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地發展重點雖各有不同,但都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開的,也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本報今日從中挑選出國企改革、穩房價、綠色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和民間投資等五大關鍵字,請專家學者結合地方兩會透露出來的相關資訊,對2017年的各項改革的大方向逐一作出解析。
【國企改革】
地方國企混改進入關鍵期
隨著地方國企改革大範圍鋪開,民間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員工持股、資產證券化都將有序推進
■見習記者 杜雨萌
隨著地方“兩會”以及地方國資委年度工作會議的密集召開,2017年全國重點省市國企改革的大方向和目標已基本敲定。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北京、河北、西藏、甘肅、寧夏等30個省區市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其中國企改革再度成為焦點,並且多個省市更將今年視為國企改革的關鍵年份。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今年地方國企改革的具體落腳點來看,預計一方面是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優化國有資本佈局,進一步深化並購重組;另一方面則是以增強活力、提升效率為目標,深入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預計2017年地方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在各領域大範圍鋪開,民間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員工持股、資產證券化都將有序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節結束後的首個工作日,山東省國資委發佈關於省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揮中小股東作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與各種所有制資本優勢互補、深度融合的合作機制,發揮中小股東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創新經營機制、提升運營效率、增強發展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其中各省屬國有企業按照宜控則控、宜參則參的原則,合理確定國有股權比例;混合所有制企業應著力提升資本證券化水準,鼓勵通過上市公司實施並購重組、IPO、新三板掛牌等多種方式,提高股權流動性。
記者梳理後發現,上海和廣東在1月份相繼發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首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均提出,今年將遴選5家—10家國企作為首批國有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企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不僅為央企提供了新的變革契機,對於地方國企而言,同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發展良機。可以預料的是,2017年註定是國企混改極其重要的一年。
【綠色發展】
戰霧霾分享萬億元環保“蛋糕”
分析師認為,環保作為既能改善環境、又能拉動投資的行業,能起到穩增長、促投資的作用
■記者 包興安
霧霾,已經成為今年地方兩會上反映最為集中的環境問題,不少省份將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綠色發展等作為重要議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分析人士認為,環保產業具有政策導向性,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標準日漸提高,環保執法日趨嚴格,將催生環保相關行業迅速增長,環保概念股有望再度受到市場的熱捧。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北京僅在治理大氣污染一項上投入預算即達182.2億元,並提出在2017年將PM2.5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的目標。為此,北京將在2017年全年壓減燃煤30%,實施4000蒸噸燃煤鍋爐改造,完成700個村散煤改清潔能源,新增重型柴油車全部安裝顆粒捕集器,淘汰老舊機動車30萬輛,新建3000個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此外,北京將實施新一輪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天津提出,2017年將繼續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推動燃煤設施淘汰改造,改燃關停7台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全面治理城鄉散煤,嚴格控制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污染,關停淘汰落後企業100家,實現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於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廣西表示,嚴格執行“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落實“河長制”,強化河流湖庫、近岸海域保護,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確界和功能區劃定,嚴格限制在生態敏感區內的開發建設活動,加快修復紅樹林及沿海生態環境,繼續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抓好重點領域治理。
安信證券分析師邵琳琳認為,在經歷十幾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後,我國經濟增速開始逐步下滑,鋼鐵、煤炭等重工業的產值無法再支持GDP的高速增長,經濟面臨轉型期,必須尋找新的經濟投資點和刺激點。環保行業屬於重資產屬性的行業,在生態環境惡化和宏觀經濟低迷的背景下,環保作為既能改善環境、又能拉動投資的行業,能起到穩增長、促投資的作用。
據測算,在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不斷深入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進下,環保市場潛力巨大。“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年增速將超20%,總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
廣發證券分析師郭鵬表示,參照國外大氣治理的歷程並考慮到我國大氣污染的綜合性、複雜性,未來大氣治理仍是我國環保治理的重中之重。同時大範圍的霧霾事件引發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其中燃煤清潔化、替代化,環境監測等有望成為後期大氣治理的重點方向。
【新舊動能轉換】
新動能離不開“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
業內人士認為,從各地調研的資料看,新舊動能轉換得好的地方經濟下行壓力就小
■記者 孫 華
“我省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必須以新應新、以變應變,讓傳統動能煥發生機,讓新動能挑起大樑。”湖北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代省長王曉東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由此可以看出,新舊動能轉換已成為各地“兩會”的關鍵字。
“對去產能的理解是四個字——能力升級,而升級離不開現有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室主任王欽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升級的目標是更有效滿足消費者需求,實際上,這一塊的市場空間很大,是升級的源動力。那麼升級的手段和方式是什麼?就是“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更多強調從製造業本身出發,以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互聯網+”強調從互聯網領域切入,進行製造業業態、模式、產品和服務創新。這些新的升級方式和手段更多、更廣和更深的應用就是新動能的體現。
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彭玉鎦認為,目前各地經濟發展呈現分化態勢,其中新舊動能轉換是關鍵。我國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中國特色的去產能路徑,妥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厘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政府應著力化解“市場失靈”類過剩矛盾,通過市場來淘汰落後產能。
“推動傳統產業與大資料、物聯網、工業設計等深度融合,與‘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等戰略相配合,加強製造業網路化協同,通過生產組織方式創新使傳統產業釋放新的增長動能。”彭玉鎦指出。
為了實現行業、企業更好的發展,去年工信部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重點專案指南:《關於發佈2016年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 2025)重點專案指南的通知》,決定組織實施2016年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2025)重點專案,圍繞《中國製造2025》年度任務和工信部年度中心工作,主要支援產業共性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及設施、重點領域關鍵問題解決方案兩個方面共18個重點任務。圍繞重點行業、關鍵領域技術基礎、標準制定和諮詢評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支援製造業重點領域創新能力建設,“製造業+互聯網”公共平臺建設,工業互聯網技術架構構建和驗證、監控能力建設,以及全領域生產管理和品質管控體系標準化建設。
業內人士認為,從各地調研的資料看,新舊動能轉換得好的地方經濟下行壓力就小,轉換不好的地方下行壓力就大。
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李永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去產能過程中,確實需要進行具體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對於那些規模小,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的過剩產能,自然應該毫不猶豫地淘汰掉。但是對於那些技術設備先進,在業內具有明顯規模優勢的現有產能,則需要慎重對待,不應該簡單的列入淘汰範圍。產能過剩還是短缺,是一個動態的問題,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納入到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與新舊動能轉換大戰略的視野之下加以思考和解決。
“應該從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以及我國製造業發展的資訊化、智慧化、網路化等角度來分析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與空間潛力。”李永剛認為,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技術創新,和通過互聯網等新的行銷平臺來為先進產能找到市場銷路。
【民間投資】
PPP將成今年政府工作“重頭戲”
專家預計,2017年有望出臺進一步支援和規範民營資本參與PPP專案的引導政策
■記者 蘇詩鈺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大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將擴大民間投資放在重要位置,有的更是直接提出規範PPP專案運作,擴大PPP專案領域,以此來促進民間資本活躍度。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除了通過國企改革等企業層面的“公私合作”外,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自然也需要有更多的民營資本共同參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專案的建設。PPP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入合作的特有模式,有著解決各方風險顧慮,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先天條件,故而充分發展PPP模式,將加大新型城鎮化項目對於民間資金的吸引力,進而將有助於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專案等領域。
2016年東北三省的GDP表現不盡如人意,對於經濟處於爬升期的東北地區來說,擴大民間投資尤為重要。遼寧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發揮民間投資主力軍作用,通過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用足用好開發性金融產品,保障重大專案儘快落地,引進國內外到位資金5000億元。黑龍江則提出以市場化方式大力推動供氣、供水、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與產業界深入對接PPP專案。吉林強調創新投融資體制,突出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選擇一批專案採用PPP模式,2017年民間投資占比保持70%左右。
為更好地利用PPP模式擴大民間投資,從年前年後的政策來看,除地方兩會出臺相關政策外,國家層面分領域的“十三五”規劃也提出了相關建設意見。
唐川表示,從“十三五”規劃綱要可以看出國家對於民營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類專案的強烈支援,而連接這些公共服務專案和民營資本的最有力媒介正是PPP模式。所以,可以說PPP是引入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通道,同時也是增加民營企業業務量,創造多方共贏發展格局的優質金融工具。故而有意向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專案的民間資本自然需要PPP給予助力。
“值得關注的是,民營資本參與PPP的情況一直是業界較為關心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若國有企業參與PPP項目數量過多,那麼PPP模式實際上並未起到分攤國家公共部門財務壓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相比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更懂市場化運作,可令PPP專案最大程度地體現出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所以,我國PPP是否能夠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民營企業的參與比重至關重要,政府對此也極為關心。所以,2017年,國家對於民營資本參與PPP專案的引導政策方面必然會有進一步的有效舉措。”唐川告訴記者。
【穩房價】
多地再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樓市依然有出臺多重政策的可能性
■見習記者 杜雨萌
一般來說,每年春節期間都是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淡季,在經歷了去年年底樓市接連開展的調控政策“打補丁”後,1月份的清冷開局完全在意料之中。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北京(樓盤)樓市成交量呈現“雙降”態勢,新建純商品住宅僅簽約2477套,二手住宅的簽約量也下滑到了12860套,環比分別下滑了23.8%和28.9%;深圳(樓盤)一手住宅共成交1652套,環比下降23.6%;廣州(樓盤)住宅網簽6823套,同比下降12.63%,環比下跌42.32%;廈門一手住宅成交413套,環比下跌45.23%;合肥九區一手住宅成交1384套,環比下降近五成,同比下降超過80%;杭州成交新房8502套,環比下降約33%;南京新房成交4926套,環比小幅回升,但同比仍下滑六成有餘。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整體來看,相比2016年春節的政策刺激,2017年春節前後,房地產市場處於政策重壓下的平穩期。1月份公佈的2016年資料也顯示,從去年10月份開始,前期亢奮的樓市在各地的調控之下逐漸退燒,多項指標同比漲幅已有收窄。從一線城市簽約數量來看,春節期間市場主要以休眠為主,而三、四線城市的返鄉置業成為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地方“兩會”相繼召開,多地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目標進一步表態,其中熱點城市均表示將嚴格執行調控政策,穩定房價。如北京公佈今年樓市調控目標為房價環比不增長;上海表示要牢固確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始終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天津國土房管部門則表示加大樓市分類調控力度,避免土地市場出現“地王”等。
不僅如此,近期包括蘇州、南京、濟南、深圳等地也紛紛出臺了具有針對性的調控細則,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此外,記者瞭解到,近日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30年,國土開發強度不超過4.62%,城鎮空間控制在11.67萬平方千米以內。
張大偉認為,2017年開始,各地樓市政策依然持續收緊,特別是對土地出讓的各種約束,讓供應量刷新最低紀錄,再加上近日央行全面上調了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和SLF利率等行為,預計未來樓市依然有出臺多重政策的可能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