的安檢程式之嚴可想而知。
儘管在巴黎恐襲事件之後,歐盟各機構和比利時各重要場所都明顯加強了安保,但歐洲人注重個人隱私,即使在安保級別最高的領導人峰會上,媒體也只需經過一道電子安檢即可。
這次進入市政廳新聞發佈會現場,記者經歷了駐歐工作幾年以來最嚴格的安保檢查。除要求出示媒體證件和身份證件,安保人員還要求參會人員在大門外脫掉外衣後接受搜身檢查,隨身衣物中的所有口袋都仔細翻檢。對於參會者攜帶的公事包和採訪設備,員警也要逐一開包檢查。進門後要再接受一次嚴格的電子安檢,脫衣、翻包再來一輪,最後才能換取會議證件。
發佈會結束後,記者步行經過已關閉的布魯塞爾中心火車站時看到,員警在所有周邊道路拉起警戒線。記者嘗試在警戒線外舉起相機時,立即遭到荷槍實彈的特警阻攔。記者後來得知,警方懷疑仍有未實施的恐怖襲擊,正在加緊搜查。
在遭受炸彈襲擊的地鐵站口,記者看到多家媒體的轉播車仍在這裡停靠。布魯塞爾市民當天下午陸續來到這裡悼念遇難者,地鐵站口擺滿了鮮花。雖然恐怖分子用卑劣的行徑重創了這座城市,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裡的人們依然堅強。
布魯塞爾這座"歐洲心臟"兼具開放與包容性格的城市,居民有27%是外國人。多年以來,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融洽相處。這次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也引起了人們的反思,有人指出,開放不能向恐怖分子敞開大門,包容不能縱容極端組織滋生成長,只有標本兼治、徹底拔除"恐怖主義"這塊毒瘤,人們才能放心的在這裡繼續分享啤酒和巧克力點綴的美妙生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