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場繼續攀升,連續第三周收出陽線。支持市場走強的三股最大力量——週期、金融、消費白馬走勢分化。其中,週期板塊全面走強;金融板塊中的券商股展現了較好的彈性,漲幅居前。銀行、白色家電股表現疲弱,領跌大盤。三大板塊漲跌互現的分化表現導致了上證指數、滬深300等藍籌股相對集中的指數總體表現不及中小、創業板指數。總體看來,技術面、基本面因素支援市場突破3300點,後續市場仍有上升空間。綜合分析市場風格、公司業績、行業估值等因素,金融、消費白馬依然是持續關注的重點。市場風格未變情況下,參與主題投資需要高度重視公司基本面情況。
市場反彈視窗仍在
對2016年以來的上證綜指進行回顧,可以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2016年1月27日2638點到2016年11月29日的3301點,期間市場在3100點附近遇到較強阻力;第二階段是2016年12月至今,市場在3000-3300點的區間反復震盪,在3300點附近遇到較強阻力。通過對市場兩次突破阻力位元的情況進行比較,本次的反彈運行更為穩定、基本面支持力度更足。
首先,本次市場運行相對平穩,經過充分籌碼交換,有效緩解了上升途中技術面積累的調整壓力。去年第一階段最後一波反攻是9月底開始,市場用一個月的時間突破了3100點,並繼續向上運行了1個月,最終創出了3300點的階段新高,兩個月的時間市場共反彈了350點左右;第二階段的最新一波反彈自5月11日的3016點啟動,歷時3個半月終於在上周突破了3300點一線的阻力位。
其次,本輪上漲來自上市公司基本面支持力度更大。去年上市公司盈利依然處於築底階段,在9月之前,淨利潤增速已經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的盈利則保持著兩位數增長。截至上周,所有上市公司均已公佈了中報業績。今年上半年全體A股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6.4%,二季度同比增長13.2%。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繼續回升,淨資產收益率達到了10.5%,創出2014年以來新高。本輪反彈的主要動力來自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改善,反彈的主線也圍繞業績展開:金融、消費白馬的盈利能力一直穩定、持續性好。週期股則在供給收縮的影響下,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以鋼鐵股為代表的週期板塊的中報業績均出現了大幅上漲。總體看,目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維繫增長,資金面、政策面均較為平穩,市場的反彈視窗依然存在。
消費白馬、金融仍是關注重點
市場運行至今,週期、金融、消費均已累計了不小漲幅,成長股也在持續走弱後開始修復性反彈。綜合分析市場風格、公司業績、行業估值等因素,金融、消費白馬依然是持續關注的重點。週期股原有上漲動力在減弱,主題投資仍需關注基本面。
首先,金融板塊下,銀行股最具估值優勢,抑制走勢的因素在緩解。目前銀行板塊整體市盈率在7.3倍左右、市淨率在1.03倍左右,橫向比在所有行業板塊中最低,縱向比也處於歷史相對低位。此前壓制銀行股表現的主要是金融監管、壞賬方面因素。目前看,兩個因素都有所緩解,金融監管方面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目前均穩步收縮,監管部門也強調了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壞賬方面,中報顯示行業關注類貸款餘額和占比環比雙降。在企業盈利回升的大背景下,銀行壞賬風險得到釋放。金融板塊下的券商股方面,行業利潤降幅在收窄,從歷史經驗看,券商股在上漲趨勢中往往展現出較好的彈性,在震盪行情中則會跟隨市場的反彈在後半段往往有較好的表現。
其次,以白酒、白色家電為代表的消費白馬業績出眾,並有望受益於估值切換、A股國際化。具體看,白酒板塊中報業績超過市場預期。受益于消費升級、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帶動毛利率進一步走高;白色家電板塊上半年利潤同比增加26%,目前整體的市盈率不到18倍,盈利與估值具有很好的匹配度。通常情況下,在三季報前後上市公司就開始反映下一年業績增長預期,屆時盈利增速、穩定性均佳的消費白馬股最有望受益於市場估值切換。另外,海外機構資金在中國市場最為青睞消費白馬,在A股國際化過程中,消費板塊受益最大。
週期股的活躍表現主要受益于業績增長。上周,國企改革也再有重要動作,國資委宣佈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聯合重組,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在中報業績優秀、國企改革紅利釋放的影響下,煤炭、鋼鐵、有色板塊成為了當周上漲幅度最大的三個板塊。由於目前週期產品需求面尚未大幅回暖,且持續漲價引起了行業協會等方面的重點關注,漲價因素對週期股的支持力度可能會逐漸減弱。若相關行業內出現重要企業的改革、重組,有望刺激股價表現。
另外,隨著市場上漲,相關主題投資也開始回溫。上周,受蘋果公司即將發佈新產品消息影響,蘋果產業鏈及新機型可能涉及的無線充電、AR等技術的相關主題公司股價走強。次新股、房屋租賃等主題表現也較為活躍。中報公佈完畢,高送轉填權預期升溫,相關概念股也出現了活躍的跡象。但投資者在參與主題投資時還是要重點考慮相關公司的基本面情況,目前市場風格依然是重盈利、重估值,缺乏業績支持的公司仍需謹慎對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