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機構看多中小創結構性機會

中国证券网
2017-09-06 08:58

已收藏


近期中小創板塊表現優異。資料顯示,截至9月5日,8月以來,創業板指已經上漲8.57%,中小板指上漲6.04%,而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為3.40%。

市場人士認為,近期市場“二八行情”的風格正在逐漸減弱,隨著市場整體的回暖,大盤藍籌、中小創正在顯示不同的上行彈性,特別是結合半年報業績資料,部分中小創個股的內生業績得到認可,中小創板塊出現階段性的回暖機會,可以適當看多。

階段性機會相對確定

近期中小創板塊形勢喜人,截至9月5日,8月以來,創業板指已經上漲8.57%,中小板指上漲6.04%,而同期上證綜指漲幅為3.40%。雖然有市場整體回暖的因素,但是中小創在其中的突出表現,還是引來多方密切關注。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中小創板塊的走強,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創公司業績方面,中銀國際證券指出,半年報資訊顯示,主機板(非金融)、中小板(非金融)和創業板(除溫氏、樂視)半年報營收增速分別為23%、27%和40%,淨利潤增速分別為37.5%、24.9%和25.1%;Q2單季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1%、29%和40%,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4.8%、24.1%和22.8%。可見,主機板整體增速放緩,創業板Q2業績小幅下滑。

西南證券朱斌策略團隊指出,為進一步瞭解創業板內生增速,將外延並表業績、溫氏股份、樂視網全部剔除,發現2015年、2016年、2017年半年報的業績增速分別為6.3%、21.5%、25.2%,創業板業績不但不像表觀業績增速那樣大幅下滑,反而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可見創業板內生增速強勁。隨著IPO常態化帶來的供應改變、潛在並購對象獨立IPO的意願增強、企業並購重組的審核力度的加大、忽悠式重組的嚴格控制,創業板外延收購的影響在逐漸消退,未來創業板業績將越來越依靠內生增長。

此外,對於近期中小創的走勢,市場機構還重點關注中小創個股的估值水準在持續下跌後所到達的相對合理位置。券商研究報告顯示,就市盈率而言,目前主機板、創業板、中小企業板的整體估值在17倍、48倍、42倍左右,雖然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的估值相較于主機板依然偏高,但與歷史比較,中小板估值已經回到2014年水準,創業板估值更是回到2013年水準,創業板估值降至四年以來低位元,與2015年高位時150倍估值相比,下降超三分之二。“不一定說是達到估值的絕對低位,但起碼正在回歸到相對合理的位置,這是當前眾多機構的共識,對於部分個股來講,估值相對合理的研判,成為資金佈局的重要原因,不論是否有趨勢性行情,但是階段性機會相對確定。”券商宏觀策略分析師表示。

結構性行情主導中小創

雖然,近期機構對中小創相對看多,但是難現趨勢性行情,市場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仍然是機構對中小創板塊的核心研判。“對於‘二八行情’,市場已經進入遲疑階段,但是中小創強勢反彈的情況也沒有出現,而是市場風格的階段性變化。面對居高不下的大盤藍籌,資金是遲疑的。同樣,面對中小創機會,資金也有理由猶豫,試探性參與的情況不在少數。當然,其中部分個股的配置價值突出。”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中銀國際證券研究報告注意到,創業板中市值公司(50億元至300億元)數量占比不到一半,利潤貢獻達四分之三,ROE也高於50億元以下和300億元以上的公司。與半年報預報分析結果一致,創業板100億元至300億元公司半年報業績增速33%,大於Q1的24%,PE(TTM)為39倍;50億元至100億元公司半年報業績增速29%,大於Q1的28%和2016年年報的25%,PE(TTM)為54倍。盈利能力上,中小創公司“稟賦”有所差異。

“中小創機會的表現,不一定會遵從此前大盤藍籌的價值型模式,中小創機會需要關注估值和成長的匹配性,這將會是中小創結構性機會的特點。一般而言,機構資金等在三季度有做多市場的慣例,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中,估值和成長性匹配的中小創機會,將是資金追逐收益並規避風險的選擇。”私募機構投研人士表示。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