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基金開年戰:贏家重倉金融地產 "白馬聯盟"調低預期

中国财富网
2018-02-01 14:00

已收藏

今年首月A股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場迎來暴跌。

當日,兩市僅有549只個股上漲,2756只個股下跌,跌停個股數量達到144只。受衝擊最大的無疑是創業板,多隻小盤股因業績變數和預虧要麼一字跌停要麼閃崩,創業板迅速破位,而後謹慎情緒很快蔓延至主機板,滬指翻紅變綠。

創業板幾度反彈最終均敗下陣來,令小票在今年能否反轉的疑慮再度加深。與開年“11連陽”的熱鬧場面相比,1月收官日儼然是兩個相反的極端。

與極端市場行情相呼應,公募基金的業績出現了明顯的分化。雄踞淨值漲幅榜首的是一眾地產、證券、銀行指數分級B基金,這些板塊在今年以來可謂是風生水起,而墊底的則是重倉中小創的基金,虧損最嚴重者淨值已經下挫十幾個百分點。

不少機構人士認為,今年公募基金很難重新演繹去年集體大豐收的場面。隨著藍籌股估值的不斷上升,個股選擇的難度將大幅增加,在這方面更具實力的基金將最終勝出。

首尾業績極端分化

2018年開年才一個月,公募基金的業績已經出現極大分化。

以主動權益型基金來看,截至1月30日(如無特別說明均截至該日),今年以來漲幅在10%以上的主動權益基金共有19只(分份額統計)。排名前十的基金中,有4只來自萬家,3只來自光大保德信,2只來自華泰柏瑞,1只來自富安達。

頗為引發注意的是,淨值漲幅排在前4的基金全部來自萬家,且基金經理中均有萬家投資研究部總監莫海波的身影。這4檔基金分別是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萬家瑞興和萬家精選,今年1月的漲幅均在15%以上,其中,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以18.32%的漲幅排在首位。

從2017年基金四季報來看,這幾檔基金在短短一個月內有如此突出的業績,與重倉了地產、銀行板塊有極大關係。以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來看,去年四季度該基金大力佈局了地產股,前十大重倉股中有7只地產股。

其中,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第一大重倉股華夏幸福(45.060, 2.55, 6.00%)(600340.SH)和第二大重倉股榮盛發展(13.760, 1.03, 8.09%)(002146.SZ)的持倉市值占資產淨值比例均在9%以上,這兩隻個股今年以來的漲幅均達到40%以上,對該基金今年淨值的上漲貢獻極大。

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基金經理莫海波在四季報中提到,除了繼續佈局低估值的地產行業的龍頭公司外,其在去年四季度還佈局了行業處在景氣向上的航空行業以及低估值、業績增速穩健的銀行板塊。

事實上,萬家2017年對地產和基建一直處於超配狀態,尤其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萬家旗下多達20餘檔基金集體抱團地產股,而去年地產板塊表現並不出眾,萬家因此引來質疑,而今堅守地產板塊的策略終於使萬家風頭倍出。

地產板塊今年以來的強勢表現確實有目共睹。若以全市場所有基金來看,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截至1月30日,全市場淨值漲幅前十位被分級B基金包攬,涵蓋了地產、銀行、證券、煤炭4大類指數分級B份額。

其中,淨值漲幅位於前三位的是招商滬深300地產B、國泰國證房地產B和招商中證證券公司B,漲幅分別為41.55%、38.87%以及38.57%。這三檔基金也是今年以來僅有的上漲30%以上的基金。

對於地產板塊的狂熱能持續多久,疑慮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從房地產板塊指數來看,在1月15日大漲逾5%之後,便陷入到調整狀態。31日,華南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經理受訪時直言,地產板塊在經歷了“最後的瘋狂”後,短期內很難再大幅上漲,資金需要尋找新的方向。當然,對於在1月押寶了地產板塊的基金而言,顯然已經賺得盆滿缽盈。

相較之下,在1月份重倉成長股的基金業績則有些尷尬。截至1月30日,主動權益基金中,跌幅最大的是金信深圳成長,該基金今年以來的跌幅高達13.14%,其中對淨值衝擊最大的是1月29日,日跌幅達6.12%。

從金信深圳成長去年四季末持倉情況來看,該基金主要配置了通訊板塊個股等,而該板塊近幾日調整兇猛,在1月31日,其十大重倉股之一智雲股份(22.190, -2.46, -9.98%)(300097.SZ)就處於跌停狀態,其淨值或被進一步拖累。

除金信深圳成長外,前海開源滬港深新硬體A/C、寶盈科技30、東吳新趨勢價值線、寶盈互聯網滬港深、國聯安優選行業、華商創新成長、華商新常態等1月淨值跌幅都比較大,均在8%以上,可以看到這些基金以成長風格為主。

集體大賺或難重演

A股今年1月跌宕起伏的行情以及市場關於風格轉換的分歧的加劇,與去年各路資金幾乎無爭議地押寶白馬股的場景相比,顯然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

越來越多機構感歎,今年賺錢不會再如去年一般容易,集體大賺的情況或很難出現。有基金人士表示,在結構性行情之下,一旦踩錯風口即有可能立馬落後,甚至再難以追上,大家今年都比較謹慎。

深圳一位專戶基金經理1月31日向記者直言,我們今年收益目標在15%左右,不會期待會有太高的淨值回報。

上述基金經理表示,“我們預感今年市場波動性會比較大,在這一個月中大家也能感覺到操作難度的加大。對我們而言一直堅守的都是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而且屬於比較分散持倉的風格,因此不會太去考慮市場風格轉換的問題,說到底最終的比拼還是個股,業績夠不夠好,估值是否合理,這是最關鍵的。”

事實上,從年初至今不少機構內部都提出了降低預期收益率的看法,強調遵循謹慎選股的原則。

1月31日,深圳一位元私募總經理向記者指出,“現在A股對業績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但凡不達預期立馬就能在股價上有所反映,所以年報季才會有一個又一個雷爆出來。大家對業績的高要求會在今年一直持續。”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