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財政部官網發佈《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資訊品質檢查工作》。檔指出,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財政部決定2019年6月份至7月份開展醫藥行業會計資訊品質檢查工作。
醫藥行業會計資訊品質檢查,其實質就是查帳。據瞭解,77家藥企被列入檢查名單。除了大型外資藥企外,也包括A股知名上市公司。
“在4+7城市帶量採購之後,政府釋放出的信號是要對藥企財務合規問題進行嚴查,多方位助推藥品價格下調。如果此次查帳徹查到底,有助於降低藥品流通過程中產生的利益漏出。”一位醫藥行業財務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位公司被列入上述77家企業名單的藥企內部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保社保為世界性難題,在老百姓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老齡化加劇等大背景下,國家所有整合醫藥行業的行為,其實質是少花錢、多辦事。
銷售費用引關注
在銷售合規的大背景下,上市藥企的銷售費用變化一直是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
在2018年年報公佈之後,多家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變化引發監管部門關注。
例如,某家上市公司去年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87億元,營業成本15.53億元,銷售費用34.22億元。2016年至2018年,公司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比例大幅下降,分別為52.03%、27.37%、22.89%;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大幅增長,分別為25.53%、43.14%、50.42%。監管部門要求公司結合相關年度採購、生產、銷售等公司經營模式的變化情況及其原因,收入、成本、費用的變動情況及其變動原因,分析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比例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
據業內人士透露,學術活動等是一些藥企銷售費用的重要支出環節,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灰色地帶。在醫藥行業的銷售模式下,藥企一般情況下會給中間環節以返點。
“兩票制模式下,一些企業銷售藥品實行高開高返,即藥品的出廠價為10元,但是會開到50元,中間這40元是要返給中間環節。”上述業內人士介紹,一般情況下,由於高返模式不同,反映在企業財務報表上,可能就是高費用率、高毛利率或者相反。
不過,體外模式返點對於一些公司來說存在財務風險。“高開高返會形成虛增收入、虛增利潤,企業需要靠外部融資等模式填補這一窟窿。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採取了股權質押等模式進行融資。如果上市公司二級市場股價表現平穩或者較好,對大股東的資金鏈不會產生影響。但如果股價出現下跌,大股東就存在質押爆倉的風險。”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穿透式檢查
業內人士稱,在交易所問詢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此次政府部門聯手“查帳”有望將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等細節“挖”出來。
根據財政部發出的通知,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2019年5月14日,財政部監督評價局會同國家醫療保障局基金監管司,共同隨機抽取了77戶醫藥企業檢查名單。
據記者獲得的資訊,此次醫藥企業會計資訊品質檢查,要剖析藥品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成本利潤構成,揭示藥價形成機制,為綜合治理藥價虛高、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問題提供第一手材料。
財政部要求,為核實醫藥企業銷售費用的真實性、合規性,監管局、財政廳(局)應對銷售環節開展“穿透式”監管,延伸檢查關聯方企業和相關銷售、代理、廣告、諮詢等機構,必要時可延伸檢查醫療機構。
其中檢查的重點內容之一是費用的真實性,包括是否存在醫療機構將會議費、辦公費、設備購置費用等轉嫁給醫藥企業的現象;是否存在通過專家諮詢費、研發費、宣傳費等方式向醫務人員支付回扣的現象。另外,成本的真實性、收入的真實性等也是此次查帳的重點內容。
此次檢查企業涉及77家企業,其中包括賽諾菲(北京)製藥有限公司、中美上海施貴寶製藥有限公司、禮來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等外資藥企,也包括國內較為知名的藥品生產企業,其中涉及27家上市公司,包括華潤三九等。
受上述政策等因素影響,醫藥生物板塊再度調整。同花順資料顯示,6月5日,A股生物醫藥行業267家公司股價下跌,28家跌幅超5%,收盤時29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35105億元;6月6日,207家公司股價下跌,15家公司股價跌幅超5%,收盤時295家公司總市值約34423億元。按此資料計算,這295家公司總市值縮水近700億元。
降藥價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4+7城市帶量採購對醫藥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彼時,國家醫保局公佈的資料顯示,31個試點通用名藥品有25個集中採購中選,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原研藥吉非替尼片降價76%,福辛普利鈉片降價68%,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相比低25%以上,“專利懸崖”顯現。
據記者瞭解,國家層面的帶量採購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大。而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針對虛高的藥價,國家採取的是組合拳。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任務》明確了兩方面重點工作內容。其中針對解決看病貴方面,提出推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推進高值醫用耗材改革、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健康扶貧等重點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6月5日,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印發《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為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動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工作,確定了30個城市作為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
對於醫藥行業來說,DRG模式對行業產生的影響不亞於4+7城市帶量採購。北京鼎臣醫藥諮詢管理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DRG全面實施,“過度診療的情況將被遏制,藥品帶金銷售的空間將大大被壓縮。”
創新驅動發展
“對臨床真正起到治療效果、價格低的藥品,或者說性價比比較高的藥品會受到歡迎。”上述藥企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藥企轉型迫在眉睫,通過產品創新驅動公司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
同花順資料顯示,2018年,103家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費用超過億元。恒瑞醫藥等7家公司的研發費用總額超過10億元。
PD-1是癌症治療領域的明星藥物。5月31日,恒瑞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PD-1藥物上市獲批,公司在該項目上的研發費用投入超5億元。截至目前,國內已經有進口的同類產品Nivolumab、Pembrolizumab獲批上市。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兩家國內企業開發的同類抗PD-1單抗注射液於2018年獲批上市,百濟神州等企業的相關藥品正處於上市申請審批階段。
“國內藥企的創新研發實力已經大大提升。”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留給傳統製藥企業轉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