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三季度新一輪舉牌高潮後,四季度舉牌資金仍然沒有止息的勢頭。10月以來,又有7家上市公司被舉牌,包括北京銀行這樣的“大塊頭”也成為資金看好的標的。
業內人士指出,各路資金舉牌上市公司將成為A股的常態。產業資本、私募基金成為舉牌的主力,特別是產業資本,今年三季度以來成為舉牌“新勢力”。各路資金的舉牌動機不同,舉牌特點和偏好也各不相同。從行業來看,房地產、銀行、商業貿易和休閒服務是舉牌案例集中的板塊。特別是房地產和銀行,無論是從舉牌數量還是從金額來看,兩個行業均佔據壓倒性優勢。
舉牌成常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二級市場已經歷了三輪舉牌熱潮,並在過去的一周推向高潮。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雖然已耗費了高達2000億元的資金,但舉牌資金的熱情仍在高漲。10月14日,首鋼股份披露股東權益變動提示公告,稱北京易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結成的一致行動人10月13日增持公司539.11萬股,占總股本的0.10%,增持完成後,合計持股數量達26469.21萬股,持股比例達5%。
回顧去年三季度,險資是舉牌的絕對主力,舉牌資金總額高達960億元。富德生命人壽自去年8月底第一次舉牌銀行後,開啟了連續四次舉牌浦發銀行的歷程;去年11月和12月,二級市場舉牌高潮再起,舉牌資金總額達662億元,在這一階段,寶能系通過三輪舉牌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讓市場見識了險資“兇猛”的一面,同時產業資本也開始登上舞臺。今年三季度開始,舉牌資金在蟄伏了半年後再次掀起高潮。這一階段,以恒大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和地方金控平臺取代險資成為舉牌主力,恒大更是在二級市場掀起了“掃貨”模式。
從2015年下半年掀起的舉牌高潮很大程度上源於“資產荒”背景下的配置壓力。平安證券指出,2015年三季度開始,以險資為主力的資金掀起了二級市場的舉牌高潮,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以20%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長,萬能險更是以翻倍的速度野蠻增長。快速提升的保費收入帶來了可投資資金的擴張,再疊加資金端高企的結算利率,為資產端帶來了巨大的配置壓力。
險資表現活躍還在於大環境較為寬鬆。“2015年6、7月份二級市場發生巨幅震盪後,上市公司股票被大面積低估,這給以險資為代表的資金提供了抄底良機。同時,2015年7月8日,保監會發佈《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客觀上為險資投資藍籌股拓寬了空間。”北京某大型私募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雖然近期加強險資監管,特別是萬能險監管之聲不絕於耳,但平安證券認為,未來各類資金舉牌上市公司是A股一個長線的邏輯:一方面,需求不振疊加前期產能無序擴張導致的供給壓力,使得企業盈利在2013年以後快速下行,投資意願也相應降低,實體經濟吸引資金的能力今非昔比;另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從2014年第一季度起就開始快速擴張,2016年二季度剔除金融類公司後A股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同比增長23%,傳媒、房地產、電腦、電子等行業現金增速較快,二級市場對資產配置的吸引力不斷加大。另外,從日本等海外資本市場的經驗來看,在實體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從資本市場中尋找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重組題材受關注
私募基金也是二級市場上非常活躍的舉牌力量。各路資金舉牌意圖不同,舉牌的特點和偏好也不同。
險資舉牌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認為,從險資的舉牌動機來看,一方面是配置壓力,另一方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方式可以使保險公司規避掉股價的短期波動。因此,“低估值、高ROE、高股息率”的大盤藍籌股頗受舉牌險資的青睞,生命人壽舉牌浦發銀行、“寶能系”舉牌萬科A、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均具有這一特點。
從內部結構來看,舉牌險資的偏好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安邦保險、前海人壽等偏好低估值大盤藍籌,而國華人壽等則對高估值成長股偏愛有加。以國華人壽為例,其今年以來已經舉牌多家上市公司,特別是天宸股份,繼2015年三季度連續3次舉牌天宸股份後,沉寂一年的國華人壽在今年10月10日再次舉牌天宸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0%。
梳理產業資本的舉牌案例,其舉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於尋求產業協同。同時,產業資本對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偏愛有加,通過謀求控股權進行戰略投資的意圖十分明顯。以今年三季度以來表現最為活躍的恒大為例,除了通過舉牌萬科A介入“萬寶之爭”,恒大系資本還舉牌了廊坊發展、嘉凱城等多家上市公司,日前更是再次逼近金洲管道舉牌線。而上述上市公司無一例外均具備股權比例分散的特點。恒大在多家上市公司的舉牌過程中也流露出了明顯的謀求控股權的意圖。以廊坊發展為例,今年8月4日第三次舉牌廊坊發展後,恒大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15%,超過廊坊市投資控股集團成為新的第一大股東。
另外,私募資金作為非常活躍的舉牌力量,雖然資金量不大,但因為“博重組”的強烈意圖而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其偏愛上市公司也以小市值上市公司、特別是“殼公司”為主。對於舉牌的私募而言,其策略或是選擇耐心潛伏,或是主動出擊推動上市公司重組。如果選擇潛伏,重組預期便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不少有過重組失敗經歷的上市公司,由於重組預期凸顯而頗受私募的青睞。而重組失敗後股價回檔過程中形成的“黃金坑”,往往成為舉牌的最佳時機,從而引來大量資金潛伏其中。
部分機構不僅僅滿足於潛伏,而是希望通過多次舉牌控股上市公司。7月12日,*ST亞星公告稱,自7月1日-7月11日,長城匯理買入公司股票1578.2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持股比例由18.6%上升為23.6%。這已是今年5月以來,長城匯理第四次舉牌*ST亞星。與前三次舉牌不同的是,長城匯理在第四次舉牌後提交的權益變動報告書裡除了繼續表示出於“投資需要”外,同時表示“將發揮控股股東作用,通過產業並購、整合等方式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情況、提升上市公司資產品質”。
地產銀行獲追捧
從行業來看,房地產、銀行、商業貿易和休閒服務是四大舉牌集中板塊。特別是房地產和銀行,無論是從舉牌數量還是從舉牌金額來看,這兩個行業均佔據著壓倒性優勢。
地產股一直受到險資的青睞。在房地產行業被舉牌的公司中,萬科A由於受到寶能系、恒大系等多路資金的爭奪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按保險機構持倉市值來看,金地集團一直是保險資金持有房地產行業市值最大的股票,也是最受保險機構青睞的股票之一。但中信證券指出,2016年險資的亮點是加大了對電子元器件、汽車、電力及公用事業、電腦、家電、通信等行業的投資比重,而對房地產、醫藥、商貿零售、食品飲料等之前大力追捧的行業進行了減持。以金地集團為例,華夏人壽就在2016年減持了所持有的全部3.79%股份,安邦人壽、生命人壽、天安財險也都有小幅減持。
銀行股由於牌照價值、股息率高、估值低、高ROE等特點也吸引了大批資金舉牌。近年來,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紛紛被險資舉牌。業內人士指出,股權分散、市值偏小的城商行有望成為新一輪的被舉牌對象,並吸引除險資之外的產業資本入駐。10月12日晚,北京銀行發佈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新華聯控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1446.4萬股公司股票,占公司總股份的0.10%。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新華聯控股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5.03%。
新華聯控股方面稱,一直看好北京銀行的發展,北京銀行與同類商業銀行比較,資產品質優異,不良貸款率低,撥備計提充足,業績增長較快,收入和資產結構得到持續優化,投貸聯動落地,後發優勢明顯。新華聯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為持股比例59.79%的新華聯,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新華聯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在銀行、保險等金融的多個細分領域均有所佈局。其中,通過全資子公司增持長沙銀行股份至2.894億股,占比9.40%,成為長沙銀行第二大股東。通過舉牌北京銀行,新華聯控股有望實現“產融互動”。
另外,零售上市公司也頗受舉牌資金的青睞,其被舉牌的邏輯在於“價值重估”。中信證券指出,零售企業普遍擁有大量的自有物業,包括商場、購物中心、寫字樓、物流基地等。其中,在百貨子行業中,國企占比高,傳承了大量城市核心商圈的自有物業,經多年折舊帳面餘額較低而市場價值不斷提升;部分民營商業企業通過拿地自建、收購等方式積累了大量優質物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零售企業的自有物業多位於商業區或商務區,通過出售或資產證券化回籠現金管道順暢。
業內人士指出,各路資金舉牌上市公司將成為A股的常態。產業資本、私募基金成為舉牌的主力,特別是產業資本,今年三季度以來成為舉牌“新勢力”。各路資金的舉牌動機不同,舉牌特點和偏好也各不相同。從行業來看,房地產、銀行、商業貿易和休閒服務是舉牌案例集中的板塊。特別是房地產和銀行,無論是從舉牌數量還是從金額來看,兩個行業均佔據壓倒性優勢。
舉牌成常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二級市場已經歷了三輪舉牌熱潮,並在過去的一周推向高潮。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雖然已耗費了高達2000億元的資金,但舉牌資金的熱情仍在高漲。10月14日,首鋼股份披露股東權益變動提示公告,稱北京易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結成的一致行動人10月13日增持公司539.11萬股,占總股本的0.10%,增持完成後,合計持股數量達26469.21萬股,持股比例達5%。
回顧去年三季度,險資是舉牌的絕對主力,舉牌資金總額高達960億元。富德生命人壽自去年8月底第一次舉牌銀行後,開啟了連續四次舉牌浦發銀行的歷程;去年11月和12月,二級市場舉牌高潮再起,舉牌資金總額達662億元,在這一階段,寶能系通過三輪舉牌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讓市場見識了險資“兇猛”的一面,同時產業資本也開始登上舞臺。今年三季度開始,舉牌資金在蟄伏了半年後再次掀起高潮。這一階段,以恒大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和地方金控平臺取代險資成為舉牌主力,恒大更是在二級市場掀起了“掃貨”模式。
從2015年下半年掀起的舉牌高潮很大程度上源於“資產荒”背景下的配置壓力。平安證券指出,2015年三季度開始,以險資為主力的資金掀起了二級市場的舉牌高潮,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以20%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長,萬能險更是以翻倍的速度野蠻增長。快速提升的保費收入帶來了可投資資金的擴張,再疊加資金端高企的結算利率,為資產端帶來了巨大的配置壓力。
險資表現活躍還在於大環境較為寬鬆。“2015年6、7月份二級市場發生巨幅震盪後,上市公司股票被大面積低估,這給以險資為代表的資金提供了抄底良機。同時,2015年7月8日,保監會發佈《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客觀上為險資投資藍籌股拓寬了空間。”北京某大型私募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雖然近期加強險資監管,特別是萬能險監管之聲不絕於耳,但平安證券認為,未來各類資金舉牌上市公司是A股一個長線的邏輯:一方面,需求不振疊加前期產能無序擴張導致的供給壓力,使得企業盈利在2013年以後快速下行,投資意願也相應降低,實體經濟吸引資金的能力今非昔比;另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從2014年第一季度起就開始快速擴張,2016年二季度剔除金融類公司後A股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同比增長23%,傳媒、房地產、電腦、電子等行業現金增速較快,二級市場對資產配置的吸引力不斷加大。另外,從日本等海外資本市場的經驗來看,在實體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從資本市場中尋找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重組題材受關注
私募基金也是二級市場上非常活躍的舉牌力量。各路資金舉牌意圖不同,舉牌的特點和偏好也不同。
險資舉牌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認為,從險資的舉牌動機來看,一方面是配置壓力,另一方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方式可以使保險公司規避掉股價的短期波動。因此,“低估值、高ROE、高股息率”的大盤藍籌股頗受舉牌險資的青睞,生命人壽舉牌浦發銀行、“寶能系”舉牌萬科A、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均具有這一特點。
從內部結構來看,舉牌險資的偏好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安邦保險、前海人壽等偏好低估值大盤藍籌,而國華人壽等則對高估值成長股偏愛有加。以國華人壽為例,其今年以來已經舉牌多家上市公司,特別是天宸股份,繼2015年三季度連續3次舉牌天宸股份後,沉寂一年的國華人壽在今年10月10日再次舉牌天宸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0%。
梳理產業資本的舉牌案例,其舉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於尋求產業協同。同時,產業資本對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偏愛有加,通過謀求控股權進行戰略投資的意圖十分明顯。以今年三季度以來表現最為活躍的恒大為例,除了通過舉牌萬科A介入“萬寶之爭”,恒大系資本還舉牌了廊坊發展、嘉凱城等多家上市公司,日前更是再次逼近金洲管道舉牌線。而上述上市公司無一例外均具備股權比例分散的特點。恒大在多家上市公司的舉牌過程中也流露出了明顯的謀求控股權的意圖。以廊坊發展為例,今年8月4日第三次舉牌廊坊發展後,恒大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15%,超過廊坊市投資控股集團成為新的第一大股東。
另外,私募資金作為非常活躍的舉牌力量,雖然資金量不大,但因為“博重組”的強烈意圖而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其偏愛上市公司也以小市值上市公司、特別是“殼公司”為主。對於舉牌的私募而言,其策略或是選擇耐心潛伏,或是主動出擊推動上市公司重組。如果選擇潛伏,重組預期便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不少有過重組失敗經歷的上市公司,由於重組預期凸顯而頗受私募的青睞。而重組失敗後股價回檔過程中形成的“黃金坑”,往往成為舉牌的最佳時機,從而引來大量資金潛伏其中。
部分機構不僅僅滿足於潛伏,而是希望通過多次舉牌控股上市公司。7月12日,*ST亞星公告稱,自7月1日-7月11日,長城匯理買入公司股票1578.2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持股比例由18.6%上升為23.6%。這已是今年5月以來,長城匯理第四次舉牌*ST亞星。與前三次舉牌不同的是,長城匯理在第四次舉牌後提交的權益變動報告書裡除了繼續表示出於“投資需要”外,同時表示“將發揮控股股東作用,通過產業並購、整合等方式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情況、提升上市公司資產品質”。
地產銀行獲追捧
從行業來看,房地產、銀行、商業貿易和休閒服務是四大舉牌集中板塊。特別是房地產和銀行,無論是從舉牌數量還是從舉牌金額來看,這兩個行業均佔據著壓倒性優勢。
地產股一直受到險資的青睞。在房地產行業被舉牌的公司中,萬科A由於受到寶能系、恒大系等多路資金的爭奪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按保險機構持倉市值來看,金地集團一直是保險資金持有房地產行業市值最大的股票,也是最受保險機構青睞的股票之一。但中信證券指出,2016年險資的亮點是加大了對電子元器件、汽車、電力及公用事業、電腦、家電、通信等行業的投資比重,而對房地產、醫藥、商貿零售、食品飲料等之前大力追捧的行業進行了減持。以金地集團為例,華夏人壽就在2016年減持了所持有的全部3.79%股份,安邦人壽、生命人壽、天安財險也都有小幅減持。
銀行股由於牌照價值、股息率高、估值低、高ROE等特點也吸引了大批資金舉牌。近年來,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紛紛被險資舉牌。業內人士指出,股權分散、市值偏小的城商行有望成為新一輪的被舉牌對象,並吸引除險資之外的產業資本入駐。10月12日晚,北京銀行發佈的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新華聯控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1446.4萬股公司股票,占公司總股份的0.10%。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新華聯控股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5.03%。
新華聯控股方面稱,一直看好北京銀行的發展,北京銀行與同類商業銀行比較,資產品質優異,不良貸款率低,撥備計提充足,業績增長較快,收入和資產結構得到持續優化,投貸聯動落地,後發優勢明顯。新華聯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為持股比例59.79%的新華聯,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新華聯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在銀行、保險等金融的多個細分領域均有所佈局。其中,通過全資子公司增持長沙銀行股份至2.894億股,占比9.40%,成為長沙銀行第二大股東。通過舉牌北京銀行,新華聯控股有望實現“產融互動”。
另外,零售上市公司也頗受舉牌資金的青睞,其被舉牌的邏輯在於“價值重估”。中信證券指出,零售企業普遍擁有大量的自有物業,包括商場、購物中心、寫字樓、物流基地等。其中,在百貨子行業中,國企占比高,傳承了大量城市核心商圈的自有物業,經多年折舊帳面餘額較低而市場價值不斷提升;部分民營商業企業通過拿地自建、收購等方式積累了大量優質物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零售企業的自有物業多位於商業區或商務區,通過出售或資產證券化回籠現金管道順暢。
最新評論