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四路增量資金攜手進場 兩市成交額突破萬億元

中国证券网
2020-02-20 09:38

已收藏


時隔近一年,滬深兩市成交額再破萬億元大關。

  截至昨日收盤,上證指數報2975.40點,下跌0.32%;深證成指報11235.60點,下跌0.63%;創業板指報2139.44點,下跌1.45%。滬深兩市合計成交10388.15億元。兩市成交額上一次站在萬億元上方,要追溯到2019年4月8日。

  深市成交額顯著大於滬市

  今年以來,深市成交額持續大幅跑贏滬市。以昨日為例,上證指數全天成交3813.31億元,深證成指全天成交6574.84億元,深市成交額比滬市多出70%以上。這一特徵與2014年末兩市成交額首次破萬億元的情形較為相似。

  2014年12月5日,滬深兩市成交額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當天深證成指成交額比上證指數多出約55%。在此之後,A股開啟了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兩市成交額也一度攀升至2萬億元以上。

  滬市與深市成交規模的顯著差異,正是近期市場結構性分化的重要特徵。自2月4日指數觸底反彈以來,晶片、雲計算、新能源等科技類品種大幅跑贏金融與消費品種。

  以申萬一級行業劃分,2月4日以來,電腦行業漲幅高居首位,達到25.92%,電子、通信兩大科技行業漲幅均超過18%。而另一方面,銀行板塊漲幅墊底,僅為3.34%,食品飲料、家用電器行業漲幅均在10%以內。

  昨日盤面上,個股成交額排名前五位,有四隻為科技股。甯德時代全天成交65.99億元高居首位,中興通訊、京東方A成交額均超50億元,三安光電成交49.10億元。中信證券成為前五中唯一一隻非科技股,昨日成交50.45億元。

  四路增量資金集體加倉

  滬深兩市成交額重返萬億元大關,與四路增量資金集體加倉密不可分。

  一是北向資金。昨日,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37.45億元。

  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已累計淨買入765.39億元,接近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一。消費、金融領域龍頭企業仍是北向資金關注重點。截至2月18日,北向資金十大重倉股仍以消費股、金融股為主。

  二是機構資金。隨著近期市場情緒回暖,爆款基金頻繁出現。

  今年伊始,交銀內核驅動混合一日吸金逾500億元,成為2020年首只爆款基金。隨後,鵬華科技創新混合、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混合也一日售罄。由去年業績冠軍劉格菘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首募認購規模更是超過900億元,最終確認份額80億元。

  2月18日,陳光明旗下睿遠基金第二隻公募產品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輕鬆達到60億元首募上限,觸發比例配售,全天認購金額約1200億元,創下國內公募基金歷史上最高認購紀錄,最終配售比例可能約為5%。

  三是融資資金。受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滬深兩市融資餘額在2月4日觸及階段低點10140.66億元。但隨著指數反彈,融資資金開始大幅回流。截至2月18日,兩市融資餘額已增加近500億元至10620.65億元。

  火熱的科技股是融資客近期加倉首選。截至2月18日,今年以來融資淨買入額排名前三的股票是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與用友網路,累計融資淨買入額均超過13億元。

  四是個人投資者。中國結算網站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A股市場1月新增投資者80.07萬人,期末投資者人數為16055.30萬人,這也是A股投資者數量首次突破1.6億。其中,自然人投資者1月新增79.75萬人,期末自然人投資者數量達16016.97萬人。

  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

  中信證券秦培景策略團隊認為,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增量配置資金開始尋找“窪地”,與動量型資金相互反復接力。在政策和增量流動性推動下,市場向上仍有動力,科技依然是全年主線。

  招商證券張夏策略團隊表示,科技上行週期,資訊消費仍然是當前最重要的方向;再融資新政的落地,也將會使得中小市值板塊更加活躍。政策變數將會在未來股票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無論是2014年末還是2019年初,兩市成交額突破萬億元均給A股帶來了牛市。在多數機構看來,A股當前的結構性牛市仍將延續,而科技主題有望繼續成為市場主線。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近期調整了對年內A股和港股市場的大盤指數空間的判斷,從指數牛市(即年漲幅20%以上)調整為平衡市(年漲幅10%左右)。張憶東認為,除非發生“全球股市熊市”的小概率事件,否則,A股和港股都不可能出現系統性熊市。先進製造業核心資產主導的結構性行情有望貫穿全年。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