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12年來A股“1月效應”頗為靈驗 今年走勢仍需看首月表現

中国证券网
2017-01-03 09:52

已收藏

股市上有個說法,認為1月份股市升跌將預示全年走勢,稱為“一月效應”。經歷了去年1月驚魂的熔斷且全年全球黑天鵝頻現之後,上證綜指2016全年跌幅為12.31%。今日迎來2017年第一個交易日,這個1月A股市場將會怎麼演繹,“一月效應”還會應驗嗎?

“1月效應”較為靈驗

通常認為,1月份對於全年市場走勢起到了一個引領全域的作用。在香港市場,“一月效應”的說法源于基金經理在1月份休假完畢後,會部署全年的投資大計,因此1月份股市升跌可以預示全年走勢,尤其是前面幾個交易日的表現,更是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事實上,在A股市場,“一月效應”也頗為靈驗。從歷年走勢來看,通常1月份市場走強,全年A股總體也會走好;而1月份走跌,當年A股很大概率表現較差。

2005年中國股市迎來歷史大牛市起點,股權分置改革也是那時開始的,隨後中國股市展開了兩輪波瀾壯闊的行情。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了2005年以來歷年1月上證綜指的表現,發現這12年中,1月份有5年錄得上漲,7年錄得下跌,12年來月度平均下跌了2.34%。其中跌幅最大的一個月是去年1月,上證綜指經歷了驚魂熔斷,暴跌22.65%,也是12年來唯一一次1月跌幅超過20%。其次是2008年1月,當月股指大跌16.69%。而這12年中1月漲幅最大的是2009年,當月上證綜指漲9.33%,其次是2006年,當月上證綜指漲8.35%。

從深證成指的表現來看,歷年1月漲跌基本與上證綜指同向,只是幅度有所不同。12年中僅2015年1月表現與上證綜指不同向,當月上證綜指跌0.75%,而深證成指漲1.24%。該指數在2016年1月跌幅最大,重挫25.64%;而在2007年1月漲幅最大,為14.83%。

創業板指自2011年1月以來,歷年1月總共三漲三跌,漲跌概率持平,其中三次與上證綜指同向。去年1月暴跌程度超過上證綜指,達到26.53%。不過,在2014年1月及2015年1月,上證綜指錄得跌幅,而創業板指則分別大漲14.68%和14.19%。

記者梳理了12年來1月上證綜指漲跌與全年漲跌的關係,發現“一月效應”頗為靈驗。特別是2005年至2012年,每年1月走勢與全年走勢的方向均一致,典型如2006年1月上證綜指大漲8.35%,2006年全年暴漲130.43%;2008年1月股指大跌16.69%,當年全年則大跌65.39%。不過,2013年至2015年3年中,1月份漲跌與全年漲跌出現反向,例如2013年1月上證綜指漲5.12%,但全年跌6.75%;2014年1月上證綜指跌3.92%,但全年大漲52.87%。

1月或迎來結構性反彈

2016年全球黑天鵝頻現,資本市場動盪不定,A股市場總體上疲弱。那麼,辭舊迎新之後,2017年1月股市將會如何演繹?

平安證券認為,這需要看A股當前所面臨的環境。隨著特朗普在元旦後走馬上任,美元強勢和美國經濟復蘇的階段性預期得到逐步兌現,人民幣持續貶值和資金外流的壓力有所放緩。

從國債逆回購利率持續回落也可以看出,跨年後“錢荒”將暫時告一段落,市場流動性將會出現改善。在這兩大關鍵因素的共同推動下,A股節後迎來一波結構性反彈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對於2017年1月股市發展環境,申萬宏源總結,2017年是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之年,將從穩增長走向防風險、促改革。近階段,工業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工業增速總體保持平穩,但行業間增速分化較為明顯。在美聯儲加息、國內通脹反彈、銀行間流動性趨緊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債市調整加劇,利率先升後降,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控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各類資產將邁入去杠杆週期。

在概念板塊上,業界普遍認為,每年1月由於元旦、春節假期的緣故,與旅遊、休閒娛樂相關的概念板塊多數會得到市場的關注,成為1月股市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投資主題。此外,在1月份也可逢低佈局高送轉概念股的第二波。平安證券表示,在政治局“穩中求進”的基調下,2017年是深化供給側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視窗,在配置方面,相對看好低估值板塊,主要以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藍籌和國企為主,另外一季度建議增配銀行和中上游週期板塊。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